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影視作品作為藝術大家庭中的一員,隨著新時期攝錄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越發(fā)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當前,網(wǎng)絡數(shù)字化技術飛速發(fā)展,人們在欣賞國產(chǎn)影視作品的同時,也能從多種渠道獲取國外影視資源,這就為人們研究中西方影視的異同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將對中西方影視藝術做一次粗淺的探討,并探究中國影視作品中的民族化問題。
[關 " 鍵 " "詞] "中西方;影視;民族化
[中圖分類號] "J90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5)09-0078-02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民族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內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影視作品形式多樣,在分類上有愛情片、動作片、科幻片等,在年代上有古代戲、近代戲、現(xiàn)代戲等。其獨特的攝錄手法、場景布置、語言動作、人物形象、故事內涵等,幾乎每一個細節(jié)都蘊含著文化的味道。但由于中西方思想觀念的差異,在影視作品中自然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文化符號。為此,比較中西方影視作品中的文化運用,博采眾長,就能夠為探究我國影視作品的民族化問題提供一定的助力。
一、中西方影視作品中的民族化比較
創(chuàng)作影視作品的第一步就是選材??v覽當前我國影視作品的題材,諸如《一生一世》《同桌的你》《北京愛情故事》等以都市情感、家庭倫理、青春偶像為主的劇情片占據(jù)著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在題材的選擇上,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縱觀中國出品的影視,其中的動畫題材大部分來源于傳說、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它們讓觀眾通過動畫片也能看到中國的民族特色,其夸張性、幻想性和超現(xiàn)實性讓觀眾的英雄情結得到了滿足。正如有“中國學派”之稱的中國影視動畫一樣,深厚的民族積累或許正是中國影視作品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但近年來,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武俠片明顯減少,像《神探狄仁杰》系列、《四大名捕》系列這樣的影片雖然號稱武俠片,但其內容上明顯少了一些江湖氣概,多了一些魔幻的東西,這與西方魔幻影視作品如《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的橫空出世不無關系。近年來,國產(chǎn)片一直在制作技術上不斷探索著,但正是因為太注重技術了,無論是在故事的編織上還是在文化的滲透上都顯得蒼白無力。其結果就是,技術不容樂觀,故事也越發(fā)老套、庸俗,如《分手大師》這樣的國產(chǎn)片,既缺少民族文化也缺乏主流元素,成了一場瞎搞亂搞的惡作劇,這是極其令人憂心的。
二、中西方影視作品中民族化嵌入的途徑
(一)民族化背景式運用
在影視作品中,民族文化背景式運用主要指的是某個或整個故事的背景都發(fā)生在本土,即以本土為背景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這一點上,國外的西部片最為明顯,牛仔、戈壁往往是作品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而就國產(chǎn)影視劇而言,這一類的作品就數(shù)不勝數(shù)了,如《水滸傳》《西游記》《孔子》以及《三國演義》等都屬于這一類型。
(二)民族化鑲嵌式運用
民族文化在影視作品中的鑲嵌式運用主要是指民族文化不作為故事的核心內容,只摻雜其中,起到點綴的作用。在這一角度上,國外影視作品特別喜歡將中國文化嵌入其中以博得海外市場走紅。2010年美國動畫片《功夫熊貓》就糅合了大量的中國文化,其修身養(yǎng)性,以靜制動就是中國文化的原版體現(xiàn)。日本動漫在中國文化的運用上更是屢見不鮮,如《不可思議的游戲》《十二國記》《火輪》等,都運用了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
(三)民族化人物式運用
在這里論述的三種運用中,民族文化人物式運用往往更能體現(xiàn)影視作品對民族文化的關懷。很多影視作品甚至直接將其作為片名。如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攝制的敘述圣雄甘地偉大一生的《甘地傳》,羅馬尼亞制片的《勇敢的米哈伊》等。國產(chǎn)影視劇在這方面也作品不斷,如敘述圣人孔子一生的電影《孔子》、敘述偉大領袖毛主席戎馬一生的電視劇《毛澤東》等。
三、中國影視民族化發(fā)展存在媚俗化傾向
武俠片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傳承,對推動民族化在新時代的普及相當重要。2014年開年,有一部叫做《封神英雄榜》的電視劇在山東衛(wèi)視、貴州衛(wèi)視及湖北衛(wèi)視“三星聯(lián)播”。作為一部歷久不衰的神話劇,姜子牙輔助武王興周伐紂的故事家喻戶曉,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喜愛。但是,受當代商業(yè)價值和成名效應的影響,2014版封神榜即《封神英雄榜》不僅嚴重脫離原著精髓,胡編亂造,還過于渲染親情愛情,使姬昌和紂王幾近成為故事的傀儡,演變?yōu)榻友篮玩Ъ旱膫€人秀場,可謂是
