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社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才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模式,用以推動高職院校社團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團建設
我國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為了滿足課余學習、生活、心理、文化、社會需要而自發(fā)籌備并經批準成立的具有一定目標和活動規(guī)范的學生業(yè)余團體組織。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構建與高等職業(yè)教育相適應的學生社團建設新模式,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社團建設的現狀
(一)社團規(guī)模擴大,數量增多
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蓬勃發(fā)展,入校人數不斷增加,學生社團作為學生當中最活躍的學生組織,規(guī)模不斷增加,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學生社團覆蓋了校內各個系院、專業(yè)、班級。高職院校學生參加社團積極性比較高,在一項調查中發(fā)展約有68%的大學生都參與了不同項目的社團,很多人在自己參與同時還發(fā)動周圍同學,一個寢室同學參加。
(二)社團學生參與性高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依據自身的功能,開展了許多豐富多彩文化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校園文娛活動,又促進了社團自身深化發(fā)展,在社團活動中學生鍛煉自我,拓展視野,增強知識。主要表現在:第一,社團設立在校團委,由校團委主要領導負責,其重視度不斷增加,招募人數在質量上要求不斷提高。第二,學生個性化不斷突出,才華橫溢,有展現自我發(fā)揮個性特點,同時對社團充滿期待。第三,學校各個組織對學生社團給予幫助與指導,使其學生社團在和諧、融洽氛圍里迅速發(fā)展。
(三)學生社團活動突顯職業(yè)特色
近年來,一些具有較強專業(yè)知識背景的學術科技型社團和理論學習型社團正逐步擴大,社團數量和規(guī)模較之過去都有了明顯地增加。廣大學生不再僅僅局限于常規(guī)社團,不再局限于豐富自身的課余生活,更強烈的愿望是希望能在社團活動中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增強社會競爭力,他們更加注重將科技精神和學術研究充實到社團活動中,以此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fā)展。
二、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社團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夠充分
目前,高校學生社團基本由學校團委及各級團組織負責管理,盡管各類學生社團在校園內外開展了一系列集思想性、文化性、娛樂性、學術性于一體的活動,其活動效果也得到共青團組織和廣大同學的認可,但學校黨政往往是被動接受社團自身日益活躍和壯大的事實,認為社團活動只是在構建校園文化上“錦上添花”,并未主動、充分認識學生社團在學校整體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此外,學生社團普遍存在著財力不足、缺乏活動場地等情況,除了少部分優(yōu)秀社團可能從校外拉到贊助維持自我運轉外,大部分學生社團只能靠收取會費用做零星開支,舉行大型活動的費用只能依靠學校劃撥的有限的學生活動經費。財力不足,已成為制約高校社團發(fā)展的一大瓶頸。
(二)高職學生社團活動層次不高
學生社團的活動形式多樣,娛樂傾向明顯,活動往往缺乏創(chuàng)新,缺少科學性、藝術性和一定的文化底蘊,內容上容易落入俗套,品味偏低、檔次不高。部分社團組織的活動沒有創(chuàng)意,沒有真正地把握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再加上對一些社會焦點問題不關注,缺乏整體性和規(guī)劃性,又無教師的悉心指導,總是重復著以前的活動,難有高質量、高層次的活動,很難長期吸引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有的社團甚至貪圖外在的形式,重表面熱鬧,無實質內容,掛虛名,喜歡搞假、大、空,片面追求數量的多和規(guī)模的廣。長此以往,社團成員在活動中收益不大,久而久之對社團活動漠不關心、缺少參與的熱情,進而影響到社團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社團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缺乏指導教師和相應引導
大部分社團在宏觀指導、管理和監(jiān)督方面力度不夠,一些高職院校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各類社團進行管理,有些高職院校雖然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往往流于形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團的建設學不會“借力”,而是只依靠自身力量,領導沒有高度重視、教研室沒有進行專業(yè)指導。只憑各級團組織精心策劃,難以把社團活動與教研活動、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也難以即使學生學到專業(yè)知識。要使社團建設長遠發(fā)展,保持較高存活率,就必須改變以往單獨由團委教師負責社團的登記、管理、獎懲的局面。
(四)社團發(fā)展連貫性不夠,缺乏有效的運行及獎懲機制
