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單簧管演奏與教學方面研究的著作越來越多,內(nèi)容主要是圍繞簡單教學方面為主,比較強調(diào)書本上固定、死板的東西,通過我的系統(tǒng)理論學習和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還是有待于完善的,所以我總結(jié)出了本人認為應該出現(xiàn)在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幾個觀點來進行補充和評論。本文著重圍繞這些觀點進行研究說明,供單簧管廣大愛好者、演奏者參考。
關鍵詞:教學;演奏;表演
中圖分類號:J621.4 文獻標識碼:A
法國國家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羅蘭·馬澤爾說過“很少有樂器能顯示出像單簧管那樣靈活多變的適應性,單簧管在爵士樂和古典樂里都曾擔負令人向往的獨奏樂器的使命,在每個時代,各種風格和類型的交響樂團中,都少不了它,單簧管作為其中的一員發(fā)揮著極其重
要的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泵恳粋€學習音樂的人都應該有一個敏銳的聽覺和良好的節(jié)奏感,學習單簧管也是一樣的。
一、正確的姿勢
吹奏單簧管時頭要抬起些,眼要放平,做到平視前方,下巴不過分的下壓,雙腿應該分開站立,并且要與兩個肩膀?qū)挾认嗤?,與雙肩平行,肩部、胸部、頸部、膝部都要完全的放松,只有完全放松時才能更好的進行演奏、呼吸并找到正確的發(fā)音感覺,而且演奏姿勢好,持樂器時,樂器應該與身體成40-45度為好,兩肘自然下垂,而且要微微離開身體,更主要的是從心理、生理上、口型上等各個方面都要完全放松自如,有了放松自如的感覺,這是一切演奏專業(yè)的共同性,可以說沒有放松是不行的,沒有放松就沒有音樂,但是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控制也不等于緊張。
二、正確的嘴型
在吹奏單簧管的過程中,人體的面部肌肉始終在不停地運動,特別是人體嘴部周圍的肌肉,它們的耐力與控制力及靈敏度對演奏單簧管有著極大的影響。通常,我們叫它為“口型”。
人的面部肌肉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環(huán)形肌處于淺層位置,具有括約肌的作用,在演奏時與單簧管接觸的是環(huán)形肌,它環(huán)繞口型,當口型收縮時,使口型閉合,使之在吹奏時氣體不會外泄丟掉。
好的口型堅實而又松弛,它和面部肌肉的協(xié)調(diào)是分不開的,在教學中我時常要提醒學生注意口型并注意嘴角的微笑狀,嘴角的微笑狀使口循環(huán)肌的上部也就是上嘴唇堅實的貼住牙的表面,可以使音色保持飽滿、結(jié)實、有穿透力、并且更能加強對音色的控制能力,如果嘴型姿勢不正確,嘴型肌肉部分在牙齒上,使牙齒咬入肉中,時間過長,可能就會造成肌肉組織和神經(jīng)的永久性傷害和損傷,并且會影響演奏水平的提高,我們可以將面部肌肉比喻成為一張互相關聯(lián)的網(wǎng)。網(wǎng)是由一條條線互相結(jié)合而成的,就像一個肌肉纖維一樣,當口循環(huán)肌肉堅實的環(huán)繞在笛頭周圍時,它的提唇肌幫助我們,有的學生養(yǎng)成了面頰鼓起的習慣,糾正起來十分困難,這時就需要頰肌和咬肌發(fā)揮作用,即盡力向里收起后使其貼壓在我們的牙齒上,這種方法非常有助于糾正鼓腮的習慣,使你獲得一個良好的開端。
總體來說,要想發(fā)出松弛、明亮、富有生命力的音色,必須有一個完美的嘴型,嘴型就好比是吹奏的靈魂。
三、正確的呼吸方法
根據(jù)時間經(jīng)驗,可將呼吸形式分為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呼吸肌群承擔的負荷分布得比較均勻,不易發(fā)生疲勞感。其優(yōu)越性表現(xiàn)在整個呼吸肌群的協(xié)調(diào)動作,形成運動的整體,因而氣息吸入量多。呼氣時,也容易掌握控制,被廣泛采用。但并不是說,所有的吹奏都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肺活量最大,存氣量最多。氣沉丹田,其實,氣是不能到達腹腔的,但這證明呼吸方法是正確的,科學的。
四、運指的技巧
正確的運指是每一個單簧管學生及演員完善演奏技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演奏中的節(jié)奏是否準確,和演奏中發(fā)音是否快捷、干凈,學生的運指是否均勻流暢,都是和節(jié)奏復雜多變的快速樂曲的連貫性有關。所以,一定從慢開始練,對每個手指都要進行單獨訓練,做到心里想讓自己的哪個手指抬起或落下,自己的手指都輕松的作出準確快捷的動作。
