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教學中的反饋是指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中的信息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發(fā)送和接受信息,并依此調(diào)整自己教或?qū)W的行為。以地理課堂教學為例,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為學生的表現(xiàn)提供反饋進行了探索,以期為一線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供借鑒。
[關 " 鍵 " "詞] "反饋;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5)09-0026-02
地理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知識信息傳遞的雙邊互動過程。其中,教師為學生的表現(xiàn)提供有意義的反饋在這一過程中非常重要。反饋的方式不同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也不同。教師的恰當反饋,可以讓學生強化正確認識,糾正錯誤認識,變換思維方式,改進學習方法,從而獲得進步和發(fā)展。那么,地理教師在提供反饋時有哪些技巧呢?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做法可供參考。
一、把握時機,注意反饋的時效性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是否提供反饋以及反饋的及時性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斯與亨利曾做過一個反饋實驗,他們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后就測驗。對第一組學生每天都告訴學習的結果,對第二組學生只是每周告訴他們一次,而對第三組則一次也不告訴。結果顯示出,第一組的測驗成績最佳,第三組的成績最差,第二組的學習成績居中。這說明知道學習結果比不知道學習結果的效果好,而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是最大的。這是因為良好的學習結果能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能增強自我激勵作用,并為下次獲得更好的結果做出努力。而知道自己失敗結果中的缺點和錯誤,并及時加以糾正,也能激起奮發(fā)學習的上進心。
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住時機,盡可能及時地為學生的表現(xiàn)提供反饋,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課堂上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立即加以評價;在每次作業(yè)、測驗考試之后應該盡快批改學生的作業(yè)、試卷并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
二、斟酌內(nèi)容,注意反饋的指導性
教師反饋的具體內(nèi)容不同,所產(chǎn)生的效果也就不同。相關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師給出成績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寫一些有針對性的評語,激勵效果最好;教師給出成績后,寫一些固定格式的評語,如“很好,發(fā)揚下去!”“有進步,繼續(xù)努力”等,激勵效果次之;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給出成績而無任何評語,那么激勵效果最差??梢钥闯觯o學生寫一些有針對性的評語對促進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寫評語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樣寫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呢?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增強反饋的指導性。
(一)反饋要符合學生心理,讓學生樂于接受
教師要研究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心理特點,提供的反饋要使學生樂于接受。如果反饋直接評判行為,而不是針對學生背后的意圖,就會對學生非常有幫助,而且減少學生的防御心理。例如,當學生的作業(yè)寫得不夠認真,難以辨認時,教師應該告訴他具體哪地方做得不對,怎樣寫才可以更整潔,而不是批評他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根本就不想寫好。
(二)反饋要力求具體,讓學生便于操作
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反饋時不能太抽象、太籠統(tǒng),讓人難以理解,而應該力求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比如說,教師在為學生寫評語時,如果用“字跡不工整,沒有使用專業(yè)術語”來代替“答題不夠規(guī)范”就會更具可操作性,對學生的實際幫助也更大。
(三)反饋要盡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便于學生改正錯誤
當學生出現(xiàn)缺點和錯誤的時候,教師的評語要注意幫助學生進行合理歸因,要引導學生關注那些可控因
素,如是否努力,而不是強調(diào)那些不可控因素,如運氣不好或能力不足等,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尋找到改進的突
破口。
(四)反饋應該告訴學生怎樣做是正確的
當教師給出負面反饋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學生正確的做法是什么。這是因為,僅僅告訴學生某件事做錯了,并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它做正確。例如,在地理課堂中如果學生演示地球自轉方向時不正確,教師在指出錯誤的同時,還應該示范正確的演示方法。
三、講究方式,注意反饋的藝術性
信息反饋具有動力功能,教師恰當?shù)姆答伳苡行У卣{(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正面反饋,而不是負面反饋。當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所輸出的信息得到正面的評價時,他們就會從中享受到求知的快樂和成功的愉悅,學習信心不斷增強,學習動機得到強化。當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但輸出的信息得到否定的評價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學習自信心減弱,情緒低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多提供表揚和正面反饋,特別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新能力的時候。然而,當學生表現(xiàn)不佳或者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就必須進行指導和糾正,而且這時要特別注意反饋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要給學生留“面子”
教師在提供負面反饋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給出了一個錯誤的答案,作為教師,最好先肯定其答案中的合理成分(如果有的話),再針對其中的錯誤加以糾正,而不是直接就否定學生。同時,如果教師可以順勢提出一個和學生答案相符的問題,就會更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詢問某地的晝夜長短狀況時,如果學生回答是:“晝變長夜變短”,教師可以糾正并給出正確答案,緊接著再說一句:“如果我問的是‘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你就說對了”,這樣給一個臺階下,學生就不至于為答錯而感到太難堪。
(二)要給學生加“擔子”
所謂加“擔子”,就是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負面反饋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對該問題的責任心。例如,當教師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的時候,可以說“雖然你今天沒有回答出來,但我想下一次我再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你一定能答出來”,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意識,引起有意注意,促進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
(三)要給學生搭“梯子”
有時候教師所提的問題,學生可能一下子答不出
來。這時,作為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正確答案,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暗示或提示,逐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
案。例如,當教師問“若地球不自轉,還有晝夜交替嗎?”時,如果學生一時答不出來,教師就可以提示一下“注意我沒有說地球不公轉”。
教學實踐證明,在很多情況下,綜合使用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的效果是最好的。教師在提供反饋時,可以先肯定學生的可取之處,然后再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告訴學生該如何去改進,這樣學生在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同時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四、關注過程,注意反饋的發(fā)展性
教師的反饋應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進步的角度出
發(f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zhì),引導學生關注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學習結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jīng)??吹接泻芏鄬W生會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shù),一場考試的試卷發(fā)下來,他們就會把目光鎖定在自己的分數(shù)上,學生之間相互攀比,而很少去想:自己為什么得了這個分數(shù)?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應該怎樣去改進?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分析分數(shù)背后的成因,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和答題中的失誤,幫助他們找到改進的方向,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五、結束語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獨立與自律的學習者。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教給學生如何做自我反饋,如何評判自己的表現(xiàn)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實現(xiàn)這一目標,比如,可以給學生解釋評判標準,讓學生自評或者互評作業(yè)、試卷等,通過這樣讓學生學會評估自己或他人的學習情況,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寶玉.反饋控制原理在中學體操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04):71-72.
[2][美]理查德·I·阿蘭茲.學會教學[M].從立新,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李慧玲.成人課堂教學的反饋藝術[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03):152-153.
[4]石社倫.基于反饋理論的教學優(yōu)化路徑探析[J].天中學刊,2009(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