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小兒靜脈穿刺術(shù)是臨床護士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護理操作技術(shù),在搶救中能夠一次性穿刺成功,對為患兒爭取搶救治療的時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穿刺成功率,就能大大減少患兒的痛苦,減少護患糾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guān) " 鍵 " "詞] "臨床護士;小兒靜脈穿刺;穿刺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 "G720.5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5)09-0020-02
靜脈輸液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兒科的基礎(chǔ)治療方法。無論是搶救還是基礎(chǔ)的治療,此項技術(shù)對其都有很大影響。因此,臨床護士必須要掌握,兒科護士尤其要不斷提高穿刺技能。能夠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搶救時尤為重要。根據(jù)近幾年在兒科工作的臨床經(jīng)驗,現(xiàn)將對小兒靜脈成功穿刺的方法總結(jié)如下。
一、穿刺前準備
(一)護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護士的心理狀態(tài)非常重要,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
境,穩(wěn)定情緒,進入角色,集中精力,不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要求每一位護理人員認真負責,愛崗敬業(yè),不急不躁,能夠切實地換位思考問題,理解家長焦急緊張的心情。重視家長提出的建議,不能采納的耐心給予解釋以獲得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對于要求必須一針穿刺成功的,護士一定不能緊張恐懼,控制好情緒以免影響穿刺成功,向患兒家長解釋患兒穿刺困難的原因,降低患兒家長的期望率,使患兒家長能夠理解與配合。
(二)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
溝通包括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護士首先要向患兒及患兒家長做自我介紹,著重說明自己工作的年限、能力級別、技術(shù)操作嫻熟度。溝通時語言要親切溫和,保持微笑,向患兒家長詢問患兒病情并講解該疾病的相關(guān)的護理知識。對家長的疑問要用心傾聽,認真給予解答。護士要表達出自己也將會成為母親或者已成為母親,是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的,所以都會比較心疼患兒,使家長感受到被理解的心情,體會到一種親切感。非語言溝通可通過撫摸患兒頭部、目光注視、對患兒微笑、抱患兒、贈送患兒玩具等,以消除患兒的恐懼感。對患兒家長的抱怨要寬容對待,不與其發(fā)生正面沖突。從而獲得患兒家長的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
(三)做好心理護理
大多患兒對醫(yī)院都有一種恐懼心理,看見醫(yī)生護士就易哭鬧,甚至鬧著要回家,很多輸液的患兒都需要排隊等候,家長也比較焦急煩躁。對3周歲以上患兒可播放動畫片來分散注意力,3周歲以下的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積極配合穿刺。
(四)穿刺環(huán)境要求
穿刺室環(huán)境整潔光線充足,自然光線最佳。需借助燈光時,通常采用白熾燈光,光線在操作者正前方。墻壁可貼卡通貼畫,減少患兒的恐懼心理。另外,要保持操作環(huán)境的安靜,對未排到的患兒請讓在外等候,以免干擾操作者的工作。
(五)合理選擇靜脈
必須要認真耐心地選擇靜脈,選擇好靜脈是成功穿刺的必要條件。避免選擇血管彎曲,關(guān)節(jié)處、骨隆突處、靜脈瓣處穿刺。嬰幼兒可在頭部及四肢尋找,學齡兒童可在四肢尋找。最后選擇一個最好也是自己最有把握的血管作為穿刺的血管。小兒頭皮靜脈豐富,互相交錯成網(wǎng)狀且靜脈表淺易見,易固定,故嬰幼兒首選頭部靜脈,頭部靜脈分布廣,有額上靜脈、顳淺靜脈、眶上靜脈、耳后靜脈、枕后靜脈及其分支。選擇的順序,優(yōu)先選擇額上靜脈,再顳淺靜脈、眶上靜脈、耳后靜脈、枕后靜脈,根據(jù)需要剃去穿刺部位毛發(fā)。此外,小兒頭顱沿著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都有靜脈走行,但也有動脈。選擇時要區(qū)分好動脈和靜脈。1.動脈:用食指及中指指腹觸診有搏動感;管壁厚,不易壓癟;血流方向多離心;血液顏色鮮紅;注入藥物阻力大,局部血管樹枝狀突起,顏色蒼白,患兒疼痛尖叫;外觀,淡紅或與皮膚同色。2.靜脈:用食指及中指指腹觸診無搏動感;管壁薄,易壓癟;血流方向多向心;血液顏色暗紅;注入藥物阻力小;外觀,微藍色。3歲以內(nèi)的患兒大多數(shù)在父母的幫助下都可以配合治療,選擇手背靜脈、足背靜脈、橈靜脈、大隱靜脈、踝靜脈等。其首先選擇手背靜脈、足背靜脈。若四肢靜脈看不清,可用止血帶綁扎,拍打穿刺面或沿著血管走行反復推壓使血管充盈。其他使血管充盈方法還有用酒精棉球反復擦穿刺部位靜脈,刺激血管使其充盈擴張?;純禾淇迺r會增加頭皮靜脈回流阻力,使頭皮靜脈充盈,抓住患兒啼哭時機找到穿刺靜脈。局部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局部血管擴張。
