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王”到世界冠軍之路,她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成功的背后,無不與她從小練的一身童子功有關,與她在球場上心理素質良好有關,再加上她有遠人的理想與追求,特別能打惡戰(zhàn)、打硬仗……
3歲的她就與乒乓球結緣
屬虎的曹燕華出生于上海。她笑言,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典型的淑女型“假小子”。小時候,她老爸總愛把她的頭發(fā)梳理成大男孩的模樣,美其名曰“飛機頭”。后米一直沒改“童花頭”這種運動式發(fā)型。那時,“小猴子”和“曹鐵頭”的兩個綽號,被伙伴們叫得很響亮。上了小學,她第一批加入“紅小兵”,當上了排長,培養(yǎng)了獨立、好強的個性。在采訪中,曹燕華回憶起她的幼年生活,心情簡單而愜意。
“我家住在幸福村,在上海虹口區(qū)四平路、大連路的交匯處。幸福村有兒十棟平房,每棟平房有六個門洞。家家戶戶門前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樹,粉色的花一開,天空也是粉色的,好有浪漫情調。春天,我總愛挖開大樹旁的泥土,在其周圍種下絲瓜、玉米、花生等,拎著小水桶去配水站挑水,給它們澆水,盼著收獲。一到夏天,我愛光著膀子,穿一條鮮紅的尼龍平腳短褲,與和我年齡差不多大小的伙伴們在一起玩諸如‘四角片、‘打彈子’、‘逃將賽’等游戲,當然獲勝者人都是我。記得有一次在追趕中我摔倒了,額頭上冒出了一大包。我沒哭鼻子,忍痛繼續(xù)和大家瘋玩。摔成那樣,大白天不敢回家的,要等到天暗下來才悄悄溜回家,怕爸媽念叨怎么生了我這么一個‘小猴子’,以為我在外頭又干什么壞事似的。還有一次玩‘逃將賽’,我在煤渣地上摔得頭破血流,這次我害怕了,哭著回了家。我馬上被送進醫(yī)院,打了破傷風針,剃了頭發(fā),還縫了幾針??蓚谶€沒有全好,就又跑出去當‘孩子王’了,精力旺盛。大家開玩笑地說我的頭硬,不怕摔,于是給我起了個綽號‘曹鐵頭’那時候,我的心似乎永遠也不能徹底安定下來,無形之中便成了幸幅村里的‘孩子王’?!?/p>
怎么和乒乓球結緣的呢?她回憶說,大凡熱愛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紀60年代,乒乓球曾熱遍全國,且被賦予了特殊使命,也是人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運動項目。她的兩個姐姐,一個在區(qū)少體校,一個在校隊,都打過乒乓球,還有個堂哥也練球。3歲的時候,她就愛跟在他們屁股后面,幫著滿地撿球,滿臉紅撲撲的。再加上后來老師對她的指導和父親對她的督促,曹燕華不可能不跟乒乓球發(fā)生聯(lián)系。
上了小學,曹燕華每次看她的體育課老師楊華安打球,真是一種享受。老師不斷地左推右攻,來回反復,揮汗如雨,那架勢,實在灑脫,就像風云流散一樣,幾乎把她給震住了,原來打球可以這樣子的啊。很快,她在體育老師的指點下,進步神速,老師不時地表揚她,“你打球有天賦”。老師還告誡她,打球要靠自己去看、去想、去闖……老師的這些話語,她至今還記在心上。放學后,她放下書包就站在鏡子前,沒完沒了地用球拍子比畫著開球、拋球等樣子,然后很樂意地聽一家人對她動作的點評。更令曹燕華感動的是,爸爸很尊重女兒在乒乓球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欲單,給她買了一塊盾腳球拍以示鼓勵。她回憶說,“那時,學打球的人真多,我們學校的那張乒乓球臺根本不夠使用,誰的力氣大,誰的膽量大,誰的撿球速度快,誰能把球老打在球臺上不失誤,就能占住球臺多打一會兒球。不服輸的我沒過多久就成了高手,天天跟同學們爭得熱火朝天的.跟我搶球臺的只剩下少數幾個男孩子了?!本瓦@樣,在“搶球”磨煉中,曹燕華打球水平得到了增長。
