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單身女性”
NBER工作論文第21511號
不管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是發(fā)達國家,已婚人士比單身人士的死亡率都要低。而且不論年齡、性別、種族以及死因,單身人士的死亡率都要高出一截。一種解釋是婚姻實質(zhì)上提供了明顯的經(jīng)濟、心理和環(huán)境效用,從而降低了已婚人士的死亡率。
在印度、南亞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qū),消失的成年女性(20歲-65歲)中,大約有55%是由于沒有丈夫。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qū),這一估值約為35%;而在中國,這一估值僅有13%。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消失的單身女性中,有70%處于生育年齡(20歲-45歲),單身未婚媽媽往往被社會邊緣化,相對死亡率較高。在消失的單身女性中,剩余的30%在45歲-65歲之間。這一女性群體過高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較高的寡居發(fā)生率導致的,而寡居往往是因為離婚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