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質量工程是我國發(fā)展高校教育事業(yè)的一大舉措。以質量工程為視角,分析現(xiàn)階段高校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教學改革的措施如下:質量工程的作用;加強教師隊伍的團隊建設;發(fā)揮學生的參與和創(chuàng)新能力;健全競爭激勵機制。
關鍵詞:質量工程;高校教學;教師團隊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0-0154-02
“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是教育部、財政部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的戰(zhàn)略部署,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重大高校教學改革項目,是繼“211工程”“985工程”和“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建設計劃”之后,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的又一項重要工程,是新時期深化高校教學改革,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
在此背景下,國內學者對質量工程展開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汪雅霜和矯怡程[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對“985工程”大學質量工程實施成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985工程”大學質量工程建設項目評選相對公平;不同類型大學質量工程實施成效存在差異;國家級建設項目對質量工程實施成效有較高的解釋力;廖紅[2]在總結質量工程實施以來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對已實施質量工程中項目間關系的分析,構建了質量工程項目的集成體系,強調將學科建設納入新一輪質量工程,作為評估質量工程建設成效的載體,并提出了質量工程集成申報和集成式發(fā)展的思路;陳愛志[3]提出從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安全環(huán)境建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實驗師資隊伍、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強實驗室建設的重要舉措;李永梅[4]以“質量工程”為視角,分析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性、現(xiàn)實狀況,并進一步探尋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盧曼萍和許■[5]認為加強專業(yè)建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教學團隊內涵是高校構建“質量工程”項目校級管理模式的三大關鍵環(huán)節(jié);嚴發(fā)萍[6]等人以赤峰學院為研究對象,分析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策略;鐘德仁和國海[7]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根據戴明PDCA循環(huán)模式,對質量工程項目申報、立項、檢查、驗收、推廣各環(huán)節(jié)建立健全評價指標體系,實施項目全程質量監(jiān)控,實現(xiàn)全過程質量管理。周子明[8]等人在對高校教學質量工程的進行深入理解下,構建了高校教學質量工程平臺體系,并將該體系應用于長春工業(yè)大學質量工程教學改革等等。
借鑒國內已有的學術研究,本文主要以質量工程為視角,分析現(xiàn)階段高校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校教學改革的措施,以便為高校教學的不斷完善提供參考。
一、高校教學存在問題
(一)缺乏團結的教師團隊
現(xiàn)階段,很多高校的教師團隊是由多專業(yè)、多層次的專家和老師及社會人士等組成的,教師團隊存在著復雜性,難以統(tǒng)一協(xié)調。有些優(yōu)秀的專業(yè)老師各自忙著做研究或者項目實驗,進行“單打獨斗”,難以將各自的優(yōu)勢組合起來,形成團隊優(yōu)勢。有些教師忙于做項目掙錢,無心學生的教學工作,上課只是照本宣科,不利于學生的培養(yǎng);教師之間的時間難以協(xié)調,沒能進行充分的學術和教學管理交流,不利于對學生的管理和指導;有些教師由于年紀大了,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能利用電子媒體資料,教師之間也沒有進行教學資源共享,造成教學內容嚴重滯后,教學質量下降。還有就是教師團隊中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核心力量,缺乏領導者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教師團隊沒有形成合力。教師團隊之間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有序、團結的組織,極大地分散了教學資源,不利于高校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和學校形象,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教學。
(二)忽視學生的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以老師為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其實這種教學方式是不正確的。教學過程涉及多方面,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等等,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但很多時候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宣講,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沒能形成師生互動。老師們制定好教學計劃,學生只是被告知和配合老師執(zhí)行好計劃,學生成了教學過程中的配合者,并不是真正的參與者和建設者。長此以往,學生對課堂的教學內容興趣不大,上課成了只是完成任務,并不能真正獲得知識和技術。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不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缺乏競爭激勵機制
很多高校對教師的考核標準中缺乏競爭激勵機制,教師隊伍之間不能出現(xiàn)積極競爭的良好局面。照本宣科的教師和用心備課、與學生互動良好的教師獲得工資薪酬所差無幾;教師們只要能保證教學內容按計劃完成、學生到課率高、課堂紀律好等就算完成教學工作任務,沒有所謂的教學優(yōu)秀獎勵或者不用心教學的處罰;教師們申報的課題項目只要能按時交結題書就能獲得項目獎勵,并不存在競爭性等等。這些都造成了教師隊伍之間缺乏競爭,日積月累會使得教師隊伍缺乏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守舊,不利于學生的教育,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
二、高校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質量工程的作用
