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珊
摘 要:小班前閱讀的習慣包括:愛護圖書習慣(輕拿輕放、有序收放習慣、不亂扔、不亂撕和不亂圖亂畫)和正確閱讀習慣(逐頁翻書,從頭看到尾,看、指、說相結合習慣,不亂跑,不亂叫)。為此,教師要對本課題進行研究,從中探討小班幼兒前閱讀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途徑,以促進幼兒形成前閱讀活動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前閱讀;習慣;區(qū)域活動;語言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4-0061-02
一、問題的提出
前閱讀簡單來說就是指幼兒3歲~6歲這個階段的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在家長或教師的幫助引導下進行的以聽、看、說兒童讀物為主要形式的閱讀。前閱讀活動是幼兒間接獲取外界信息、積累認知經驗、豐富生活經驗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與能力的主要途徑。這是因為,良好的前閱讀習慣與能力能為幼兒入小學后正式閱讀文本、進行閱讀性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習慣是個體多次實踐后形成的自動化行為,但有意識地進行培養(yǎng)、訓練也可以形成習慣。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小班幼兒正是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良好時機。小班幼兒需要培養(yǎng)習慣是多方面的,前閱讀習慣是其中一個方面。小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前閱讀的興趣和實際行為。平時喜歡前閱讀,但沒有經過一定的訓練,他們的前閱讀過程往往帶有隨意性,而且還會形成不良習慣:撕書、扔書、不會有序收放、不會有序看書,這些都不利于增強他們前閱讀的有效性。小班前閱讀的習慣包括:愛護圖書習慣(輕拿輕放、有序收放習慣、不亂扔、不亂撕及不亂圖亂畫)和正確閱讀習慣(逐頁翻書,從頭看到尾,看、指、說相結合習慣,不亂跑,不亂叫)。為此,我對本課題進行了研究,從中探討小班幼兒前閱讀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途徑。
二、研究的目標
(1)探討小班幼兒前閱讀活動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途徑。
(2)促進幼兒形成前閱讀活動的良好習慣。
三、研究的關鍵性概念
(1)前閱讀:幼兒這個階段的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在家長或教師的幫助指導下進行的以聽、看、說兒童讀物為主要形式的閱讀。
(2)習慣:指個體多次實踐后形成的自動化行為。但有意識地進行培養(yǎng)、訓練,也可以形成習慣。
四、研究方法、步驟
(1)研究對象:整群抽取本園小(二)班幼兒35人,其中男20人,女15人。
(2)研究時間:2006年9月~2007年6月。
(3)研究方法:1)榜樣示范法:引導幼兒向認真看圖書、愛護圖書的幼兒學習。2)故事滲透法:如在一日活動的欣賞環(huán)節(jié)給幼兒講述關于愛護圖書的故事,對幼兒進行愛護圖書的教育。3)規(guī)則表征法:在語言區(qū)里開辟“小小閱讀角”,與幼兒一起制定閱讀的規(guī)則,并以圖示表示。例如:安靜看圖書,就畫個緊閉的嘴巴和一只眼睛來表示。每個幼兒都領一本圖書保管,閱讀完后要放到與自己號數相對應的位置上??梢韵嗷ソ栝?,但收拾時必須拿回自己的書。在借閱的過程要說禮貌用語。4)表彰鼓勵法:對能夠愛護圖書、遵守閱讀規(guī)則的幼兒進行全班表揚,并予以適當的小獎品以資鼓勵,并請其來擔任“小小圖書管理員”,負責圖書的收放和監(jiān)督其他幼兒。5)家園配合法:將幼兒園里閱讀的規(guī)則以“請您配合”的方式傳達到每一個家長,并請其在家里配合教育。6)隨機指導法:在語言教育活動中采用多形式如兒歌、語言游戲、故事、看圖講述、交流討論等,重點培養(yǎng)幼兒正確發(fā)音、完整講述,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語言區(qū)里投放小魔箱,讓幼兒隨意抽取單幅圖進行簡單的講述,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投放“可愛的毛毛蟲”讓其進行多幅圖的講述。同時,還投放了各種小小表演臺、指偶、電話等讓幼兒在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里進行自由的交流。由于本班幼兒閱讀習慣較弱,特意在語言區(qū)里開辟了一個閱讀角,創(chuàng)設了一個溫馨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其中能夠自如地閱讀圖書;在欣賞活動中以DVD、兒歌、故事等形式對幼兒進行正確閱讀的培養(yǎng);在平時與幼兒的交流中也有意識地糾正幼兒的讀音,引導其說禮貌用語等。
