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美英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方法之一,是一種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也是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一種眼、口、耳、腦協(xié)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活動。朗讀訓練的功能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思想情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以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審美熏陶。
因此,從小學一年級始,我就注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堅持近20年了,現(xiàn)有幾點收獲如下:
一、充分認識朗讀訓練的意義和作用
語文教學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能熟讀課文。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有聲語言的許多領域的廣泛應用。朗讀這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正以其卓越的風采,超群的魅力,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011)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在關于閱讀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具體來說:正確地讀,是指朗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要把字音讀正確、清楚,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詞的輕重格式正確。流利地讀,是指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讀得通順流暢,不頓讀,不讀破句子,不中斷朗讀。有感情地讀,是指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能準確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正確處理重音、停連、語速、節(jié)奏、語氣等,能用聲音生動地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
二、在實踐中訓練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幾點嘗試
l. 重視“范讀”。教師的范讀,體現(xiàn)教師對課文正確、深刻的理解,體現(xiàn)教師的朗讀技巧。這樣的范讀,使教師的表情、語氣、語調、體態(tài)作為一種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概言之,教師富有感召力的范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加強朗讀技能的訓練。
(1)讀音準確。是朗讀者必備的基本條件。教學中注意學生字詞的積累,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把每個字音都讀得真切、清晰,為正確的表情達意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語調的變化。結合具體的范文指導學生一些簡單的朗讀方法,有升降、停頓、輕重、快慢等,根據(jù)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讀出自己的感受,加上學生主觀性的創(chuàng)造,注意平時的積累。
(3)典型句段,篇章的訓練。朗讀的內容常以句段、篇章為基本單位,選擇典型的文章做樣本,如《桂林山水》文字優(yōu)美,使學生立足文章總體之上把握技巧,加強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語言感受能力的訓練。不容忽視,對詞語敏銳的感受能力是朗讀的基礎。引導學生調動各種感覺器官,感覺詞語的快慢、輕重、高低等,摘錄文中典型詞語進行感受訓練。
3. “樂讀”是培養(yǎng)朗讀能力的內驅力。課內,根據(jù)語文具體特點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實踐,如分角色朗讀、對話練習、片斷朗讀比賽等。課外,利用編排課本劇,戲劇小品等藝術形式,訓練學生的朗讀,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對課、對朗讀內容的理解。欣賞名人朗讀樣品,聽錄音或看電視,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朗讀,演講比賽,開拓視野,激發(fā)興趣,鍛煉學生的能力。
4. “學貴有恒”。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應經(jīng)常督促、檢查、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稍有松懈或猶豫現(xiàn)象,應及時糾正,教育。
三、對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幾點思考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以上做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養(yǎng)成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以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1. 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需要時間,短時間很難見效。南宋教育學家朱熹總結:熟讀精思,背熟成誦”,熟讀成誦自然需要時間,而每節(jié)課僅有40分鐘,放手讓學生讀的時間太少,只有積攢零散時間,養(yǎng)成樂于朗讀的習慣,自覺訓練,才能見成效。(下轉 124頁)(上接 154頁)
2. “學有所用”,要著力搭建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而由于教學活動和課時量所限,學生充分展示朗讀水平的機會不夠多。因此,必須利用故事會、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朗讀能力與水平的平臺,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用”。
3. “勤能補拙”。要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必須要堅持訓練,堅持再堅持,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終將一事無成。
總之,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的學生已形成了朗讀習慣,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朗讀技巧,對于搞好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素質的發(fā)展,確實發(fā)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