“質量工程”建設的六大內容:一是專業(yè)結構調整與專業(yè)認證;二是課程、教材建設與資源共享;三是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四是教學團隊和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五是教學評估與教學狀態(tài)基本數據公布;六是對口支援西部地區(qū)高等學校。通過質量工程的建設能夠促進學術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能夠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能夠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夠促進實踐學習的落實;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減少地區(qū)文化差異,促進我國文明社會的構建。
(二)加強教師隊伍的團隊建設
建立一支團結有素的教師隊伍是高校教學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應重視教師隊伍的團隊建設。通過質量工程的建設,組建各專業(yè)綜合的優(yōu)秀師資團隊,在申報項目的過程中,促進各專業(yè)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力求在項目完成后,教師之間的團隊意識會加強。培養(yǎng)教師團隊中的領導者,發(fā)揮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和管理能力,形成核心,加大教師隊伍的號召力和感染力。高校應定期開展質量工程專題交流會,促進各部門的交流和協(xié)調。質量工程的建設需要多部門的配合和協(xié)調,定期開展質量工程專題研討會,有助于各部門就學校的建設工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有助于對建設過程中的成效、經驗、問題等進行交流、總結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展開工作,共同為建設美好校園而齊心協(xié)力。除了校內的交流,還應該實行“走出去”戰(zhàn)略。高校應加大對教師隊伍的財政支持,鼓勵教師隊伍到校外實地考察,和外校有顯著成績的質量工程教師團隊進行有效交流,吸取經驗,以求使質量工作建設更加專業(yè)化。高校還應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建立方便教師間交流的信息平臺,讓教師隊伍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學術交流、資料共享、工作心得交流和反饋學生動向等情況。
(三)發(fā)揮學生的參與和創(chuàng)新能力
高校的教學改革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和創(chuàng)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教學方式應征求學生的意見,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課堂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使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和諧。學生群體有著無限的創(chuàng)新思維,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維,更樂意接受挑戰(zhàn)和富有實踐能力,老師們應鼓勵學生參與到高校的質量工程建設項目中,為共同建設美好校園出一分力量。在質量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加入到項目的研究中,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另一面能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能夠提高其主人翁的意識,發(fā)揮其主動性。還應建立學生學術研究小組,為質量工程的宣傳做相關工作,充分發(fā)揮校內成員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或者網絡方式進行學術研究、校園文化宣傳,既可以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又可以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還可以借此提高學校的名氣,接受社會的監(jiān)督和關注。
(四)健全競爭激勵機制
通過質量工程的建設,高校應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學校管理制度應以學校為重心的管理模式轉變?yōu)橐韵挡繛橹匦牡墓芾砟J健Mㄟ^管理制度的變革,加大系部的監(jiān)管力度,有助于質量工程建設的公開透明。應建立合理的教師團隊成員評價制度,把團隊的業(yè)績與個人的業(yè)績均作為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的依據,在評價內容上,應既重視教學團隊的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等顯著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學生能力的增強等等隱性成果的評價,促進教師團隊之間的競爭。完善獎懲制度。在質量工程建設方面,學校應建立優(yōu)秀項目團隊獎勵制度,對于做出業(yè)績明顯的優(yōu)秀團隊給予獎勵,做好宣傳,形成示范效應;學校應建立項目檢查制度,對項目進行定期檢查,以保證項目的真正落實。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相關質量工程建設的課題項目,加大對質量工程建設的經費支持,對做出優(yōu)秀成果的學生團隊進行獎勵,在評獎學金時給這些學生加分以示鼓勵,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此活動中。
參考文獻:
[1]汪雅霜,矯怡程.“985工程”大學質量工程實施成效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3(4):29-32.
[2]廖紅.“質量工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新一輪質量工程集成式發(fā)展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2(1):127-129.
[3]陳愛志.“質量工程”視角下的高校實驗室建設探討[J].武夷學院學報,2014,33(1):98-101.
[4]李永梅.“質量工程”視野下的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3,23(4):143-146.
[5]盧曼萍,許.“質量工程”項目校級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24):10-11,20.
[6]嚴發(fā)萍,王紅雨,趙琦蘭,熊春華.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的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10):200-201.
[7]鐘德仁,國海.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研究與實踐[J].長春大學學報,2014,24(12):1715-1718.
[8]周子明,肖月,韓冬.高校教學質量工程平臺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