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博作為一種新型載體,既具有對于信息的承載能力,又能夠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使用,對教育客體實施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影響。在微博中,教育主體包括掌握公權力的機構、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及所有致力于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微博;教育客體是指通過微博接受教育的普通民眾。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導向作用、保障作用、育人作用和協調作用。教育主體可通過積極回應法、共情法、比較鑒別法、心理問答法實現對客體的教育活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載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1-0245-03
載體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多指能進行能量的傳遞、物質的運載、知識和信息傳承的物質。最初的載體一詞就是指在化學范疇的科技名詞,如熱傳導所需的介質,然而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以及學科綜合發(fā)展的趨勢不斷增強,載體的概念也逐步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并被廣泛應用。盡管學術界尚未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這一名詞進行明確定義,但對于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普遍認為應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必須能夠承載所需傳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原則、目的和任務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不同于其他載體或介質,必須要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用,對客體的思想加以引導[1]。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載體,既具有對于信息的承載能力,又能夠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使用,能夠對教育客體實施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影響,滿足了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要求,因而可以被列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一、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
通過微博載體這一紐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開通用于教育活動的專用微博,通過關注機制與民眾逐步建立信任并展開良性互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便于提升教育主體的親和力。在這一新型載體中,教育主體和客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
教育者作為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掌握一定程度公權力能夠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構開通的機構微博。目前僅國務院直屬的各部門中就有17個部門開通了專門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機構微博,地方公權力機構所開通的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機構微博數量更是達6萬之多。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方微博“新疆發(fā)布”就屬此類,該微博在2012年12月湖南岳陽“新疆商販天價切糕”事件中進行了正面的積極回應,在全國主要媒體介入“新疆商販天價切糕”后,又主動發(fā)布了《切糕、切糕,怎么了》的長微博,有力扭轉了社會的輿評偏見。
二是專門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個人所開通的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如全國各高校響應共青團中央的要求,在高校輔導員隊伍中所開通的輔導員微博,以微博為載體將輔導員的工作心得、生活感悟與學生進行溝通,也能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予以解決。2012年8月,北京交通大學的校友張亮在非洲工作感染瘧疾并引發(fā)并發(fā)癥,救治醫(yī)院AB型存血嚴重不足,導致王亮生命垂危,團中央宣傳部網絡處副處長王郁松就借助自己的微博“王郁松”發(fā)布求助微博,數小時內被轉發(fā)三百余次,在微博發(fā)布的5小時后,血源得到了補充。
三是民眾自發(fā)的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微博。如黨的十八大后打工者張宏明(Zhang Hongming,美聯社報道的音譯)自發(fā)創(chuàng)立的宣傳十八大的微博賬號“學習粉絲團”就是民眾自發(fā)的微博教育主體,“學習粉絲團”自2012年11月起開始發(fā)表微博,并在2012年12月圖文直播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廣東之行,以草根追星方式實時直播了“習大大”(該微博對習近平的習慣性稱呼,博主自稱是陜西方言里叔叔的意思)的甘肅考察之行。其在習近平訪問期間所發(fā)布的獨家近距離照片凸顯了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更加親民、務實的形象。
(二)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特有的,在這一實踐活動中的客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本文中所指的教育客體是一個狹義概念,即只包括通過微博接受教育的普通民眾。
在以微博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能簡單地將客體理解為虛擬世界的符號,也不能簡單理解為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應將教育客體理解為日常生活與教育主體息息相關有血有肉的人。從教育客體的年齡來看,我國使用微博載體的民眾以青年人為主,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思維敏捷,思想開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是使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群體,也是教育客體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青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仍未定型,還處于思想變化時期,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兼顧青年人群體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點,引導他們克服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2]。
