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摘 要:在實驗教學方面,要讓學生真正以實驗為載體,在實驗過程中鍛煉思維、獲取知識,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教學內(nèi)容,將實驗有效地開展下去,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關鍵詞:物理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3-0048-01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內(nèi)容、方法、手段的一種體現(xiàn),更是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一種途徑。學生要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實驗中的思考、動手、分析的能力。學生喜歡動手做實驗,一定愛思考,且非常投入。然而,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學生有時會出現(xiàn)思路偏題、操作錯誤、分析混亂的現(xiàn)象。作為教師,要研究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興趣,如何正確對待學生在實驗中的“犯錯誤”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一、自我嘗試,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
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掌握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要學會這些方法、技能,就要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去思考體會“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好,好在哪里”。例如,學生學習“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zhì)量”時,有些教師生怕學生操作錯誤、步驟顛倒,總是預先將操作的步驟講給學生聽,或先進行操作演示,在學生了解操作步驟后,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這樣的實驗,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影響學生的成長。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我們嘗試改變一下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先嘗試著測量、試探、分析,這樣可以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中有一步,測量時放砝碼,是從大到小放還是從小到大放呢?讓學生先去嘗試:有的學生嘗試從小到大放砝碼,最后放的砝碼是數(shù)值最大的,在實驗的操作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接下來,他們就按從大到小放砝碼,順利解決了問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嘗試,通過自我思考和分析,最后得到了正確的結(jié)論,獲得了成功感,學習的內(nèi)在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學到了方法,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的學生將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去測量(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也要多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讓他們不放棄、多嘗試、細分析,這樣對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是有益的。
二、思維碰壁,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
設計一套實驗裝置或做一個實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步步地思考、解決相關問題。一開始都是設計最基礎最簡單的方案,在實驗過程中若遇到了難題,再對實驗進行改進,期間需要經(jīng)過多方面考慮。改進實驗的過程,是學生容易犯錯誤的過程,而這也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能力提高的過程。例如,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讓一小球去撞擊木塊,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判斷物體動能的大小。教師按照教材上的內(nèi)容去講解,當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zhì)量有關時,教師直接擺出斜面,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然后去撞擊木塊。有學生會問:斜面一定需要嗎?是怎么想到用斜面的?這樣的實驗會讓學生有一種摸不到頭腦的感覺。我們知道,在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zhì)量有關時,需要控制一大一小兩個球,使撞擊木塊時的速度相等。如何控制呢?這需要學生去思考。有的學生說:“用小錘輕輕敲擊兩個球,可能使兩個球的速度相同。”但是,在兩次的敲擊過程中,我們使用的力大小能控制好嗎?顯然不能。有的學生就想辦法:“讓兩個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滾下來,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就相同了?!边@樣,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就用到了斜面,順應了教材上的設計要求,讓學生明白斜面的作用,提高學生自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生成問題,拓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實驗遇到困難時,教師的作用就是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領,將問題一步步解決。在分析、引導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慢慢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路能圍繞實驗展開,順利解決問題。例如,學習“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要通過實驗比較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關系。實驗中用到的器材有平面鏡,學生實驗時,很容易就找到了像。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時,需將一個與物等大的物體放到平面鏡的后面,與像進行比較。在進行實驗時,部分學生就用平面鏡做實驗,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像,但是看不到后面的物體?!笆鞘裁丛蚩床坏轿矬w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霸瓉?,平面鏡的后面有一反射層,如果將反射層抹去,它還是平面鏡嗎?”分析得出結(jié)論:“抹去反射層,就是一塊玻璃板,玻璃板也能使物體成像,而且通過玻璃板能同時看到像與物?!庇谑?,問題很快順利解決。
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得來的。學生在自我操作過程中去思考,遇到問題時主動去分析原因所在,并尋找方法排除故障、解決問題,這樣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將會有所幫助。在實驗操作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一定條件下犯錯誤”,但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犯。實驗的操作具有一定的規(guī)定,如果違反了相關的規(guī)定,那么就是真正的錯誤。
學生在實驗時“犯錯誤”,是大家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要積極對待,有效組織實驗教學,讓一些“錯誤”成為學生思維的亮點、知識和能力的生長點,真正地讓學生從實驗中有所得。
參考文獻:
[1]李征.試談初中物理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2(05).
[2]劉海連.初中物理實驗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