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各地已經(jīng)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教師的課堂教學。這種課堂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就是所謂的“主題課堂教學模式”。
這一次新課程改革,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表現(xiàn)欲都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也得到了改善。“主體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師和學生解放出來,教師能夠輕松地教學,學生也能輕松地學到知識,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在任何領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脫離舊的模式的束縛,所以,我們必須要以繼承發(fā)展的眼光對待這次語文教學改革。在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因此,改革后需要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深入思考文本內(nèi)容,從而得到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但是,這并不是說在課堂上,教師就不需要講解。任何一門課,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實行“主題課堂”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認真解讀課改的目的:“針對以往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傾向,高中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當處理好知識傳授和學生活動的關系,該講的時候就講,該活動的時候就活動,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對。我認為“主體課堂”教學模式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一、借鑒一些名校的經(jīng)驗,把握“主體課堂”的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交流研討—教師精講—自我測評”
學生在課堂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這種自主學習并非簡單地閱讀文本,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在此基礎上再與學生交流、研討,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針對學生的結論做出相應的點評和引導。最后,學生自我總結,歸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有這樣幾個步驟,才能稱為一堂完整的“主體課堂”教學。
二、在“主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講解非常重要
標準的“主體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精講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堂課的三分之一時間。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鐘時間里,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指向,讓學生依循教師的課堂目標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主題課堂教學中要說的話少了,但地位卻更重要了。教師就像音樂演奏時的指揮家一樣,把握著整場音樂會的主旋律。因此,對一堂課的框架的構建,問題的設計,怎樣才算合適,教師的引導怎樣才能恰到好處,教師必須要根據(jù)自己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這是新課改下,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語文學科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師的講解必不可少。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講解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為有效的途徑。例如,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鑒賞需要聯(lián)系哪些因素來鑒賞,從哪些方面來歸納,注意一些寫人的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的復雜性等。同時輔以相應的事例來說明,然后再讓學生去思考、探究,就會事半功倍!如果事前不加點化,就讓學生漫無邊際地去思考討論,其主體地位好像是突出了,但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在進行每一次的“主體課堂”教學任務之前,學生的準備工作必不可少
例如,掃除文本的文字障礙,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把握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等,這些任務都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自己需要動手做的事情。只有在課堂前做好這些工作,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才能在既定的40分鐘內(nèi)充分展示自己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充分地解讀文本。
四、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了解新知,增強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而且還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等多媒體工具關注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所想、所思,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引導學生學習,才能更好地與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產(chǎn)生知識的火花。
綜上所述,我認為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絕不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地討論后就結束的“滿堂鬧”狀況。在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我們也堅決不容許新課程改革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無數(shù)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讓我們?yōu)榱苏Z文教育事業(yè)不斷探索,奮進吧!
參考文獻:
華中師范大學編寫組.走進高中新課程[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