對不能配合握拳的兒童、肢體癱瘓患者、明顯水腫和肥胖難以進行靜脈穿刺的患者,用兩根止血帶,上下相距15cm捆扎肢體,1分鐘后松開下面一根止血帶,這時該部位看到靛藍色的靜脈,利于穿刺。臨床應用478人次,一針見血率達97%。對已輸液幾天的反復穿刺致血管損傷而淤血致青紫的,要耐心尋找,注意將血管與青紫區(qū)別開,確定是血管再進針。通常采用手指按壓血管,按壓褪色放開后很快恢復,說明此血管充盈適宜
穿刺。
二、穿刺過程
(一)護士的心理素質(zhì)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
護士要提高心理素質(zhì)水平,相信自己可以穿刺成功,
避免緊張。有些家長要求一針穿刺成功,這時也不能膽怯緊張,要穩(wěn)定情緒。對于陪護較多的可以通過溝通請陪護人員到穿刺室外等候,留下2位陪護即可。
(二)根據(jù)穿刺部位選擇體位
對于選擇頭部靜脈的,要使患兒躺于穿刺臺上,指導家長用雙手固定好患兒頭部兩則,另一人將患兒四肢按壓固定好,尤其是固定好雙手與膝關(guān)節(jié),不可讓患兒頭部搖晃,以便成功穿刺。對于選擇四肢穿刺的,使患兒坐于穿刺臺上,使穿刺部位低于心臟水平位置,減緩靜脈回流,利于穿刺回血。選擇手背靜脈穿刺時,患兒一只手伸向操作者,指導家長固定好肘關(guān)節(jié)及腕關(guān)節(jié),防止患兒手臂來回縮動。選擇足背靜脈穿刺時,患兒一只腳伸向操作者,指導家長固定好膝關(guān)節(jié)及踝關(guān)節(jié),防止患兒腳來回蹬。
(三)肥胖患兒穿刺
此類患兒皮下脂肪厚,血管位置深不易看到,要用手摸,先摸準血管的走向,再摸血管的彈性,確定了此處的血管,10°-15°角再穿刺。
(四)高熱、腹瀉、營養(yǎng)不良的患兒穿刺
此類患兒因體液丟失過多,穿刺不易見回血,可采用輕擠壓輸液器管,也可用5mL注射器抽3mL生理鹽水接上頭皮針進行穿刺,一邊抽回血,一邊穿刺。
(五)水腫的患兒穿刺
此類患兒皮下脂肪組織水腫,應先按摩血管,水腫在局部消失立即消毒,以10°-20°角快速進針。
(六)冬季患兒穿刺
冬季寒冷,部分患兒四肢冰冷,血管收縮,不易看到。護士可指導家長給予患兒用熱水洗手,多飲用溫開水,促進循環(huán),使血管充盈,利于穿刺。
(七)嚴重脫水、失血的患兒穿刺
此類患兒血管塌陷難以找到,對待這種情況要有耐心,可活動患兒肢體按摩血管,或者熱敷,輕輕拍打局部,給患兒喝含糖或含鹽的溫開水。進針時應緩慢,針尖進入血管后有“落空感”。
(八)穿刺方法
1.頭皮靜脈穿刺
找到適宜的血管后,剃去毛發(fā),消毒5cm直徑范圍,選擇5號或者5號半的頭皮針,固定好患兒頭頸部及四肢。穿刺時,穿刺針與頭皮成5°-10°角,在靜脈的正上方刺入,待回血后將藥液推入。用3M膠布固定好,必要時用繃帶沿著頭部纏繞幾圈。
2.手背或者足背靜脈穿刺
固定好患兒穿刺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左手繃緊皮膚,在穿刺上方約6cm處扎止血帶,針頭與皮膚呈20°-25°角自靜脈上方刺入。用3M膠布固定,并用專用手板固定。
三、成功穿刺后
頭部靜脈穿刺的患兒可采用哺乳的姿勢抱患兒,輸液部位朝外,并適當約束患兒雙手,避免手部亂動抓針。手背、足背穿刺的,可以給患兒看動畫片、玩游戲,以分散患兒注意力。
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膠布松脫、家長抱姿錯誤、輸液不暢、局部外滲等現(xiàn)象。輸液不暢,可用棉球墊高針柄,抬高輸液架,加大負壓等方法處理。
四、總結(jié)
靜脈穿刺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shù)。小兒靜脈穿刺難度較大,尤其是頭皮靜脈,這就要求護士在工作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完善自己,提高技能,提高心理素質(zhì),從而獲得家長的認可。
參考文獻:
[1]王焰.提高急診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5,14(01):47.
[2]何翠霞.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點滴體會[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1,8(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