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共兩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陳云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領導風格和爐火純青的工作藝術。陳云的領導科學理論不僅概括了科學領導的三個基本特征,而且深入闡述了掌握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藝術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陳云還總結出了四條基本的工作方法。
關鍵詞:陳云;領導科學;工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D61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4-0034-02
陳云作為老一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僅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而且也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陳云在黨的建設和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等各個領域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同時也在工作實踐中體現(xiàn)出了爐火純青的工作藝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領導風格。在中央大力倡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今天,陳云的領導科學思想具有著明顯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2014年又恰逢陳云誕辰110周年,重溫陳云關于領導科學的論述還具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
一
關于科學領導的內涵,陳云雖然和同期黨的其他領導人一樣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但卻通過論述科學領導的三個基本特征給出了科學領導的概念框架。
陳云認為科學領導方法的基礎是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早在1940年12月,陳云就曾寫過一份題為《學會領導方法》的發(fā)言提綱,提出了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重要觀點,這些觀點與不久后毛澤東為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觀點不謀而合,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份發(fā)言提綱中,陳云指出“領導機關決定計劃,執(zhí)行計劃,檢查工作,都必須主客觀相一致”,“計劃是主觀的,但必須建立在客觀可能的基礎上。計劃要適合于路線,又要適合于客觀實際情況??陀^情況是基本的?!盵1]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的一致呢?陳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因為調查研究是人們正確了解客觀實際情況,正確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做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做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2]其次要做到主客觀的一致,還“必須善于去了解各種環(huán)境的不同,善于采取適合于當時當?shù)丨h(huán)境的工作方法”[3]32,一切工作方法都必須隨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這是因為不僅不同地方的情況不盡相同,就是相同地方在不同時期的情形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必須要根據(jù)時空的不同而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到主客觀的一致。
科學領導的關鍵在于了解群眾的心理。因為只有了解群眾心理,才能組織和發(fā)動群眾,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和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一方面只有了解群眾心理才能提出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只有工人愿意做,從他們需要做的工作做起,才能把他們推動起來。只要他們積極起來工作了,加上我們及時地活潑地領導,許多任務都可以逐漸完成。”另一方面只有了解群眾的心理,才能真正把握住群眾的情緒,“只有把握住支部同志每一時期工作上發(fā)生的各種失望和忽略的情緒,給以預先的具體的指導,才能使支部同志團結在我們的領導之下,相信我們的領導,而使工作得到推動。這樣,就能鍛煉出大批細心的有毅力的新的工作干部?!盵3]23那么究竟要怎樣做才能了解并把握住群眾的心理呢?陳云認為以下四點至關重要:第一,必須關心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從群眾最需要、最高興的事做起。一般而言群眾關心的事往往也是黨組織迫切需要解決的事,二者在總體上是統(tǒng)一的,把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同黨的任務有機地結合起來,便能使廣大群眾積極投入到完成黨的工作任務上來。第二,當群眾感覺有困難時,應該告訴群眾工作的方法,黨的領導者不能只是下命令的機器,而應是充分關心群眾的典范,應幫助群眾找到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突破口。第三,布置工作要分輕重緩急,盡量符合群眾的覺悟程度,不要提過多過高的要求,過多過難的工作會使群眾不知所措,從而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群眾工作的開展。最后,要把滿足群眾的一般愿望同提高群眾的覺悟結合起來,不能僅僅局限于滿足群眾的某些低層次的要求,要把爭取群眾日常利益的斗爭和爭取革命勝利的斗爭緊密聯(lián)系起來。
科學領導的中心問題是正確處理上下級的關系。上下級的關系即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是領導活動中的一對基本矛盾,其中上級代表著全局或整體,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上下級關系的性質和特點,所以斯大林說干部決定一切,從根本上講這是由黨的干部政策和黨的紀律決定的,黨的干部政策要求德才兼?zhèn)?,要求在實踐中鍛煉干部,要求根據(jù)革命需要配備干部,因而一般地說,上級干部比起下級干部,其政治、思想、業(yè)務水平都要高些,斗爭經(jīng)驗和工作經(jīng)驗要豐富些,站得高看得遠些。黨章之所以明確規(guī)定下級服從上級,使上級當然地處于主導地位,不僅僅是因為上級往往代表多數(shù),而且是因為上級往往掌握著真理,實施著相對正確的領導。下級雖然處于矛盾的次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視其作用,作為下級最重要的是要識大體顧大局,下級也要有戰(zhàn)略眼光,要從全局的角度看待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自覺做到局部服從全局?!霸诠ぷ魃?,如果只看到你的一部分,就要發(fā)生本位主義,妨礙大局?!盵3]193-194當本部門本單位利益與全局發(fā)生矛盾時,作為下級要勇于犧牲自己的局部利益,自覺維護整體利益,保證根本目標的實現(xiàn)。正確處理上下級的關系,目的既不是僅僅為了樹立上級的權威,也不是完全向下級妥協(xié),而是為了使上下級協(xié)調一致,共同為完成黨的任務而奮斗。要做到上下級之間的協(xié)調一致,上下級間就要經(jīng)常互通情報、互相支持、互相監(jiān)督。其中,互通情報是上下級關系協(xié)調的基本要求之一,上級隨時向下級通報有關政策和文件精神,虛心聽取下級的意見和建議,下級要隨時向上級報告黨的政策執(zhí)行的情況,反映群眾和基層黨員的看法和愿望?;ハ嘀С质巧舷录墔f(xié)調一致的基本標志,這就要求上下級行動統(tǒng)一,互相諒解、相互聲援?;ハ啾O(jiān)督是上下級協(xié)調一致的必要條件,是上下級關系能夠長期協(xié)調的深層次基礎。上下級互相監(jiān)督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發(fā)現(xiàn)彼此的缺點加以改正,促進黨內民主生活的正常開展。