曹燕華說,其實小時候她有過很多的夢想。她愛文藝活動,比如敲腰鼓,曾喜歡過一陣子,且敲得特別棒。讓她心儀的是教音樂的張老師那纖長的十指彈出的美妙鋼琴聲。她多想自己也能彈一手好琴,夢想在瘋長,甚至有點像著了魔。一天,音樂老師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她的手指細長有力,關切地問她,“小燕子,你學鋼琴也會很不錯的,想不想學鋼琴?”“哪能不想?”她說。老師說,“那好,你回去問問你爸爸”?!澳阆雽W鋼琴,那打球花的心血不全扔水里嗎?”當時,她爸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把她鎮(zhèn)住了。她說,“那時的我,雖然心里不甘不愿的,但爸爸的話對我來說一直就是圣旨,連違抗之心都不敢有的,就這樣,我死了的藝術夢想?!?這段想學鋼琴卻沒能學成的經歷,至今刻骨銘心。她說,“自從鋼琴夢破滅之后,白己也就沒心思去打球了,心里就像長了草一樣,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去練球,厭惡或是拒絕打球!過了大半年,我的老師來家訪,征求我爸的意見,讓我趕緊回去練球。老師說,學校要派選手去參加乒乓球賽,小燕子是絕對主力,沒她打不成。那好吧,我答應去打比賽。當我重新拿起我心愛的球拍時,心里很復雜。因為我再也難圓鋼琴夢了……”
改用反膠打弧圈球,進步神速
“那次比賽我們贏了。我爸很高興,花錢又給我買了一塊當時國內最好的紅雙喜球拍,要我拼搏進取,練球就更有勁了。苦是苦了點,但苦中也有樂……”曹燕華說,自已從小打球,其實沒有任何功利性目標,打球的動力更多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熱愛吧。
有些人的機遇或許天生注定。1973年2月,曹燕華和另外十幾名從小學選拔到區(qū)少體校的小運動員,來到了虹口區(qū)的乍蒲路乒乓球房天始了集訓。新的起點開始了。在那一年,她最幸運的是遇到了一位好教練—王蓮芳教練。
說起王蓮芳少有人知,但談起她丈夫朱廣滬,卻無人不知。曹燕華說,“至今很感激我的王指導。當時王指導剛從上海隊退役回到她的母校,在她的教練丁樹德先生的手下初執(zhí)教鞭。她親自到各校挑苗子,組建了虹口區(qū)少體校乒乓球隊,我有幸被選人二隊,成了她的開門弟子。當時我已經10歲了。那時,我對王指導又怕又恨,直到我長大,直到我喝了她因為帶我們訓練沒有時間喂兒子奶而擠山來的奶水,我才漸漸明白,王指導對我,實同親生母親,為了我的成長,她費盡了心血。她培養(yǎng)年輕隊員有個特點,剛開始,鼓勵為上,然后冷一段時問,紿你加壓,上個臺階后再鼓勵。王指導帶的幾十個人中被送進國家隊、省、市隊、八一隊,成材率絕對全國第一。我敬佩她,所有她帶過的學生連同學生家長都很敬佩她?!?/p>
一個運動員的意志不會在需要它的時候就突然降臨,它需要有意識的長期磨煉。正如一位詩人曾比喻的那樣:“它像山,需要一簣簣土的積累;像海,需要一滴滴水的匯集;像鋼,需要錘打、淬火冶煉……”因此在練球的磨煉時代,曹燕華就此打下了扎實、傘面的基本功。
當時,曹燕華使用正膠,直拍快攻打法,由于拉球較差,王蓮芳教練就讓她改用反膠試試,她很有靈性,結果很快就學會了打弧圈球,而且動作、發(fā)力都很好。小姑娘打球很用功,接受能力強,所以進步很快,多次獲獎的她被選進上海體工隊。進了上海體工隊,她拿到了六塊錢的津貼,這個報酬,對她而言,非常有意義,似乎她能養(yǎng)家糊口了,目標也更明確了。
頭一次“出征”,差點斷掉手指
初生牛犢不怕虎。進隊后不久,上海體工隊和羅馬尼亞隊在無錫打了一場友誼比賽,她贏了比她大一歲的小將,為了體現(xiàn)兩國人民真誠的友誼,第一場讓她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了,這是她打的第一次國際性的比賽,讓的第一場球,至今難忘。
自從進入上海隊后,又三個月?lián)Q了三個教練,四個月后由蔣時祥教練主管,他那嚴格的訓練,先進的方法,曹燕華受益匪淺?!拔矣浀檬Y指導接手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寫一份給當時上海乒乓球壇的龍頭老大——獲7次上海市冠軍的岑仰健的挑戰(zhàn)書,我竟然寫了……”她說。
一個周末,曹燕華回家和父母團聚,興致勃勃地把自己一周的情況向家人匯報,無意中便把自己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幾位隊友跟她說的玩笑話說了出來,“他們說我要出國,我聽了多好笑,我跟大家說,我哪能出國,我又上出角還差不多。大家聽了都忍不住笑出聲。倒是父親淡定地說,小燕子,不是頭上出角,是你真的要出國了。原來,那天上午,領隊來我們家里拜訪過了,讓我家人幫助我準備一下,兩天后到北京報到培訓,然后一個月后去歐洲打斯堪的納維亞的比賽。啊,簡直是太突然了。我來到了北京。到北京后,訓練、定做出國服裝、開學習班、采購等等。一個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總算是盼到了出國的那一大,帶我們出國的代表團團長是當時的上海市體委主任,教練有周蘭蓀和張燮林……那些日子,法國、瑞典、荷蘭,比賽一天接一天,一場接一場,那些歐洲對手的套路我已基本摸清了,沒什么大的花樣??