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因其篇幅短小、文字精練、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意蘊深邃而深受學生喜愛。但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卻不足以使他們理解文章的內涵。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教學。
一、反復閱讀,感受散文的審美特征
要先透過語言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再反復朗讀至入情,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靠反復吟誦、朗讀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達到閱讀享受的目的。
二、展開想象,與作者產生共鳴
散文的構思離不開作者的想象,同樣閱讀也離不開想象。因此,在閱讀散文時要帶有目的性,有意識地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使閱讀散文成為感覺與理解、感性與理性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不斷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的景象,就需要我們去盡情地想象。
三、尋找線索,理解散文特點
散文因為散而需要一條線索來貫穿全文,不管是敘事教人還是抒情散文,總會圍繞某一特定線索來展開,線索運用得當才可以使文章意境有層次、有步驟地開拓。因此,找到散文材料的線索至關重要,這條線索可以是景、物、人,也可以是時間推移、空間轉換、穩(wěn)步換景,還可以是歷史往事或某種情感,如巴金的《燈》中的線索為“燈”。線索掌握好了,才能真正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四、引文入情,體味意境
每篇散文都會流露出作者的內在感情,這種感情都有所寄托,或抒情或言志或明理,這就可以概括為散文的意境,它是外在景物與心境的高度統(tǒng)一,是外物和內情的有機融合,如《荷塘月色》中的景情統(tǒng)一。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從景、物入手來尋找散文意境之美,體會作者所要表達出的感情與意境。
五、把握文眼,尋找關鍵語句
文眼是散文中畫龍點睛、揭示全篇中心意思的句子,抓住這一點是提高散文閱讀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此外,還要注意一些具有特殊含義以及在行文結構上起重要作用或帶有明顯感情的關鍵語句,如在結構上起統(tǒng)領、承接作用的句子,或有寓意及言之有意的句子,這些都能很好地為我們理順散文脈絡。
六、體會語言,分析散文的表達技巧
在閱讀鑒賞散文時必須搞清散文的藝術手法和語言特色,例如在表達方式上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表現手法上有象征、鋪墊、烘托及襯托等;結構手法上有轉換、過渡、照應等;語言修辭上有比喻、擬人、襯托、反復等等。這些表達技巧都需要我們在不斷的閱讀中積累和總結,這樣才能在鑒賞過程中有效利用、熟能生巧、巧以升華。
七、整體感知,準確把握散文主題
主題是一篇散文的靈魂,只有準確把握好這一靈魂才能整體感知散文的意境。探索主題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從作品的寫作背景來探索,或從作品的文眼來探索,或從作品的總體傾向上來探索。把握了散文的主題,就會對文章有更深層的感知,才會領略散文獨特的美。
總之,散文的閱讀鑒賞是一個有趣的品讀過程,在鑒賞閱讀中每個人的品讀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盡其所能,在教學中不斷因勢利導,解讀品味,開發(fā)拓展。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