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是一個搞石油地質研究的科研單位,而做為它的后勤保障部門,工作的范圍大而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干著所干的工作,出力流汗不少,但提起多么明顯的成果卻沒有幾個,這就意味著沒有創(chuàng)新。新聞報道本身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沒有創(chuàng)新就失去了報道內容。作為研究院主力的科研科室則與我們不同,他們每天都能獲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進展、不同的成績,這些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東西。為了彌補這一差距,我堅持“瞪大眼睛找素材”的方法,將后勤部門所干的各項工作明確劃分,定期前往各服務班組,向同事們了解當前他們有哪些工作要做,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將要干什么,本部門要搞哪些活動,將要迎接哪些檢查評比,參加哪些油區(qū)范圍的活動。目的就是要理清思路,從這些繁雜的工作中,尋找一些干得好、完成出色的工作,或者是獨有的,其它科室沒有的工作,進行認真篩選,把能報道的、值得報道的工作,盡量地寫出來,讓大家知道。2011年7月1日,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我支部向每名黨員贈送了一枚《建黨90周年郵票首日封》,在院網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在采取這種方法后,我發(fā)現服務管理工作,有很多新聞線索值得我們去發(fā)現、去挖掘。
宣傳報道工作說白了,就是成天爬格子與方塊字打交道,這樣的工作應當是科研科室的長項,但我利用我的特長,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也有我的特長,那就是我酷愛攝影——一個把“美的瞬間凝固”下來的藝術。自從干上通訊員以后,我就用自己出資購買的相機,連續(xù)多年以照片的形式,記錄著各部門所做的各項工作,珍藏住員工在工作上流過的汗水、學習中經歷的艱辛、生活里享有的歡樂,然后再通過自己手中的筆,將他們的親身感受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進行組合并且報道出來,這在我投送的稿件中,已經屢見不鮮了。如“鞠躬謝員工”就反映出我部門從上到下能同歡樂、共命運的團結景象;此外在《大港油田信息網》攝影欄目中,我也投送了大量圖片,其中有兩百多幅作品被采用刊出,還有一些圖文并茂的稿件被《大港石油報》刊登。圖片作為重要新聞事實的再現,在很大程度上對我的文字報道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可以說有時一張圖片比一篇文章更加具有說服力。
充分利用好宣傳報道這個窗口,及時快速地將我們所做的各類工作、我們取得的成績,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面貌、我們的各種活動、我們的好人好事,明明白白地向大家展示出去。如“人老心不老”、“送你一支玫瑰花”等稿件就分別反映了部門員工積極服務科研、關注行車安全的情況,使全院員工都了解了部門所承擔的工作,認識了員工,從而達到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