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曹德旺不僅開以中國A股上市公司股權捐贈成立基金會的先河,更憑借年45.8億元捐款額,位列“胡潤慈善榜”榜首。
與暴富相比,因善成名也許更令人愉悅。但輿論追捧帶來的也不全是志得意滿。這段時間總是忙于應付媒體追訪的曹德旺有點煩。因不愿面對千篇一律的問題和視角,此刻一坐下來,他就擰著脖子、皺眉,大手一揮,“今天別談河仁基金會了!”
《中國財富》:我們覺得曹氏父子做慈善有一個特點,總是非常強調“個人慈善”的身份,從不把“福耀玻璃”推上前臺。對于富豪的個人慈善,以及企業(yè)慈善,你分別有怎樣的理解?
曹德旺:我認為企業(yè)的錢是不應該拿出來捐贈的。首先,企業(yè)永遠都缺錢,不管賺再多利潤,都缺。因為它需要再發(fā)展。其次,不管是不是上市公司,企業(yè)只要做大了,就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了,會有其他股東的參與,股東并沒有授權你拿企業(yè)的錢去捐,這么做是對股東的不尊重。多捐幾次,股東會不信任你。第三,企業(yè)多多少少肯定有負債。捐款太多,銀行也不信任你,認為你把貸來的錢都拿去捐,無償債能力。企業(yè)的社會責任不是捐贈。向國家負責,依法納稅;向股東負責,在市場上努力拼搏,爭取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向社會負責,堅持誠信經營;向員工負責,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還要尊重社會,尊重環(huán)境——這些才是企業(yè)應該做的事情。
富人自己的錢,可以捐,也應該捐。這些年我賺了不少錢。我認為錢是社會財富,如果它在我手上,我就應該拿去再投資,發(fā)揮它的作用。而這些錢本來就是從福耀分出來的,沒必要再投回福耀去,除非我再去增持福耀的股票。但我沒有興趣這么做,我也不能拿它去投資別的領域,我和曹暉是福耀的掌舵人,如果拿福耀的分紅到處去投資房地產、礦山,其他股東會覺得我們三心兩意。所以我覺得退休后,這些錢在我手上已沒有太大作用了。還不如捐出去,能對社會和諧起到一些正面作用,也為自己積德。從第一次做慈善到目前,我用的都是分到我戶頭的,我自己的錢。這才能在做慈善的同時,保證企業(yè)不會因為我的捐款行為而受到影響。
《中國財富》:你說過想以自己的行動促使中國的其他富豪走上慈善的道路。那么在你的企業(yè)家朋友圈子里,大家怎么看待和評價你所做的一切?
曹德旺:我不知道。我性格不好,不太會做人,所以朋友很少。但是我相信很多現在還沒有捐贈的企業(yè)家,他們以后也會捐的。我現在65歲,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企業(yè)家。而他們很多人還年輕,還在位置上奮斗。企業(yè)家的事業(yè)是風險事業(yè),在事業(yè)道路上走的時候,都不敢輕易把錢投出去,否則萬一出了什么事,手上沒錢,企業(yè)就垮了。在位的企業(yè)家不敢捐錢,是負責任的態(tài)度。我捐,是因為我已經退休了,花不完的錢也沒有什么用了。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也是退休之后才把錢拿出來做慈善的。人們說我偉大,其實不是,我只是很幸運,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代企業(yè)家,所以我要第一個出來捐。以后,第二代第三代企業(yè)家們也會站出來。
《中國財富》:你的父輩曾非常富有,但在你還小的時候就經歷了家道中落的過程,后來生活也一度困窘不堪。這樣的人生經歷對你的財富觀有何直接影響?
曹德旺:財富的起起落落,我看得很透。不用看我家,你看民國時期的四大家族,他們的后人現在在哪里?所以錢賺回來不要放在柜子里,應該去買最好吃的東西,我們不能難為自己。也不要妄想把錢永遠留在身邊,錢是留不住的。
我們留給子孫的應該是智慧而不是財富。有了智慧,沒錢他們也能自己掙到錢;沒有智慧,留再多的錢,再大的家業(yè),也會敗掉。
《中國財富》:你一再強調自己不是慈善家,是企業(yè)家。所以,最大的愿望還是福耀玻璃的長遠發(fā)展,是嗎?
曹德旺:對。這是非常重要的。福耀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承擔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配套作用。沒有福耀,中國人的汽車就少了那塊玻璃。現在,福耀集團每年向國家交納幾億稅收。福耀玻璃本身的員工有一萬多人,再加上上下游產業(yè)鏈,牽涉近20萬人的就業(yè)。
而我捐的那區(qū)區(qū)幾十億元,放在整個中國社會里,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其實起不了太大的直接作用。二者之間,你說哪一頭的意義更大?把企業(yè)做好,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財富》:近些年來國內企業(yè)家慈善意識漸漸興起,是否也體現了站在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富人的立場上,對社會貧富分化現象也有自己的擔憂?你個人怎么看這個問題?
曹德旺:窮人太多,經濟就不好,購買力不強,市場環(huán)境就會受到影響;貧富分化嚴重,會引發(fā)各種社會不和諧的因素,社會不穩(wěn)定,企業(yè)沒法發(fā)展。所以,真正的企業(yè)家不能只盯著自己企業(yè)那點利潤,還要放眼社會。慈善捐贈,是在社會貧富分化嚴峻的現狀下,第三次財富分配的方式,是對國家第一次、第二次財富分配方式。窮人財富很少,我的很多,我拿一半出來,分給那些財富特別少的人,多多少少能給他們增加一點厚度。
《中國財富》: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慈善捐贈蔚然成風,你認為中國社會的慈善捐贈環(huán)境與國外有何差異?
曹德旺:國際上常見的慈善環(huán)境我認為有三種。第一種是誘捐。給予捐贈者各種個人榮譽。像英國、香港、加拿大的那些榮譽市民、太平紳士,都是捐款換來的。第二種是導捐。統(tǒng)治集團用各種方式培養(yǎng)民眾的信仰,無論是佛教、道教、天主教,都有施舍的信條。只要把信仰培養(yǎng)起來,就會有更多人去捐贈。第三是逼捐。由國家開征利息稅、遺產稅等。巨額財產一直存在銀行,或者身后留給子女,始終是要被征掉一大塊,所以他們更愿意捐掉。但是在目前的中國,以上三種情況都沒有。捐贈很大程度還是要取決于個人的善心、遠見和財富觀。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的慈善事業(yè)也就是近些年才發(fā)展起來的,任何一個制度環(huán)境的建立都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