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與初夏交界之時,大家必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收起冬裝,翻出夏服,換季的當(dāng)口恰是整理物件的時節(jié)。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安排下全家人的物什,考驗著每一個家庭。每到此時,就是各種收納技巧被傳播之時,但這兩年有一個新變化——對待物品,不再研究怎么收納,而是干脆舍棄,也就是所謂的“斷舍離”。
“斷舍離”概念的創(chuàng)始人、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這樣解釋它的涵義——“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p>
“斷舍離”會在全世界流行,甚至上升為一種生活理念,不是沒有原因的。山下英子認(rèn)為,對于物品是否該舍棄,應(yīng)該回歸到考慮這個問題的主角——人,由人自己決定這個物品的去留。不是這東西“我有沒有”,而是“我需不需要”,關(guān)鍵在“我”。斷舍離,實質(zhì)上是人與物品之間的權(quán)力爭奪戰(zhàn)。它的流行,是因為人們在被物品包圍的同時,開始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guān)系。
從什么時候開始,那些由我們自己決定買不買、用不用的物品,開始悄悄占領(lǐng)我們的生活空間,讓我們窮于應(yīng)對了呢?這些年,中國人的購買力舉世共睹,從中國大媽搶購黃金到中國人排隊買奢侈品。漸漸解決了溫飽的中國人開始進入一個物品相對過剩的時代。我們通過物品的占有來尋找幸福,似乎擁有最新款的包包、最時尚的衣服、最in手機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皵嗌犭x”要傳達的一個理念是,我們所欲望的,不等于我們真正需要的。如果我們一直追逐這些,就會被太多“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包圍,陷入物品的世界,被商品的快速更替所淹沒,而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通過斷舍離來控制、篩選物品,或許可以打破物對人的控制。所以,隨著“斷舍離”的流行,真的有不少人開始丟棄那些自己認(rèn)為不需要的物品。
不過,很少人會去想,丟棄物品僅僅是因為它們沒有用了么?
愿意舍棄,往往是因為沒有感情,而感情的生發(fā),一靠時間的沉淀,二靠對象的獨特魅力。木心在“從前慢”里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睍r間足夠悠長,感情才會深厚。在前工業(yè)時代,一個木匠精心打造出一把帶雕刻的椅子需要很長的時間,并且會被購買者長久使用,甚至成為收藏。人與物品廝磨,自然會有感情。并且,這把椅子與一張農(nóng)家的普通方凳之間必定格調(diào)迥異,是個人身份的標(biāo)識。但是今天,我們可以依托工業(yè)生產(chǎn)制造出無數(shù)把與之完全無差別的相同的椅子。這樣的產(chǎn)品,毫無個性,沒有獨特風(fēng)格,我們又怎會留戀?并且,它還很可能會迅速過時,經(jīng)久耐用并不是其追求。時尚之物,在被生產(chǎn)之時,就不打算讓我們用太久,它們朝生暮死,隨波逐流,我們對它們何來感情?蘋果的產(chǎn)品或許是最能代表消費時代的物品特性,追捧著iPhone6、盼望著iPhone7的我們,怎么還會去珍惜iPhone4?
斷舍離,其實代表的還是人們內(nèi)心里,對獨特的、風(fēng)格化的,甚至精英化的生活方式的向往。當(dāng)物品的大量擁積成為普遍現(xiàn)象,那么極簡就成為了一種特立獨行,無印良品的被追捧就可以證明這一點。無印良品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極簡——故意拿掉商標(biāo),省去不必要的設(shè)計,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簡單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
我們要看到的是,在人與物的博弈之中,“斷舍離”的努力有積極作用,但被清空的空間也可能被商業(yè)重新占領(lǐng),譬如無印良品對于中國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實際并不便宜。當(dāng)“極簡”成為一種流行,很快就會有“極簡”風(fēng)格的物品來吸引你。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不能真正轉(zhuǎn)型,我們不能自己來定義什么是“需要、適合、舒服”,那么“斷舍離”很可能會成為有錢有閑的少數(shù)人的品味游戲。
有人說,扔掉看得見的東西,為的是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在“買買買”的聲音仍然流行于這個時代的時候,“斷舍離”或許只能是一種有限度的“斷”。猶如烏托邦,但烏托邦恰恰是照亮文明的光亮,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與自由的念想。
(作者為哲學(xu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