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無不是教育。每位班主任都可能有一些經(jīng)常對學生說的話。這些話背后的心思是什么,自己清楚嗎?這些話對于教育學生是否起到了正向作用?如果這些話會起到負向作用,以后要怎么說才好?
我們每天都要說很多話,做很多事。其中有一些話是經(jīng)常說的,有一些事是經(jīng)常做的。這些言語和行為都包含著很多信息,看起來雜亂,實際都有因果。深居其后的是兩個關(guān)鍵因素:情緒與價值。
各種矛盾爭執(zhí)摩擦之所以升級,原因常常只有一個——情緒失控。因為態(tài)度不好,導致當事人失去理智,任性而為。青年教師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并不是教育無方,而是情緒失控狀態(tài)下的言行無狀。因此,心理學家常常提醒我們,要時刻覺察自身情緒的變化,并感受內(nèi)心對于這種情緒的態(tài)度,是快意、痛苦還是后悔?控制情緒,提升情商,是青年教師的必修課。
比情緒更深一層的,是價值。遇到同樣的事情,有人淡定,有人暴躁,有人樂觀,有人悲觀。從長遠來說,教師的只言片語如同天上的浮云,對學生成長不會有多大的作用。真正產(chǎn)生影響的,是教師的價值觀,我們要挖掘和反思的,是我們言語背后的價值觀。那些不經(jīng)意間言語透露的,恰恰是我們內(nèi)心的秘密,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的修養(yǎng)、視野、胸懷等等,只要一開口,就完全暴露出來。
今天,基礎教育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校的教育價值與學生生命成長所要追求的價值之間的矛盾。學校要控制,學生要自由;學校要分數(shù),學生要成長。教師則成為夾縫中迷茫的一群人。教育是探尋價值、發(fā)現(xiàn)價值、追求價值的旅程,不僅對學生,對教師同樣如此。
(博客鏈接:http://blog.163.com/phwan
@126/blog/static/162386872015219934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