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舞蹈教育中的倫理內容則是以往舞蹈教育實踐中容易被忽視的內容。在多元化教育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在校大學生的德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對此,本文以舞蹈教育為背景,通過對舞蹈教育中的德育成份和功能進行分析和研究,力求為今后學校舞蹈教育過程中實施有效的倫理教育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學校舞蹈教育;倫理教育;倫理功能;對策
近年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舞蹈教育仍然比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舞蹈技能知識的傳授。然而,這種純技術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xiàn)有的課程改革要求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要的要求。實踐證明,舞蹈教育不僅僅只是技術技能或知識方面的傳授,在此基礎上,應該加強對人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和培養(yǎng),尤其是在復雜的當今社會,加強倫理教育被提在了教育的重要地位?;诖耍疚囊源藶檠芯恳暯?,把重點放在對舞蹈教育中倫理成份進行研究,使舞蹈教育技能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也能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充分舞蹈內容中德育內容對其實施的感染和熏陶,從而提高學校舞蹈教育的教化
作用。
1.舞蹈的倫理意蘊
第一,舞蹈是靈動的倫理載體。舞蹈是一種以人的身體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門類,它融入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并使之藝術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動作能夠表現(xiàn)人們的內心世界,如細膩的情感、生動的人物性格等。而舞蹈作品也能夠深刻的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對于生活的理解認識,也能夠體現(xiàn)人們的倫理理想。因此,舞蹈所反映的倫理倫理內涵,就是通過舞蹈動作、肢體語言以及音樂等方式的不斷轉換而得以鮮活體現(xiàn)的。第二,舞蹈反映一定的倫理文化背景。人們能夠透過藝術現(xiàn)象的表層,深入到藝術背后的深層文化背景之中,舞蹈也不會例外。任何一種舞蹈形態(tài)都是生成于一定的文化模式中的一種反映,必然體現(xiàn)出文化積淀的影響。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反映在各自的舞蹈中都會有不同的風格,例如中國傳統(tǒng)的舞蹈語言很重視對中國傳統(tǒng)詩詞內涵的借鑒,體現(xiàn)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內涵。舞蹈中的倫理文化背景是一種更為直觀的呈現(xiàn),它訴諸人們感性而直觀地把握。第三,舞蹈是美與善的融和。舞蹈的教化功能主要通過各種舞蹈形式與內容體現(xiàn)出來的,即人們對相關內容的了解來引起一定指向性的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舞蹈倫理內涵的目的。在表演中,舞蹈動作除了美的因素外,還具有善的意義。很多看來并不很美的舞蹈,有可能因為符合某種特定的倫理規(guī)范和審美習慣而被認為是美的。因此,不同時期的舞蹈反映各自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習慣,必須符合當時的倫理要求。同樣,舞蹈作品可以通過對“善”的題材的選擇和運用來體現(xiàn)倫理思想和內容。因為“善”的作品首先要具有美的特征,是對人們內心倫理倫理準則的反映。可見,舞蹈的美與善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密不可分。
2.舞蹈教育的倫理功能
舞蹈教育處理一般教育的功能之外,還具有自己獨特的功能。首先,情感熏陶功能。舞蹈是的一種肢體性和藝術性的語言,也是一種具有一定的情感與意識觀念的動作。舞蹈動作具有一定的傳情達意的表達功能。而舞蹈作品中動作的排列必須根據(jù)作者獨自的表情達意的方式進行構建,這使得它具有表現(xiàn)感情的前提條件。因此,情感世界是舞蹈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人們的情緒情感。其次,具有凈化人的心靈。舞蹈作品包含豐富的題材內容,這些具有一定文化價值的故事和內容題材,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得到心靈的教育凈化。同時,舞蹈美是人們的多種器官對舞蹈的感知所產生的愉悅和歡樂的一種心態(tài)。它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種主觀反映,能夠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和神往,同時使人們增強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信念。再次,提升人格的功能。舞蹈作品反映了舞蹈作者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等,不同的舞蹈創(chuàng)作者具有不同的倫理意識和倫理觀念,這些倫理意識和倫理觀念進而對人們的人格修養(yǎng)產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和諧、協(xié)調的舞蹈及其舞蹈語言,能夠給人一種柔和、愉悅和心曠神怡的感受,從而能夠完善欣賞者的
人格。
3.舞蹈教育中實施倫理教育的主要對策
3.1 舞蹈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美致善。舞蹈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人的美學觀念和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美育中,舞蹈以獨特的藝術影響力去調動欣賞者的內心世界,進而激發(fā)觀眾無窮的想象力??梢?,舞蹈是一種審美經驗和審美理想的顯現(xiàn),而審美因素是其最重要的效果追求,體現(xiàn)舞蹈對人類發(fā)展和文化進步的責任。因此,作為學校舞蹈教師,應主動地應用舞蹈作品和潛在的審美因素,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倫理倫理的培養(yǎng)。同時,舞蹈教師要善于挖掘舞蹈作品中美與善的要素,并充分利用這些要素,對學生進行倫理方面的引導,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
3.2 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對舞蹈教學內容中隱性倫理內容的挖掘。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能夠挖掘出舞蹈教學內容和教材中隱蔽性的倫理材料。教師一旦有意識地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和利用,就能夠對學生的倫理意識和能力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
3.3 加強舞蹈教師自身的倫理修養(yǎng)。舞蹈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和組織者,在教學中其中主體性的作用。教師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倫理修養(yǎng)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中對學生施加的影響的高低。因此,在舞蹈教育中,教師必須首先具有良好的倫理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可能對于舞蹈學習者的習慣素質進行提高。同時,舞蹈教師還需要有更為廣闊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才能使得舞蹈教育與現(xiàn)實需要聯(lián)系起來,才能實現(xiàn)教化、美育他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zhí)m.重新審視兒童舞蹈教育的價值[J].科教文匯,2007(33).
[2]朱茂清.淺談在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海外孩子學習華語的興趣——以印尼巴厘島印華學校為例[J].新課程,2010(12).
[3]孟晶晶.幼兒舞蹈教學中教師語言藝術初探[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0,20(3).
作者簡介:唐麗娟(1981.12—),女,重慶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