筆者從事教育工作近30年,擔任教育管理工作已有20多年,但真正擔任校長,涉及學校管理才5年。近幾年來,筆者拜讀了劉彭芝校長的《人生為一大事來》、李鎮(zhèn)西校長的《與青春同行》、張恩山校長的《用心做教育》、盧志文校長的《今天我們怎樣做教育》等全國當代著名教育家的專著,感受頗深。反思自己的工作,怎樣做校長,怎樣當一名好校長?
做一個有大愛的校長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愛。校長的教育愛心和社會良知是其職業(yè)最起碼的精神底子。當校長要把自己的生命激情全部傾瀉到自己所摯愛的那份職業(yè)之中,在自己言談舉止、一顰一笑中洋溢著深厚、真誠的愛。一個有愛心的校長,是不會討厭任何一名學生,哪怕是最淘氣的學生,甚至是犯了嚴重錯誤的學生;一位有真愛的校長,他應該把教職員工當成家人去關愛,而不是當成傭人去驅使。“把學生裝在心中,把教師裝在心中,把學校裝在心中”是筆者來到四川省鄰水縣鼎屏鎮(zhèn)第三小學制定的座右銘。
做一個有責任的校長
校長不是一種權力,而應該是一份厚重的責任,選擇了校長就意味著選擇了責任。作為一名校長,應該做到上對上級負責,下對師生負責;內對學校負責,外對社會負責;前對過去負責,后對將來負責。作為一名校長,不僅要對學生的現在負責,還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不僅不能推卸責任,更要有勇氣敢于為下級、助手承擔責任。正如劉彭芝校長一樣,她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做一個優(yōu)秀的領跑人;做教師時,她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師;當校長時,她的人生大事是當一名好校長。這幾句肺腑之言不正是劉校長對教師、對學校、對教育的強烈責任感的真實寫照嗎?
做一個不怕累的校長
人,來到美麗的世上是幸福的,但也是辛苦的。一所學校,涉及到那么多的學生,那么多的老師,那么多要去做的事,作為校長,不辛苦怎么能把學校治理好?筆者認為,一位好校長,應該是充實的,而不是空虛的;應該是繁忙的,而不是無聊的。在這個問題上,蔡林森校長確實值得所有校長學習。他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開始工作到晚上十一點多,每年聽評課1000節(jié)以上,而且他還是一位60多歲高齡的老人。相比之下,當下這些校長所受的這點累算什么。
做一個講行動的校長
校長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要廣泛地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但空有理論,只講理論,不付諸行動,那就永遠只能是個會談不會紡的空虛理論家。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盧志文校長把它理解為行動教育,奉行行動,就有收獲的理念。筆者認為,只要立言立行,堅持不懈,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做一個敢創(chuàng)新的校長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繁榮的不竭動力。同樣,創(chuàng)新是一所學校不斷發(fā)展的力量之源。好校長,必須要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僅要有搶抓機遇的敏感性,而且要有捕捉機遇的膽識。創(chuàng)造力是學校發(fā)展的原動力,所有成功的校長,沒有哪一個不是依靠開拓創(chuàng)新而獲得驚人成績的。李金初校長的改制、李希貴校長別具一格的初中招生考試方式,魏書生校長的管理創(chuàng)新,蔡林森校長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些都是改革的杰作。當然,改革創(chuàng)新是有阻力的,回想學校這幾年的一些改革,諸如實行老師任課大循環(huán)、績效考核的各項制度、大課間和2+1課外活動的實施、學校管理公示制度、幼兒園辦學體制的調整及分離、留守兒童食堂的建立等一系列的變化,或多或少有些質疑,但是現在大家都覺得是正確的。教育的改革較其它行業(yè)來說難度大得多,但筆者相信,教育的成功,無論是今天還是未來,永遠屬于那些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執(zhí)著追求、不斷進取而又永不滿足的開拓者。
做一個只求主觀努力的校長
前些年流行這樣一句話: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目前,全國知名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多數是民校,全國知名的校長大多是民校的校長,民校在體制上、在管理上、在經濟制約上有它的優(yōu)越性。但是,筆者不贊同公辦學校的校長把這些客觀條件掛在嘴邊,來作為自己主觀不努力發(fā)展改變學校的借口。蔡林森校長提出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理念和以關注學困生提高大面積為核心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這是完全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先進思想,它應該是民辦和公辦學校共同適用的。
做一個執(zhí)著于教育的校長
教育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工程,學校的發(fā)展需要堅持,它的周期比較長。一個教育人需要對教育的執(zhí)著,校長更要有對教育和學校的忠誠與堅守。2014年11月,筆者有幸參加了南京曉莊學院組織的校長國培項目的培訓,參觀了南京市蒲口區(qū)行知小學,它的大氣與深厚,它能成為南京乃至東南亞三國的中小學生活實踐教育基地,這與校長楊瑞清同志30年堅持踐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辦學思想是分不開的。陶行知有句名言:人生為一大事來。28個教育歲月彈指一揮間,回首教學教育往事,歷歷在目,走遍鄰水三山兩槽東西南北,鑄就了筆者對教育、對鄰水教育的執(zhí)著情懷。
校長,一校之魂,應該是一個復合型的人才。一位名校長,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書,應該是百讀不厭也讀不透讀不完的。筆者愿意憑著這份執(zhí)著帶領鼎屏三小去鑄就她未來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