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訊 受累于行業(yè)增速放緩與低價策略,格力電器中報營收6年來首降。2015年中報顯示,格力電器營業(yè)收入同比下降13%,凈利潤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而上一次公司中報營收下降還是2009年的事。
空調營收下滑17%
格力電器主營空調和小家電,空調營收占比近年來都在95%左右。201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空調業(yè)務實現營收419.9億元,同比2014年507.2億元下滑約17%。
行業(yè)增速放緩是公司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除格力外,同期青島海爾空調業(yè)務營收同比減少18.8%,美的集團空調業(yè)務也僅同比增長2.7%。
除行業(yè)原因,大打價格戰(zhàn)也是造成公司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其銷售毛利率同比下滑了5個百分點。格力空調價格戰(zhàn)始于2014年下半年,2015年價格還在進一步下調,公司內銷出廠單價同比下降約20%。
面對營收壓力,格力電器的底氣在于其充足的現金流。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中報格力電器期末現金余額高達770億元,同期美的、海爾分別為55億元與265億元。凈利潤之所以沒有隨毛利率下降與其降低財務費用有關。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也曾表示:“已做好全年銷售下滑10%的打算。”
多元化發(fā)展受質疑
除了直面行業(yè)壓力,格力還走上了轉型的道路。公司的多元化戰(zhàn)略包括:手機、智能家居、工業(yè)機器人等多個方向,其中,格力手機最為投資者所熟知,也遭到了最多的質疑。
從年初定下的1億臺銷售目標,到后來改口的5000萬臺,再到時至今日的尚未公開銷售,格力的手機計劃可謂一波三折,對其品牌造成了一定影響。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是格力手機配置較低,產能不足所致。
除手機業(yè)務以外,小家電、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方向還是與格力核心技術相關的,并非盲目多元化。但同樣面對轉型壓力,美的則選擇合作進行:智能機器人與日本公司合作,智能家居與小米、阿里合作。從進度上看,似乎比單打獨斗的格力進展要快。
十大流通股東7家減倉
8月31日,公司發(fā)布半年報,當日股價出現了5個點以上的低開,最終以下跌5.4%報收,而同日大盤跌幅不到1%。
自6月以來,格力電器的股價從最高的31.6元已下跌至16元左右,幅度接近腰斬,而上次公司出現這種級別的下跌還是在2008年大盤爬升至6124點時期,而同級別的美的、海爾本次跌幅均小于格力電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報十大流通股股東的變化。其中,排第一的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與第三的光大資管客戶資金賬戶持股比例未變,第十的易方達香港賬戶為新進股東,剩余7家股東均選擇了減持。減持總量約1億股,約占流通股比3.4%。
自2012年以后,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始終變化不大,而這次7家股東集體減持,值得投資者警惕。
當然,公司歷年的穩(wěn)定分紅依然是公司價值投資的看點之一。另外,隨著股價的快速下跌,公司當前市盈率也回撤至8.6倍,與美的集團6.6倍分別排在家電行業(yè)的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估值較低。
(佚名)
原山西首富李兆會旗下海鑫集團破產獲通過
北京商報訊 日前,山西海鑫鋼鐵破產重整計劃正式獲得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按照裁定,海鑫集團重整計劃將予付諸實施。
位于山西運城市聞喜縣的海鑫鋼鐵曾經輝煌一時,該公司曾是山西省內規(guī)模最大的民營企業(yè),也是國內第二大民營鋼企。海鑫掌舵人李兆會也曾是山西省內家喻戶曉的前首富。
受鋼鐵行業(yè)產能過剩、市場不景氣、金融部門抽貸等因素影響,海鑫集團于2014年3月19日被迫全面停產。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12日正式裁定受理了海鑫集團重整申請。
在鋼鐵行業(yè)陷入普遍虧損之際,誰來接盤海鑫成為業(yè)內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鋼鐵圈內曾先后傳出山西立恒、敬業(yè)集團、山西太鋼、德龍集團等多家企業(yè)有意接盤的消息。2014年11月15日,海鑫鋼鐵及法院指定的重整管理人發(fā)布第一次公告,面向全國招募重整投資人。今年4月,海鑫重整管理人再次發(fā)布招募投資人公告。
業(yè)內認為,山西海鑫鋼鐵集團破產重整計劃獲批標志著重組終于邁出了實質性進展,雖然誰來接手還沒有明確,但是海鑫鋼鐵年產500余萬噸的產能,對于一些二線鋼鐵企業(yè)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未來不排除將有一些企業(yè)趁機抄底。
(王曄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