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課堂教學是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相互影響的活動過程,經(jīng)過協(xié)調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其相互作用,形成融洽的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及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產生教與學的共鳴,從而達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 英語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6-0064-02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的三大主要要素——教師、學生、教材之間構成的一種互動關系,也就是教師、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課本教材,深入課本內部,與課本內容對話,從而產生超越課本內容字面意義的理解。然后,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互動、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互動,將這種“理解”進行討論交流,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也讓老師、學生個體和學生群體在對彼此反思反饋的基礎上,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閱讀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更不能流于課本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模式,形成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的互動教學模式。
一 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興趣
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是調動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共同努力達到學習目標的重要前提。因此,互動教學模式必須以目標為導向,并充分發(fā)揮其導向作用。課前診斷,了解學生個體差異,聽取學生的意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必備的基礎,使全體學生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tài)。開展定向學習,讓學生明白這堂課要學些什么知識,應該掌握到什么樣的程度,然后與老師默契配合,成功達到學習目標。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利用教材中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要了解學習目標,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或沖突找到學習需求,通過自學、提問討論,把課本上枯燥抽象的知識為自身所內化。最后教師要進行目標檢測,了解課堂教學效果,掌握學生學習的達標情況。
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應用多使用網(wǎng)絡下的多媒體技術,來豐富充實課本中有限的知識,提供可行的聽力材料和對話情景,盡量讓學生處于一種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把枯燥抽象的語言學習變成有趣味性和有吸引力的學習過程,使英語教學多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和自主性,使學生愛上英語,最終學好這門語言。平時也可以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比如利用幻燈片、VCD、實物投影等,讓學生有新鮮感、好奇感,在欣賞圖片或物品的同時讓他們記住詞匯和語句。在欣賞一些漂亮的圖片或者一些時尚的物品時,學生會發(fā)出感嘆聲、流露出羨慕的表情,會進行談論,這樣無形之中就會加強其記憶力。除了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外,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微課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或課后自學和復習。讓學生上網(wǎng)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更利于學生理解、學習、運用英語,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語言學習難度,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 融洽課堂氛圍,教會學生提問
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上常常是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教師始終是提問者,學生是被動的應答者。其實教師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
平時做練習時,可以由先前傳統(tǒng)的老師問學生答轉變?yōu)閷W生問學生答,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量多給與學生講英語的機會,老師也要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不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因為一時答不上來而惱怒,這是不明智的行為,也不符合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身份,要勇于承認告知學生自己不知道,而不能回避敷衍甚至無視呵斥提問的學生,阻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讓他們失去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獨立學習,并且積極參與到同學、老師的交流討論中、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個人與團隊之間的相互溝通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將被動的學習活動轉變?yōu)閷W生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教法和學法相結合。
三 鼓勵小組合作,加強信息交流
合作精神和能力是當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如今在各個領域中競爭與合作并存,具有積極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的人在社會中能占有更大的優(yōu)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要學會共同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合作精神,學會溝通交流,分享研究信息、思路和成果。學生在與伙伴分工合作,提出問題、制定計劃、收集信息、發(fā)現(xiàn)答案、完成研究的過程中,要學會如何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建議,如何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去分享成果。英語互動教學課堂引進“小組學習”形式,能增強學生參與程度。在小組學習中,老師應該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去。小組學習前,教師根據(jù)情景引出問題,開啟交流活動;小組學習時,教師應深入到小組中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交流,并監(jiān)督巡視各小組之間,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表揚交流充分的小組,以提高小組學習的交流效果;小組學習結束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組織評講,及時反饋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獨立意識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學生參與面,充分發(fā)揮了教師和學生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功能。
四 開放課堂時空,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
教材中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知識,無論從應用性上,還是從與時俱進方面來說,都是有所差異的。然而,它們又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及時運用日常生活或社會生活相關的課外知識,否則無法激活課本上的知識,學生不能有效應用所學知識,更談不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了。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聯(lián)系或插入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或現(xiàn)象。比如:在學習酒店預定、入住、結賬時,讓學生去查找有關的視頻,也可以自己實際體驗,從而掌握相關的詞匯、語句。又如:在學習飯店點餐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一些食物類、蔬菜水果類、酒類的英文詞匯,了解中式菜單、西式菜單的設計及點菜付賬的過程,然后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進行角色扮演,最后拍成視頻作為學生的成果,并把好的作品加以展示。這樣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記憶會非常深刻,而且提高了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習熱情。
五 課后及時總結,形成有效教學評價
基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英語課堂教學要注意及時進行課后教學總結,從而形成有效的教學評價,為后面的英語課堂教學打下基礎。評價內容可以從以下五點出發(fā):(1)教學目標的評價。教學目標是不是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是否能夠滿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的要求。(2)教學手段的評價。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否能夠很好地輔助英語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3)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設計是否合理;具體教學活動內容是否清晰。(4)師生表現(xiàn)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自主探究新的知識,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揮指導監(jiān)督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來促進學生的學業(yè)知識發(fā)展。(5)教學效果的評價。實施的教學活動是否能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
互動英語課堂教學通過課后教師的及時教學總結,可以逐漸改善教學,避免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引導英語課堂教學實施,優(yōu)化英語教學。
這種互動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形成并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還能夠努力嘗試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建立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平臺,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想學、會學英語這門語言。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也遇到了各種困難疑惑,如班級學生較多,一般班級學生有40~50人,就會出現(xiàn)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顧此失彼,不能照顧到每一組、每一位學生;還有一些學生因英語基礎差,根本不愿開口說英語等;再者,缺乏有效的考核評價標準,使學生參與積極性降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找到更好的多元化的方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繼榮、戴煒棟.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1(6)
[2]路華清、孫澤文.課堂互動教學研究課題報告[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3)
[3]路東平.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互動教學實踐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4]呂瑋、蘭青葉.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S1)
[5]劉翊.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1):156~16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