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 周德威
摘 要:藝術語言是藝術作品存在的家園,但也可能是存在的牢籠。宜春的版畫創(chuàng)作如何跳出藝術語言的囚牢,強調文化品質與社會關懷,這是宜春版畫當代性轉向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宜春版畫;當代性;轉向
1 版畫藝術的活躍性
版畫這個專業(yè)從一入手接觸就要進入對材料的了解、掌握。思維的訓練更是版畫這個門類的特性。版畫不像油畫,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訓練造型能力。版畫的特性無法像油畫一樣逼真的再現(xiàn)對象。因此,版畫創(chuàng)作人員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思維上。這個特點使版畫工作者的思維很活躍,更具創(chuàng)作性。因此在中國當代藝術佼佼者中,有很多名家都是版畫專業(yè)出身。進入當代,由于版畫這個畫種的整體衰落,版畫出身的藝術工作者改行從事油畫、綜合繪畫等。他們可以迅速掌握油畫顏料、國畫及水彩水粉顏料來進行創(chuàng)作。他們以敏銳的觀察力、感悟力,靈活運用材料創(chuàng)作出較好的當代藝術作品。比如徐冰就是一個當代藝術成功的典型案例。他創(chuàng)作的《析世鑒》是具有版畫藝術語言的當代作品。但如果要把《析世鑒》歸為版畫作品,那就很狹隘了。這是一種西西弗斯式的精神,表面上是木刻版畫字的重復,實質是作者精神藝術體驗及對文化的思考。
2 版畫的技術性限制
宜春版畫在當代如何轉向,這是個大問題,不能局限在版畫的范圍里,要跳出版畫固有的藝術語言范圍,把藝術語言從工具主義的觀念中拯救出來。藝術語言是藝術作品存在的家園,但也可能是存在的牢籠。宜春的版畫工作者如何跳出藝術語言的囚牢,這是宜春版畫當代轉向的重點所在。如果在囿于舊有的表現(xiàn)方式,那就會使曾經(jīng)輝煌的宜春版畫面臨無法介入當代藝術的尷尬。然而,現(xiàn)實情況中,宜春版畫依然保持著純粹的版畫語言一體化。即把版畫技法特征當作版畫固有的語言,片面追求版畫的木刻味、刀味、印味,沒有當代藝術的思維,因陳守舊,畫地為牢,并成為宜春版畫當代轉向的障礙,特別是成了版畫藝術精神的障礙。因為一味地追求技法,精神性與思想性就少了。
版畫語言是藝術表現(xiàn)的手段,當代藝術的核心是作品的思想性、精神性、觀念性。正如“藝術作品之為藝術作品,首先就在于擺脫物質材料而進入藝術材料?!比绻晃蹲非蠹夹g語言,思想性必然丟失。技術語言猶如披在版畫藝術上的外衣,掩蓋了藝術的本身。這就是讓德里達所說“語言是存在的牢籠”一語成讖。因此在今天多元變化的社會中,如果還一味固守保舊,拒絕社會轉型,時代變遷,還沉浸在過去輝煌的老黃歷,這將成為宜春版畫向前發(fā)展的攔路虎。
宜春版畫傳統(tǒng)的審美純粹主義,技術語言決定論,竭力追求版味、刀味,以黑白為正統(tǒng),強調明暗對比強烈等等。如果還以這樣的堅持為標準必然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不入流。當代藝術發(fā)展廣義多元,異度語言彼此交錯促進,藝術觀念、思維、表達形式、材料的運用與傳統(tǒng)相差巨大。傳統(tǒng)版畫藝術注重材料,但當代藝術已沒有材料與非材料的界限。比如觀念藝術,材料根本不是考慮的重點。因此某種程度來講,當代藝術打掉了畫種之間的界限。
圖1蘇新平《干杯》 絹印 70x92cm
圖2王華祥《風箏》木刻 41x46cm
宜春版畫作為一種地方性畫種,與當代藝術較為發(fā)達的沿海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這導致了宜春版畫還停留在以審美純粹主義,重視技術語言的表現(xiàn)及本體語言的自律。這是為版畫而版畫,沉溺于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迷戀,并對此樂此不疲。部分宜春版畫家苦心經(jīng)營著技術語言,而缺乏藝術理想并導致創(chuàng)新思想的枯竭,并逐漸的演變?yōu)椴挥萌ニ伎妓囆g深層的內核,只需表現(xiàn)版畫畫面淺層的形式。
進了21世紀,宜春版畫缺乏與當代藝術之間的探索,游離于當代藝術語言的規(guī)則之外。創(chuàng)作風格、手法差異不大,沒有出現(xiàn)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形成了所謂的“困境論”也就成為宜春版畫的現(xiàn)狀。但是這種困境與低谷其實不是宜春版畫本體上的問題。上個世紀可以取得輝煌,為向本世紀不能再創(chuàng)新高?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宜春版畫群體已經(jīng)變得可有可無,其版畫語言也變得無話可說。受整個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上世紀部分著名的版畫家或離開了宜春版畫這個群體,或改畫市場上銷售較好的國畫、油畫,使宜春版畫整體上喪失了語言能力,并喪失了語言交流的有效性。
徐冰、方力均的作品在全國甚至全球取得的成功,對那些否定版畫本體具有當代的人是一個有力的反擊。方力均以油畫上的成就引申到版畫,他以油畫材質的作品轉印成絲網(wǎng)版畫。高價格的油畫作品使普通人望而卻步,而大批量的絲網(wǎng)版畫卻拉近了藝術品與大眾收藏的距離。這就是版畫的獨特優(yōu)勢,這也是繁榮版畫的獨特條件。
3 宜春版畫的當代性轉向
宜春版畫面對多元、轉型的當代藝術,如何參于這個價值體條的轉換,如同通過版畫語言的新轉換,給當代藝術界呈現(xiàn)一種新面貌,這是宜春版畫工作們思考踐行的話題。宜春版畫只有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使它重新獲得新的生命力。宜春版畫現(xiàn)在的困境主要是因為以純化版畫語言為目的,以技術語言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思維。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代版畫藝術的發(fā)展,也無法融入當代藝術語境。如果說部分版畫家還在以材料作實驗,繼續(xù)以技術語言為目的的進行形式主義的翻新。從版畫創(chuàng)新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偽創(chuàng)新。為何這樣?因為從藝術功能來看,這種創(chuàng)新沒有介入社會,沒有反映藝術精神,只是一種孤芳自賞。當代藝術語境中,版畫的呈現(xiàn)可以脫離版畫形式。不能再純粹的依靠版畫技術與語言,而應該表達一種或多種觀念與思想的方式呈現(xiàn)給藝術受眾。并介入當代藝術,以更廣泛的藝術語言帶來版畫的革命。也就是說只有解決了版畫語言的當代性問題,才能使宜春版畫進行華麗的轉身。版畫這個畫種被邊緣化,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并不說明版畫畫種在消失,它依然能介入社會,優(yōu)秀版畫作品依然會受到大眾的喜愛。
參考文獻:
[1] 唐承華.反思“低谷”中的中國版畫[J].美術觀察.2011(09):16-17.
[2] 李榮啟.藝術存在的家園——藝術語言之于藝術的意義[J].藝術百家.2013(04):79-83.
[3] 劉春杰.版畫:生存還是死亡?[J].美術觀察.2013(08):20-21.
本文系基金:2014年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江西版畫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以宜春版畫為例》(14YSQ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