當今的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數量不斷增加,成員規(guī)模和社會影響不斷擴大,但理論研究、志愿服務型社團舉步維艱。由于缺乏長期的工作運行機制,社團成員積極性不高,活動開展不起來,導致一些社團的工作時斷時續(xù); 加上缺少對社員有效的激勵機制,一些積極性較大的社員在從事長期的義務活動之后,很難保證其在求學生涯中始終留在社團工作。社團的建設無法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勢必影響社團健康發(fā)展。
三、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社團建設模式探討
(一)加強規(guī)范與管理,完善社團管理機制
進一步加強學校對學生社團的管理與引導。首先,校黨委要將學生社團的發(fā)展與管理納入學校整個工作計劃之中并凸顯其重要性。其次,校團委要切實承擔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和管理工作,明確管理內容和目標,結合本校實際完善學生社團管理辦法,規(guī)范學生社團的審批、認定等制度,并制定社團的退出機制,對不合格的社團進行降級或解散處理,嚴把社團質量關。第三,將社團活動納入學分制度,現各高職院校推出素質學分,而社團活動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因此,可以將一些較成熟的社團活動納入其相關課程的成績,享受加分或直接認定學分,促使社團活動正規(guī)化。
(二)抓好學術型社團建設
高職院校大學生社團管理部門應當對大學生社團進行結構調整,大力倡導和組織知識型科研型社團。在知識經濟和網絡信息時代,社會更需要大量的知識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知識型和學術型社團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其他類型的社團,我們應該抓好學術科研型社團建設,大力支持其發(fā)展壯大,可結合參加全國性的挑戰(zhàn)杯的大學生課外活動作品競賽,強化廣大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覺性;可選拔一些基礎好、肯鉆研、有發(fā)展后勁的大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工作當中,培養(yǎng)他們初步的科研創(chuàng)新素質和能力。
(三)投入經費和保證場所
充足、穩(wěn)定的經費來源是社團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進而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保障。學生社團可以適當收取一定的會員費,但不能把會員費作為唯一的經費來源,而應廣開財路。一是作為社團的主體單位學院,應該承擔大部分經費。因此,高職院校要轉變觀念,不能把學生社團看成是可有可無、有也作用不大的看法,要真正從行動上重視學生社團的發(fā)展,將學生社團的發(fā)展列入學院發(fā)展規(guī)劃中,設立專項經費;二是學生社團應該主動走向社會,除志愿性的活動外,面向社會開展一些有償性的服務;三是還可以以贊助的形式開展活動,達到雙贏的目的。
另外,高校應該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活動中心在學生社團中的作用,有條件的院校還應開辟一些新的活動場所,由專人管理。同時,在固定場所緊張的情況下,也應該為學生社團使用場所的申請時提供方便,尤其是那些專業(yè)技能型的社團,高職院校完全可以適當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前提下將實驗實訓室提供給學生開展活動。高校還應發(fā)揮其社會網絡關系,在社會合作單位(如企業(yè)、社區(qū)、商業(yè)中心、文化體育中心等)建立相對固定的活動基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社團真正有一個可以屬于自己的“家”,才能夠踏踏實實地開展活動。
(四)實行品牌化管理
品牌意識是將社團文化建設引向深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社團在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中,應努力結合學校、系部、專業(yè)優(yōu)勢,打造獨一無二的特色品質。社團在舉辦活動時,應追求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通過高質量的活動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避免“為活動而活動”。各社團只有樹立品牌意識,注重社團活動的質量,在社團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掘、提煉自身特色,才能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精品社團。一旦社團形成自己的特色,走上品牌化發(fā)展道路時,必將產生品牌效應,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從而使社團走上持續(xù)發(fā)展道路。而精品社團在給自己帶來品牌效應的同時,還能產生輻射效應,對學校其他社團產生引領作用,影響其他社團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從而促進整個學生社團全面有序發(fā)展,進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胡晶君.基于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2]程斌,蔡為青.高校學生社團發(fā)展中的瓶頸問題及對策探析——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