下面就運指問題我談一下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和糾正方法:有的學生手指按下后蓋不嚴音孔或者手指“站不穩(wěn)”造成漏氣吹不出正確的聲音,這時候?qū)W生的手指按孔時手指關節(jié)向下塌陷打彎。糾正方法:一是調(diào)整一下學生托樂器的右手拇指根部前后的角度,二是按音孔和音鍵的力量不能過大,讓手指肚幾乎平平的對正音孔,然后手指準確落下,手指落下時,我們要學生“站穩(wěn)”不能晃動,只要手型對了,必須指肚的位置覆蓋音孔,那么,學生按時是需要用上適當?shù)牧α烤屯耆岩艨咨w嚴,必須克服學生因為擔心蓋不嚴實音孔時,認為越用力才會越來越嚴實的心理。
在演奏過程中運指不均勻,有時吹2個音時卻出現(xiàn)了3個音,有時又“吃音”,幾個手指抬起和落下時動作不整齊,毋庸置疑,在這種段落時必須選擇好指法,多多注意手指的配合,注意手指按下的感覺,注意傾聽演奏過程中經(jīng)過句中的每一個音的清晰度。切記:手指越低、空間越小、速度則就越快。
五、吐音的演奏技巧
(一)吐音方法
吐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舌尖去碰哨片的頂部,另一種是把自己的舌頭貼到下牙處,然后把舌頭拱起來去碰哨片。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有幾條共同的原則需要大家注意一下:首先,應保持自己的下巴和喉部保持不變(不動)。第二,口型和口腔必須保持不變。最后,氣息必須保持一致,保證有充分、有力的氣流與氣壓。吹吐音時要始終保持不斷地氣流,舌與手指的動作要協(xié)調(diào)一致,保證舌與手指之間的精確協(xié)調(diào)關系。
(二)吐音中時常出現(xiàn)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吐音方面存在眾多問題,運用吐音是演奏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不能正確運用吐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原因:首先是舌頭的位置不對和舌頭狀態(tài)動作不明確。舌頭的狀態(tài):吐音時要保持松弛自然并微微抬起。舌頭的位置:舌頭稍向上翹起,去和哨片頂端接觸的部位一定要竟可能的小。舌頭的動作:舌尖上下輕輕觸動哨片頂端的下沿,發(fā)出“突”或“嘟”的聲音。注意:只能運動自己舌頭的前部,自然的運動舌尖、發(fā)出效果干凈的吐音。
(三)吐音技巧的訓練
吐音常常要求像弦樂器的撥弦一樣,根據(jù)樂曲的風格、內(nèi)容、速度來確定自己的吐音是否正確,有時候音的時值應該加長,有時則短一些,這種短的吐音被稱為斷音;它的演奏特點就是短,當舌頭觸碰到哨片后,馬上停止氣息,舌頭的動作必須要快,在演奏中有時候出現(xiàn)帶連線的斷音,這種吐音也是我們經(jīng)常所能見到的,吹奏帶連線的斷音時,應該告訴學生氣息要更加柔和、從容、保持氣息不斷,當舌尖點擊哨片時要軟,而且要輕,使人們感覺出柔和、似斷非斷的音響效果。
總之,在演奏作品時,教師應該告訴學員不但要保證舌頭與氣息做到緊密配合,而且要做到運指協(xié)調(diào)一致,才能將樂曲表現(xiàn)的更加完美。更好的詮釋樂曲內(nèi)容合作者的意圖。
結(jié)論
綜上所述只有掌握好正確方法才能更好的演奏好單簧管,根據(jù)個人演奏上的風格、經(jīng)驗和樂器的性能,不斷地升華,更好地進行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造,使廣大觀眾,聽眾欣賞后有百聽不厭、留戀忘返的感覺。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在音樂學習上找不到放之四海皆準的靈丹妙藥,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參考文獻:
[1]金秀吉.單簧管演奏教程[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2]金秀吉.單簧管演奏教程[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3]陶純孝.單簧管基礎教程[M].同心出版社2003.
[4]車兆鑫.單簧管初級教程[M].同心出版社2001.
[5]向振龍.論管樂吹奏時的呼吸[M].音樂探索,1984(01).
[6]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單簧管學會主編.單簧藝術[M].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