2014年的第一媚俗雷劇。同樣,作為影視作品中常青樹的愛情片,沒有了《孔雀東南飛》里的為愛追尋,也沒有了《梁祝》里的凄婉動人,而是籠罩在豪宅、名車、時裝等強烈功利符號下的男女關系極為缺乏深度思考,劇中人物在種種功利陷阱中掙扎、奮斗,表面化的、物質化的情感關系無從掩飾人物內在的貧乏,這些影視既不能產(chǎn)生審美觀,也經(jīng)不起理性推敲,從而成為泡沫產(chǎn)品。那么影片何以步入此端?究其根源就是影視劇的媚俗化傾向。
媚俗化是當下審美文化的一種畸形,俊男靚女作為這個時代最養(yǎng)眼的“產(chǎn)物”,在商業(yè)價值的蠱惑下不可避免地成為影視劇文化相中的亮點。
四、中國影視民族化發(fā)展的策略
(一)回溯本源,繼承傳統(tǒng)
在中國影視作品發(fā)展的歷程中,不是沒出過精品也不是沒出過經(jīng)典,有些作品也同樣美得一發(fā)不可收拾,像《紅高粱》《臥虎藏龍》等作品就曾風靡一時,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喜愛。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些影視作品都是以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為基石,都是以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文化基調為核心進行演繹或再創(chuàng)造。所以,尋找中國影視作品發(fā)展出路,首要對策就是回溯本源,繼承傳統(tǒng),拒絕媚俗。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遠古神話的浩大純美、諸子散文的洋洋灑灑、辭賦經(jīng)文的博大精深、唐詩宋詞的瑰麗精湛……毫不夸張地講,只要愿意想愿意做,能夠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事物的題材不計其數(shù)。影視文化文化屬于時尚文化的一類,客觀地說,還是比較年輕的藝術。對于文化藝術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影視片創(chuàng)作也
是如此。
(二)博采眾長,放眼世界
當然,在回溯本源、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也不要忘了,21世紀是一個科技高度發(fā)達、信息幾近爆炸的時代。新世紀經(jīng)濟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一個顯著影響就是任何產(chǎn)業(yè)的市場已經(jīng)不是單一的地域性,而是變得國際化了。特別是這些年來,中國通過奧運、世博、APEC以及其他性質的國際活動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贊許,中國影視作品要想取得好成績,還須博采眾長,放眼世界。今年前三季度的影視市場顯示,全國上映的所有影視作品中,國外科幻片、超級英雄電影仍舊是票房和人氣的保障,諸如《變形金剛4》《銀河護衛(wèi)隊》等,盡管有《心花路放》這樣的國產(chǎn)品殺出重圍,但靠的始終是明星以及庸俗的情節(jié)。國外影視作品為什么能夠吸引中國人的眼球?除了精良的制作以外,靠的是被人們普遍認同的故事邏輯。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影視要想放眼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全世界人民都能夠接受的故事邏輯和人生觀恰當?shù)厝谌胗捌??!豆Ψ蛐茇垺防镏鹘切茇埌毰c惡勢力的誓死頑抗,不正是世界人民的一致認知嗎?而再看看我國的《喜羊羊》系列,除了逗一逗小孩子,并沒有太多現(xiàn)實意義。中國影視不能缺失“民族”,在放眼世界的同時,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主流意義,這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里更加顯得突出而重要。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中華美學精神無疑對于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民族化影視美學體系更具有直接而豐富的啟示意義??傊?,中國影視作品的民族化缺失在目前是較為嚴重的,“中華民族幾千年持續(xù)發(fā)展的文明傳統(tǒng),從‘有無相生’注重整體功能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和諧觀等文化觀念,到具體的審美方式,都有著大量可供汲取的民族智慧的精華。中國影視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本芙^媚俗,回溯本源,繼承傳統(tǒng)、博采眾長,放眼世界,在今后的影視制作中,其意義就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王雪.影視動畫的表現(xiàn)手法與民族化發(fā)展的關系[J].電影文學,2012(07):52-53.
[2]楊彬.比較文化視野下的西方愛情電影[J].電影文學,2014(01).
[3]沈魯,姜娜.宗白華美學思想與民族化影視美學的建設[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8(0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