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東 趙燕平
一、激趣導讀
現(xiàn)在人教版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遵循低年級兒童愛想象,愛游戲,愛童話的特點,選編了一些經(jīng)典的童話作品。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我用充滿童話色彩的浪漫而靈動的方式導入教學。學習《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小燕子在燕子媽媽鼓勵下一次比一次觀察仔細,心情也是一次比一次激動、高興,為了給孩子們營造童話般的課堂,我故意讀得夸張一點,用童話般的語言把孩子們帶進故事中去,讓語言實踐活動和童話世界融為一體。把語文課上得好玩一點,讓孩子們笑著去學,在笑和玩中體會到語言的美妙,學習的樂趣。
二、師生賽讀
孩子天性好勝,特別喜歡和老師比賽,抓住這一特點,我課堂上經(jīng)常和孩子們比賽讀。當然不能為了比賽而比賽,比賽是為了提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是為了指導孩子們讀好課文。在學習《平平搭積木》這一課時,課文中奶奶和平平的對話,孩子們反復讀都讀不好,漸漸沒了興趣。我說孩子們你們敢不敢和老師比一比,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個小臉漲得通紅,小手高高舉起,搶著讀。我和幾個孩子分角色讀,幾輪下來,孩子們再讀就漸漸把握住了奶奶和平平的語氣了。
三、用欣賞眼光評價學生閱讀
根據(jù)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老師只是激發(fā)起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還不夠,關鍵是把這種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認同感,孩子們也不例外,當他們已經(jīng)很努力地讀完一篇文章或一個故事,我們能夠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閱讀,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就會從老師的表揚中汲取繼續(xù)閱讀的力量。這份力量能夠讓他們對閱讀樂此不疲,保持高漲的熱情,久而久之,好的習慣就養(yǎng)成了。
四、拓寬閱讀渠道
我們很多老師對于語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通常的做法是:把課本上的知識掌握牢固,讀課文、背課文,一遍一遍寫生字。這種做法的依據(jù)是成績差就是基礎沒打牢,基礎當然就是課本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的話:“凡是那些除了語文書之外什么也不讀的學生,他們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薄白寣W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差,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再閱讀?!蔽蚁耄核f的閱讀不僅僅指讀課本上的文章,更包含課外閱讀。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閱讀。” 新課標對小學低年級學段課外閱讀量則規(guī)定了5萬字的最低閱讀總量。可見,新課標把課外閱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當今應試教育下仍有不少老師只是關注到學生的考試、及格率、升學率,課外閱讀只流于形式。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孩子們的語言學習一學期僅靠薄薄的一本課本也是不行的。本學期我開始嘗試把《小學生拼音報》作為語文學習的輔助教材,每周至少拿出兩節(jié)課作為閱讀課,我提前找出報紙中有趣的故事,閱讀課上我聲情并茂的閱讀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我剛讀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慢慢地我開始布置孩子們在家讀,閱讀課上來展示,效果很不錯。
五、構建親子課外閱讀共同體
本學期家長會上,我發(fā)起了“親子共讀一本書”活動,建立了我們班的家校聯(lián)系群,作為家長和我交流的平臺。親子閱讀是一種美麗的休閑,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共同體驗,共同成長,共享讀書的樂趣。幫助孩子閱讀,家長不能越俎代庖,對家長來說更重要的是欣賞孩子的閱讀,使“親子閱讀”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使孩子讀書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同時,布置學生和父母一起讀書,在與父母一起讀書的過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支持和閱讀的快樂,其閱讀習慣也能得到家長的督促。
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我們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份希望,從小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書為友,與讀相伴,在讀中增知加蘊,在讀中煉智錘思,為成就孩子們豐富而精彩的人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