二、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微博載體與以往教育載體相比,能夠更緊密聯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的關系,通過教育主客體進行的緊密互動,引導客體形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傾向。具體地說,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作用。
(一)導向作用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載體,微博載體的首要作用就是導向作用,借助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將無產階級的價值觀念,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fā)展目標以及社會行為規(guī)范傳遞給民眾,產生良性效用??梢酝ㄟ^微博樹立具有號召力的典型,以先進模范帶動普通民眾。當然,行為導向盡量要避免傳統(tǒng)的“高大全”的形象,切忌將模范過度拔高,很多優(yōu)秀人物盡管并不完美,但同樣具有跨時代跨民族的人格魅力。如耐克公司官方微博“Just Do It”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的就有數條微博堪為思想導向微博的典范。在8月6日的比賽中,我國選手陳一冰在吊環(huán)項目中獲得銀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他高質量地完成了動作卻屈居亞軍,即使在出場順序上吃了虧,但裁判仍然被眾人懷疑公然壓分,當日“Just Do It”很快發(fā)出了“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有絕對的偉大”引起民眾強烈共鳴,被轉發(fā)超過六萬次。8月7日,劉翔在倫敦奧運會田徑男子110米欄預賽中摔倒,無緣晉級,引發(fā)民眾在微博上一片質疑之聲,“Just Do It”很快發(fā)出了“誰敢拼上所有尊嚴,誰敢在巔峰從頭來過,哪怕會一無所獲;誰敢去闖,誰敢去跌,偉大勇敢”的配圖微博,被民眾成為“神文案”,轉發(fā)11萬次,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保障作用
借助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提供保障。教育主體可以借助微博采取啟發(fā)、說服、規(guī)勸等方式對危害社會和諧的客體進行糾偏,實現整個社會的帕累托最優(yōu)。當公權力主體公信力遭到民眾質疑時,教育主體也可盡快進行正面回應,以重新凝聚社會力量來度過公關危機。2012年7月,商務部網站在一條新聞的發(fā)布過程中,下方配圖竟然誤用了“貓叔”頭像,被細心的民眾發(fā)現并在微博曝光,引來民眾對商務部的冷嘲熱諷。商務部新聞辦在事件發(fā)生后迅速在微博賬號“商務微新聞”上以誠懇并略帶“賣萌”的態(tài)度回應了此事,承認系工作人員無心之失,并感謝民眾的提醒與關心。從微博上民眾的留言看,此舉引來喝彩一片!絕大多數民眾對這一無心之過表示諒解,認為這一錯誤犯得很可愛,甚至有民眾連續(xù)多日在微博上為出錯的工作人員進行求情。商務部不僅保障了其在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力,而且拉近了和普通民眾的距離,甚至為新開的微博吸引了眾多的關注者。
(三)育人作用
民眾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利用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依托,使用微博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鼓勵民眾解放思想,開啟民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民眾不僅需要有正確的前進方向,還需要培育出具有科學素養(yǎng)和改革精神的新一代。如微博中著名的科普賬號“科學松鼠會”就是由一群熱愛科學的年輕人自發(fā)開通的科普教育主體,目的是向民眾解讀由于個人知識局限而難以解答的科普問題。這個微博既不會去解答如“人一共有多少顆牙齒”一類的簡單問題,也不會解答“心臟手術怎樣進行”這樣的專業(yè)技術問題,更不會回答“打哈欠會不會傳染”這種被多次解答的陳舊問題,而是要回答民眾對于會經常遇到但卻無法回答的古怪問題。民眾可以通過“@功能”向其提問,教育主體會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答。
(四)協調作用
微博載體的協調作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微博進行調整、調節(jié),以使社會不同因素和力量之間相互配合,促進社會和諧。在通過微博載體協調社會事務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人際關系所帶來的影響和作用。如2012年7月21日,自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雨襲擊了北京市城區(qū)。在災害面前,自“北京發(fā)布”以下,北京市和區(qū)縣兩級各部門微博更是通宵發(fā)微博播報天氣情況、路況信息、災害情況以及救援信息,成為當天晚上對抗暴雨自然災害最權威及時的信息源。大量民眾利用微博的“@功能”求救和自救,很多人通過微博傳授自救常識、轉發(fā)出事地點、或是向微博“平安北京”、“北京消防”求救。在“7·21北京暴雨”中,“北京消防”這一教育主體表現十分突出,在前期積極回應民眾需求,救援中持續(xù)用微博播報救援進展,在第二天能及時發(fā)布救災結果和安置辦法,并表彰在救援中犧牲的民警。災害無情人有情,“7·21北京暴雨”使微博的協調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也感動了廣大民眾。
三、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在微博載體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要把握好微博載體定位與發(fā)展方向,努力做到坦然面對民眾的質疑,謹慎處理民眾的現實需求,積極提升主客體溝通技巧,以正確的方法教育民眾。
(一)積極回應法
由于微博載體傳播的及時性和受眾的廣泛性[3],一則事件通過微博會產生迅速而廣泛的影響,因而教育主體必須在第一時間回應民眾。積極回應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要求,是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求實原則的體現。如2013年1月“長沙暴力救助”事件中,《三湘都市報》的一位記者裝扮成流浪漢,進入到長沙市救助管理站暗訪。本想在體驗被救助的過程中尋找溫暖救助的細節(jié),卻遭到救護站工作人員的毆打。這一事件在微博中被炒得沸沸揚揚,一瞬間所有矛頭都指向救助站,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為應對持續(xù)惡化的社會輿論,長沙救助站第一時間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并及時開通了微博“長沙市救助站”,借助微訪談的形式進一步說明情況。為還原事件真相,救助站更在微博上公布了事件發(fā)生當天的視頻。雖然事件調查仍在進行中,但是長沙救助站借助微博載體進行的積極回應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輿論頹勢。
(二)共情法
