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性散文《敬畏自然》的語言簡潔、生動、形象,充滿思辨之美。文章科學性極強,但并不枯燥;哲理語句多,但并不深奧難懂。這是因為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行文,使文章新意迭出的論斷閃出異彩,照亮讀者的心田。
【妙語品味】
例1: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雖然這個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畢竟不是大海,可是,人們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稱要用這滴水來代替大海。
選段運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以“大?!北扔髯匀坏闹腔郏浴八巍北扔魅祟惖闹腔?此外,作者還運用對比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自然智慧的偉大和人類智慧的渺小,對比非常鮮明。
例2: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這一組排比句式的運用,顯得語氣強烈,表現(xiàn)了作者激昂的情懷,表露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人文意識。
例3: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xiàn)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本段連續(xù)運用了五個反問句,語氣強烈且有氣勢,如海潮呼嘯般,一浪高過一浪,向人類呼喚要熱愛自然中無處不在的生命,聆聽它們獨有的生命的吶喊。其中,“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以反問句提出論點,引人注目;“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xiàn)嗎?”這是以反問句為論據(jù)證明宇宙是生命體;“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這是以反問句為前提進行演繹推理,再次強調(diào)“宇宙有生命”這一結(jié)論;“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這兩次反問構(gòu)成歸納推理,使作者的觀點變得無懈可擊。
即學即練
品味下面語段的語言特色。
1.在我僑居海外的歲月中,雖有妻女的言笑,雖有異國朋友真誠的情誼,但在我靈魂的深處,僅有一扇開向祖國的小窗——我看得見故鄉(xiāng)的朝暉夕陰,長江上點點歸帆,也看得見門前慈母的眼淚,九億多同胞樸質(zhì)的善良的面孔??傆幸惶?,我不再作枝上夜鶯的哀吟,像莎翁詩中的云雀,我會一翅沖天,為泱泱大國的中華唱出我贊美的詩章。(劉庶凝《〈還鄉(xiāng)夢〉自敘》)
2.嬰兒在產(chǎn)房中的第一聲啼哭,是生命的開始;冰雪在山坡上消融成河,是春天的開始;人與人彼此在凝視中用笑臉相迎,是溝通的開始;雙方在內(nèi)心中用尊重握手,是平等的開始;看到口渴難耐的陌生人,懂得遞上一瓢水,是愛心的開始;送人玫瑰后,發(fā)現(xiàn)手有余香,是快樂的開始。(馬 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