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出國,與30多個國家的年人同臺競技,3次站在領(lǐng)獎臺上,力壓群雄掀起“中國震撼”。無論是在愛沙尼亞的原始森林,還是在哈薩克斯坦的卡拉于達草原,他和隊友們都讓五星紅旗一次次在異國他鄉(xiāng)高高飄揚。 榮譽背后,是13集團軍某旅參謀長黎登貴19年路拼搏廝殺,用一腔鐵向構(gòu)筑起的征戰(zhàn)圖騰。
戰(zhàn)友叫他“中國阿甘”
黎登貴雖說是虎背熊腰,但個頭還不足1米7,模樣憨厚,根本不像人們想象中的特種兵形象。他現(xiàn)在是最優(yōu)秀的特種兵之一,但起初他卻并不被人看好。
1996年,剛?cè)胛榈睦璧琴F與偵察排戰(zhàn)友拳擊對抗,輸?shù)谩皾M臉開花”。障礙訓練,黎登貴身體協(xié)調(diào)件不好,別人兩三遍就能輕松掌握,他反復練了10多次,還總是犯迷糊。班長火冒三丈:“黎登貴啊黎登貴,我看你叫‘迷登貴’算了!”“我就偏不信這個邪!”從此,黎登貴發(fā)起牛勁,發(fā)了瘋地訓練,硬是練成“全優(yōu)尖兵”。
2000年,還是石家莊步兵指揮學院學員的黎登貴,成功入選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集訓隊。還沒來得及高興,黎登貴的“噩夢”就開始了。一次淘汰賽,每人負重30公斤強行軍100公里。高強度行軍,不少人腳上的血肉和襪子粘住一起,為了減負,不得不扔掉攜帶的負重。堅決不丟絲毫負重的黎登貴更慘,最后暈倒在終點線上。第天人醒米,他開口就問:“我通過了嗎?”
同甘共苦13年,旅長蘇杰對黎登貴再熟悉不過了。在他看來,黎登貴既是人才也是“耗材”:年均磨壞10根索降繩、每次比別人多領(lǐng)兩套作訓服、每年消耗彈藥數(shù)萬發(fā)……
不顧一切的努力和執(zhí)著,成就了黎登貴:40多類武器裝備,他樣樣精通;30余項特戰(zhàn)技能,他熟稔九成以上,保持多項特種兵訓練紀錄下令無人能破。入伍l9年,奪得33個冠軍,平均3年奪5金,狀態(tài)一直飄紅。
對手視他為“頭號戰(zhàn)狼”
“又是黎登貴!”寒冬,次演習復盤,藍軍得知是黎登貴在搞鬼,會場一片死寂。
那次紅藍對抗,雙方僵持不下,時任副營長的黎登貴受領(lǐng)“斬首”任務后,神小知鬼小覺深入到藍軍心臟區(qū)域。藍軍戒備森嚴,進則同歸于盡,退則無功而返,黎登貴只有一個選擇:潛伏 藍軍在環(huán)形防御工事里談笑風牛,根本沒有察覺一雙眼睛正對他們虎視眈眈。灌木叢中,黎登貴紋絲不動,一只蚊子飛進他的眼睛里,直到被眼淚淹死,他也沒有眨下眼。等了3天,放松警惕的指揮員一露頭,便被黎登貴“爆頭”,按照艦則,藍軍戰(zhàn)損慘重被判敗北。
2013年,成都軍區(qū)特種兵比武,黎登貴作為小隊長壓軸登場,他的成績必須遠超對手,才能實現(xiàn)逆轉(zhuǎn)奪冠。
步步高、繩梯、獨木橋,對黎登貴來說都是小菜一碟。牽引橫越課目,他爬在一根繩索上,利用手臂力量向前爬行,突然,黎弩貴被晃動的繩子甩了下來——大家的心頓時懸到了嗓子眼。只見他雙手吊住繩子,一個“鯉魚打挺”,近乎神奇地把腳搭上了繩索,繼續(xù)向前移動,小到1分鐘,通過了30米長的障礙。
觀戰(zhàn)臺的一位軍區(qū)首長問:“他是誰?”
“黎登貴!”
“太牛了!”現(xiàn)場掌聲雷動。
面對后來居上的黎登貴,屈居第二名的對于小吝送上贊美之辭:“你是真實版的戰(zhàn)狼!”
外軍稱他“不老神話”
給外國隊頒發(fā)冠軍獎杯,賽會主席、哈薩克斯坦少將比然諾夫并不情愿。然而,當?shù)弥袊牭年犻L兼隊員黎登貴已經(jīng)36歲后,他決定以一名職業(yè)軍人的身份親自向黎登貴表達敬意。
5天4夜,古老的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草原見證了這名已經(jīng)36歲“高齡”的中國特種兵的征戰(zhàn)。三人組合射擊,輪到中困隊上場時,草原突然卷起狂風,滂沱大雨讓他們睜不開眼,步槍的砧孔和防風鏡仝被雨水霧化?!斑@種鬼天氣,中國軍人敢打嗎?”外軍同行投來質(zhì)疑目光。
黎登貴當機立斷,招呼隊友調(diào)整標尺、抬頭猛吹砧孔、低頭瞬間連開4槍,槍聲未落,砧孔又重新織上雨簾……當裁判吉布打出了4A的成績時,外軍都情不自禁地為中國隊起立鼓掌。
5公里偵察兵小道,主辦方臨時在最后階段增設“打撈彈藥箱”的高難度課目:潛入2.5米深的湖底,撈運30公斤重的彈藥箱。幾名極度疲勞的外軍隊員想硬拼,結(jié)果下水后因體力小支,反被救生員撈了起來。
在足球場大的湖里打撈一個彈藥箱,無異于大海撈針。黎登貴背著12公斤重的武器裝備帶頭潛入湖底,3名隊友相繼入水。出入水10次后,黎登貴終于摸到了彈藥箱,一個漂亮的海豚式蹬地打腿動作,將沉重的彈藥箱托出水面。
在黎登貴的帶領(lǐng)下,中國隊團結(jié)得就像一個人在戰(zhàn)斗。橡皮舟上,裁判長拉斐爾少校豎起兩個大拇指:“黎登貴,你是中國隊的靈魂!”
他創(chuàng)下了中國特種兵出國參賽最多、前后跨度時間最長的紀錄。能頻頻出鞘,源于“寶刀不老”。賽前選拔,黎登貴年齡相差10多歲,仍然一個標準同臺競技。最終,他過五關(guān)斬六將,在與一群20多歲的小伙子比拼中,贏下一個寶貴的名額。
早在8年前,黎登貴就被大家稱為“不老的傳奇”,現(xiàn)在又被外軍譽為“不老的神話”。按常理,特種兵過了30歲就過了“黃金年齡”,但已38歲的黎登貴依然夜夜挑燈看劍,時叫刻等待著來自戰(zhàn)場的召喚。
索潔據(jù)《法制日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