共情也稱同理心法,是指教育主體在對教育客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借助社會環(huán)境或教育主體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環(huán)境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引導過程。這是一種寓理于情的教育方法,是一種隱蔽性強,非強制性,而教育客體易于在無意識中接受的方法,適合于大多數使用微博的民眾。2012年9月,因日本提出所謂“釣魚島國有化事件”,日方不顧中方反對和強烈抗議,不尊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這一歷史事實,激起我國國內強烈反應。隨著事態(tài)的升級,我國各地民眾反日情緒激烈,也出現了一些非理性的愛國運動,部分地區(qū)發(fā)生了針對日本品牌車輛的打砸和焚燒行為,還出現了針對日本人的過激行為。為此,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人民日報”專門在“你好明天”板塊發(fā)布微博:“【你好,明天】激昂的吶喊,嚴正的抗議,傳遞寸土片石、在所必爭的中國意志。然而,當愛國成了暴戾的通行證,當復雜訴求攪渾民族義憤,國人也當警醒:保釣就是保釣,愛國就是愛國,無須理由也不容綁架。同胞們,請回到正義的原點,呵護愛國的純粹。文明中國、法治中國,這才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底氣?!眱H僅幾天時間,這條微博就被轉發(fā)近三萬次,在這一共情下,媒體、專家、名人和廣大民眾也紛紛通過微博發(fā)聲,呼吁民眾理性愛國。
(三)比較鑒別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比較鑒別法就是教育主體幫助教育客體通過對兩種或多種不同事物之間存在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分析,以引導和幫助教育客體做出正確判斷的一種教育方法。通過比較鑒別,教育主體不僅可以幫助教育客體分辨事物的本質屬性,教育客體也能夠增強自身對于是非的分辨能力。如針對微博中宣傳動物極端保護主義的微博“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在微博中大肆宣揚極端動物保護主義,呼吁不明真相的民眾捐款給他并號召民眾攔截運輸貓狗車輛的不當行為。針對這一微博,有教育主體模仿善待動物組織的微博名建立了一個名為“AP宇宙善待植物組織”的微博,發(fā)布了一張滿載白菜的汽車圖片,并套用善待動物組織的偏激語氣呼吁大家拯救白菜:“上千個綠色生命,被連根拔起,離開了生存的土壤,也沒有了水的滋潤,被擠壓在小小的后備廂里,生存環(huán)境惡劣,性命堪憂!更悲哀的是,她們不知道會被送到哪里,遭遇怎樣的折磨。呼喚有愛心的志愿者,忘情轉發(fā),當地的志愿者,請行動起來,截下這輛車,求你們了!”該微博迅速被轉發(fā)五萬多次,這條微博通過比較鑒別能使普通民眾顯而易見地發(fā)現,極端動物保護與極端植物保護同樣可笑,同樣是不可取的。借助微博載體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通過文字說理比較,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方式增強比較效果。
(四)心理問答法
心理問答是指教育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憑借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信息優(yōu)勢和心理學知識,借助微博載體的發(fā)布、評論和轉發(fā)功能,對教育客體的咨詢予以解答,并對其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使教育客體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產生認知或情感的良性轉變?,F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過于緊張,使得普通民眾會有較大心理壓力和較多負擔,使得很多民眾會借助微博“吐槽”以舒緩心理壓力。在使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心理問答有利于提供給教育主體一種新的思路,一方面避免將教育客體的所有問題都簡單歸結為思想政治方面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心理壓力或由心理問題引發(fā)的思想政治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防微杜漸,對真正的思想政治問題起到良好的制約作用。
誠然,微博中的民意并不完全等同于民眾的真實意愿,但當我們面對微博中那些還需更加理性和冷靜的言論時,因噎廢食往往不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熬W上的輿論,包括罵聲我們都要聽”是中央領導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期待,我們應倍加珍惜微博這一新型載體,依靠科學的方法去了解、去認識、去分析、去引導。有方法才有秩序,有秩序才有未來。
參考文獻:
[1]陳萬柏.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內涵和特征[J].江漢論壇,2003(7).
[2]蔡永海,陳哲.微博式交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強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
[3]張傳輝,李志超.論微博政治參與及其引導[J].思想理論教育,2011(9).
Abstract: microblogging as a new carrier, with both information carrying capacity, but also to b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use object of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lanned and organized purpose. In the microblogging,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including a master of public power agencies, specializ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all commit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values ??of the mainstream microblogging;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hrough microblogging to education of ordinary people. The microblogging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 a guiding role,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role of the sterile and coordinating role.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by the positive respons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empathy, the compar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psychological question and answer method to achieve the object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blogging; car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