二
關于黨實行科學領導的必要性問題,陳云認為靈巧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的領導方式是集中群眾意見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的重要手段,是溝通群眾與領導者的必經(jīng)之路,是實現(xiàn)“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橋梁。
首先,只有采取靈巧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的領導方式,黨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同時準確地把握群眾的情緒。不講領導科學、違背群眾的意愿我行我素很容易在實踐中脫離群眾,不僅不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以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還會引起群眾對黨組織的不滿情緒。為此陳云在《這個巡視員的領導方式好不好》一文中舉例說明了領導方式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工作的效果。陳云認為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利益訴求,關心群眾的冷暖,努力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提高自身在群眾中的威信。只有面對充分信任的領導干部,群眾才敢于說真話、實話,只有了解了群眾真實的想法,我們的工作才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只有采取靈巧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的領導方式,才能把黨的決議貫徹到群眾中去,使群眾理解并執(zhí)行這些決議。黨的決議只有在群眾的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否則再正確的決議也只能是一紙空文,這就要求黨必須學會組織和發(fā)動群眾,而組織發(fā)動群眾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和藝術。照本宣科、文山會海只會使群眾望而生厭,不利于群眾工作的開展和黨的政策的貫徹實施。
再次,靈巧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的領導方式是衡量黨的領導干部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形成領導者對被領導者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領導者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不僅能夠反映出領導者的立場、觀點,而且可以充分展現(xiàn)領導者的知識、能力和閱歷。
三
陳云在論述科學領導三個基本特征以及實行科學領導必要性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了領導干部行之有效的四種主要工作方法。
一是“中心工作與經(jīng)常工作要分清”?!安煌浗?jīng)常工作,但必須抓住中心,防止事務主義,亂無頭緒”,“工作一件一件來,每件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平均使用力量,瞎抓一氣,必無成效”。作為領導者要圍繞中心工作對所有的工作按輕重緩急逐一安排,并據(jù)此進行人力、物力及時間上的分配,以中心工作帶動經(jīng)常工作。上級機關不能搞多中心論,不能要求下級機關同時做多項工作,上級向下級布置工作時應做到中心推出,從各方面為下級完成中心任務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二是自己干與推動別人干相結合。領導干部“遇事不要慌張,也不要松弛。不僅自己會干,而且會推動別人干,要改變那種一人忙眾人閑的狀況”[3]195。陳云認為推動別人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了解每一個被推動者的能力特點,取長避短,賦予被推動者必要的信任和相應的處理具體問題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把被推動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出來。
三是注意抓典型。作為領導者,尤其是主管全面工作的領導者不可能估計到管轄范圍內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具體問題,做工作也不可能做到全面開花,這就必須以典型帶動全局,以點帶面,從而促進領導活動的順利完成。抓典型首先要選準典型,選不準,典型就失去了意義。一般來說典型是某一事物某種狀態(tài)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它應該具有其他部分也具有的本質特征。這樣的典型才具有示范性。其次要注意抓典型與全面推動的有機結合。光有典型是不夠的,抓典型是完成任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完成任務的開始,而不是任務的結束。這就要求我們在典型豎立起來后及時把他推廣到其他更廣的范圍中去,這樣才能發(fā)揮典型的社會擴散作用,實現(xiàn)點與面的結合,推動全局工作的開展。
四是采取集體的辦公方式。集體辦公是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在工作方式上的要求和體現(xiàn),它不僅是克服官僚主義的一個有力措施,而且可以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保證決策的可靠性,從而避免重大失誤。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129.
[2]陳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0.
[3]陳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4-12-14
基金項目: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Teacher Project)“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YETP1728)的階段性成果;北京農學院都市農業(yè)文化科研團隊和北京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科研專項基金
作者簡介:馬寧(1980-),男,江蘇宿遷人,講師,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