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書法教育現狀
因為書法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書法被擠到“邊緣地帶”。大部分省市的學科目錄中,書法仍然未能獲得足夠的地位。盡管2011年8月,國家教育部頒發(fā)了教基二【2011】4號文件:《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對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在政策上加大了重視程度,但書法仍然只是美術學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未能與美術學、音樂學等藝術門類“并駕齊驅”,這成為書法教育的桎梏。長期以來,各級教育部門對高中書法的漠不關心,理論研究的長期“缺席”,沒有專業(yè)的師資和專門的教材,許多書法教育界的有識之士看到多媒體技術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而功能更加強大,他們積極嘗試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高中書法課堂教學
1.運用多媒體技術,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用言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書法書為本,引導學生想象出與此相關的音樂美、畫面美、意境美……最后必將滋生出美的情感。
比如,在欣賞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時,可以插播多媒體圖片,可以播放古曲《十面埋伏》,可以變幻出符合意境的動畫意境。這樣的課堂厚重大氣,效果是多層次的、立體的,也是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能企及的。
2.運用多媒體視頻技術,發(fā)揮可視效果,優(yōu)化書法教學
(1)因為對比,臨摹更加逼真
對于一些相近的字,通過兩張幻燈片的反復切換,讓學生觀察、比較、反思兩個字中有什么區(qū)別,如此,學生在臨摹時更有把握,更加細致,更加逼真。比如“大”和“丈”、“往”和“住”、“辦”和“為”等。這樣的對比快捷有效,這樣的對比清晰逼真,這樣的對比容易激活記憶、經驗和興趣。
(2)因為變化,影響更加深刻
通過多媒體制作一些動畫方案,變化字體、顏色、結構,可以讓學生長久地“滯留”在興奮點上或興奮地帶,創(chuàng)設一個開闊眼界、開闊心胸、活潑有趣的演練場。說到底,學生在字體的變化中體會到了力量感和立體感,學生學得輕松自然,學得興致盎然,學得扎實有效。
(3)因為動態(tài),要點的掌握更加快速
學生在學習“及”字時,撇和捺的起始位置,不是偏長,就是偏短,怎么辦?教學時,利用繪圖工具,利用上下左右的豎虛線,表明這個字的高度和寬帶,即可解決這個問題。還如,毛筆字線條的粗細、方圓、向背、潤燥等變化,也可以一一還原到運筆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書寫姿勢的要領只要借助計算機視頻技術里的慢鏡頭再加特寫就“一目了然”了,因而更能給學生以深刻持久的印象,當然,也會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他以后的臨摹和創(chuàng)作。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慢放、暫停、縮小、多次播放、事先錄制等多種功能,就能極大地方便教師的講解,促進學生的理解。
3.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更方便地控制教學節(jié)奏,提高教學效率
(1)把握知識容量,合理控制時間
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每一個知識點在網上多搜索一些相關資料,在教學時估計時間有多余時,就選擇適當的時候,在電腦中調出這些材料,為學生“補充營養(yǎng)”。
比如,在《硯邊漫步》的教學時,關于“金文”這一知識點,我在網絡上搜索、準備了豐富的資料,儲存在電腦中。學生對哪一件青銅器有興趣,我就馬上把這件青銅器的資料調出來,其中既有文字介紹,又有配套的圖片說明,還有相關的傳奇故事。這樣,就能一下子把學生的知識橫向拓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容量。
而在某一個知識點花費了超出預設的時間時,在下一個知識點的講解時,就可以適當提高瀏覽速度或只講要點、只列提綱;也可以把相關資料發(fā)送到學生的QQ群中進行共享學習。
(2)多媒體技術能突破課型限制,豐富教學手段
高中書法教材中,前面幾課主要是知識介紹,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后面幾課為實踐課,以學生的技能訓練為主。這么鮮明的課型極易導致教法的單一、教學節(jié)奏的平緩,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
比如,在《平凡者的創(chuàng)造*隸書》第三課時的教學中,由于前面已練習了一節(jié)課,很多學生在沒有深刻理解隸書特征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出現審美疲勞,認為隸書就是“蠶頭雁尾”這么回事。這時我播放一些當代書法家變體隸書創(chuàng)作時的錄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再追溯到帛書、漢簡。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尋找隸書演變的歷史痕跡。然后讓學生練習,體會隸書的變化多端之美。理解“隸變”是古今文字分水嶺這個重要知識點。
三、創(chuàng)設多媒體書法課堂,促進學生多媒體技術與相關學科知識的提高
當我們在整合多媒體技術與書法教學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多媒體書法課堂。比如,讓學生應用摳圖軟件,把顏體與柳體相同的字摳出來,放在一起,比較“顏筋柳骨”的風采,體會不同的運筆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僅多媒體技術得到鍛煉,書法水平得到提升,更能培養(yǎng)他們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我們甚至可以想象,當觸屏技術或紅外投影技術再發(fā)展,使毛筆蘸清水就能在類似iPad的屏上使用,并能體現出宣紙的效果、筆鋒運動的軌跡。那時,描紅、臨摹等對比練習將是多么的方便和高效啊。
教師要與時俱進,善于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促使書法課“有聲有色”高效率。隨著數字化大容量存儲技術的推廣應用,交互技術的進一步智能化,這些高新科技將為書法課堂教學提供更強大的平臺。探索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書法融合的研究方興未艾,更深層次的探究還在等待著我們去實踐。
參考文獻:
戴永芳.淺談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書法教學中的運用[J].昌吉學院學報,200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