墒且宦纷唏R燈似的旅行冷我生畏?!?/p>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出國打比賽,曹燕華在瑞典出了點小差錯,差點斷掉了手指頭。她回憶說,“剛到瑞典沒幾天,東道主派了輛后座是拉門的面包車給我們中國代表團用,那天外出,我最后一個上車,手還把在存門上沒有來得及縮回米,忽然拉門動了,我的手被拉門狠狠地夾了一下。一陣鉆透心肺的疼痛,我一聲慘叫,全車人都嚇得跳了起來,我立即意識到,我被夾的是右手的四個指頭,只要有一個手指斷掉,我的運動生涯就將告結束,偏偏夾的是打球最重要的中指。完了,以后怎么打球,我非常難過。算幸運,四個手指沒斷,但傷得也不輕,中鼓起來一個大硬節(jié),后來好幾年才消退……頭一次出征不光在球技上經受了考驗,手指也大難不‘死’,我自嘲,后福自來啊?!?/p>
奪冠之戰(zhàn),最難忘第37屆世乒賽
1977年底訪問歐洲歸來,曹燕華和童玲兩個15歲的“新星”破例被直接調進了國家隊。她回憶說,“像三級跳遠,忽然從業(yè)余體校進了國家隊大門,感覺是跳了龍門,居然可以天天和以前我要見她們一眼都難的大明星們同臺練球了,我當韌還感到有此不太習慣。頭一天訓練,我的對手是上海籍的運動員仇晨燕,兩個多小時練下米,我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在這個新的環(huán)境里,我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p>
經過一段正規(guī)訓練,曹燕華的技術突飛猛進。1978年底,她作為中國二隊成員訪歐。在斯堪的納維亞錦標賽中,她和童玲合作,不僅擊敗了與之交鋒的所有外國隊,還戰(zhàn)勝了中國一隊,奪得了團體冠軍!
當時有一位記者采訪時這么問她:“你們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害怕嗎,”她揚起眉反問:“這有什么好怕的?”記者為此撰文稱贊: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兒,初出茅廬便取得如此戰(zhàn)績,令人吃驚。然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小姑娘的這句反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乒乓健兒,無論新老,都柏一種令人欽佩的雄心壯志。好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女運動員。
在曹燕華所有奪冠之戰(zhàn)中,恐怕要數第三十七屆世乒賽女單決賽最令人激動了。當時,韓國的粱英子以兇狠的正、反手攻球,連勝中國強手耿麗娟、童玲、黃俊群,進入決賽。人們常說,看球的比打球的更緊張。當時,曹燕華在球場上為戰(zhàn)友們當啦啦隊員,喊得嗓了都快啞了。當她的隊友黃俊群失利后,她反而安靜下來了,顯得格外鎮(zhèn)靜,她只輕輕地說了兩個字:“拼了!”她身邊的周蘭蓀和張燮林教練看了看表,覺得還柏點時間必須讓賽前的曹燕華先休息一會兒。于是,在喧鬧的比賽大廳的地板上,教練把衣服鋪在地上,讓她躺在地板上,她非常聽話,竟美美地睡了一覺。然后,她冷靜地進入比賽場地,向梁英子發(fā)起了連珠炮般的進攻。梁英子以牙還牙,搶先進攻。這次曹燕華竟連放15個高球,逼得對方失誤……看她打球,眉宇問、行動處有時會有某種微笑,這讓所有看過這場比賽的人都嘆為觀止、記憶猶新。這一次,曹燕華是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女子單打冠軍的寶座。賽后,兇牙利隊教練別爾切克風趣地評論道:“中國女隊的水平是二十一世紀的?!?/p>
正當廣大乒乓球愛好者盼望她繼續(xù)馳騁在國際乒壇廣闊天地,來他一個女單“三連冠”時,曹燕華卻因為健康欠佳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過早地掛拍退役了。這一年,她芳齡不到23歲,就此離開乒壇,實在是非??上У氖虑?。她還清楚地記得,那是1985年的11月,在上海靜安體育館,由《解放日報》主辦的告別表演賽,為她的運動生涯最后添上了最完美的一筆。她離開得那么干脆,那么徹底,似毫無牽掛和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