(4)研究的主要措施:1)創(chuàng)設適合小班幼兒的前閱讀環(huán)境。根據本班幼兒看書雜亂無章,隨意亂放、亂扔的現象,我特意在語言區(qū)創(chuàng)設了“小月亮書屋”。書屋設置在教室里相對安靜、獨立、采光較好的窗戶旁,并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書屋里投放了柔軟的小沙發(fā)、卡通抱枕和色調溫和的地墊,并掛上可愛的窗簾。擺放閱讀材料的書架和書柜應根據幼兒的平均身高,以幼兒能夠自由、方便地取放為原則。小書屋布置好以后幼兒被深深地吸引,非常喜歡到閱讀角看書。2)選擇適合小班幼兒的前閱讀材料,在一日活動中(如聽故事、兒歌活動,閱讀畫報、圖書活動,看圖講述活動等)多形式地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選擇的圖書內容豐富多樣,既要有《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等趣味性讀物,又要有《小小牛頓館》《十萬個為什么》等知識類讀物,還要有《恐龍世界》《藍貓?zhí)詺馊枴返葐⒅穷愖x物,更要有利于幼兒個性發(fā)展的讀物,如情緒管理類的圖書《小兔布菲》等。有的幼兒膽小怕事,那么《小熊請客》《葫蘆娃》等有關勇敢的故事書,會對他們有所啟迪。在一日生活中還可以通過餐后閱讀、文學欣賞、離園前閱讀和去閱覽室閱讀等形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3)在家園配合中開展親子前閱讀活動培養(yǎng)良好習慣。根據本班幼兒閱讀的情況,召開小型家長會,與各位家長交流、溝通,使其了解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以“請您配合”——每周一封信的形式將每周培養(yǎng)的重點告知家長,使家長明確配合的方向和內容,以便在家培養(yǎng)。4)在區(qū)域活動的語言區(qū)中增設小書屋和圖書醫(yī)院。良好的取放常規(guī)、閱讀習慣和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幼兒閱讀能力提高的基礎。教師應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在小書屋里為圖書和書架制作對應的標記符號,小班幼兒可以先從保管自己的圖書開始,等到他們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圖書后再把幼兒園的圖書交其保管。當小班幼兒保管自己的圖書時,可以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為標記,通過“找朋友”“送圖書寶寶回家”等游戲形式,幫助幼兒掌握圖書分類取放的方法。例如,最簡單的按圖書的大小分類或按圖書的不同內容進行分類;等到幼兒已經形成基本的取放常規(guī)后,再把幼兒園的書交由其保管,在每本書的封面貼上幼兒的座位號,在書架上也貼上相應的座位號,使每本書都有固定的位置,不但解決了幼兒收書時隨意亂放、亂扔的問題,還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感;最后還可以通過看圖照對錯的形式,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看書姿勢。在小書屋旁邊創(chuàng)設“圖書寶寶醫(yī)院”,幼兒可將破損的圖書放到醫(yī)院里,由老師和幼兒一起修補,并用游戲的口吻與幼兒交談:“我們自己身上如果受傷了會痛,圖書寶寶受傷了,你們說它有多難受啊,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不讓圖書寶寶受傷呢?”這時候幼兒就會很認真地回答說要愛護圖書寶寶、不能撕書等,這樣就能增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和責任感。5)在語言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近幾年來,幼兒前閱讀教育活動在“綱要”的指引下開始重視、強調尊重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起到的是主導作用,主要指導幼兒在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師要轉換新的閱讀教育觀念,應明確“幼兒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將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早期閱讀教育的重點,尊重幼兒閱讀活動的自主性,讓每個幼兒都能融入到閱讀活動中去,使之在主動參與的活動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實現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不斷提高,成為真正的自主閱讀者。
五、結束語
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注重的是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幫助幼兒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沒有注重幼兒心智的全面發(fā)展。而新的閱讀理念認為:“閱讀教育活動必須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幼兒一些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篇篇蘊含著豐富人文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思想和情感,影響幼兒表達對世界的感受和思考的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其精神世界中最基本、最深層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指導小班幼兒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例如,教師坐在幼兒背后,面對幼兒雙臂環(huán)住幼兒,用手指邊點圖書邊帶領幼兒閱讀,時間一般掌握在10分鐘~15分鐘。又如,在念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時,教師可以根據節(jié)奏做肢體動作并加上生動的語調、可愛的表情,使閱讀更加有趣,引導幼兒產生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顧萍.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大班幼兒前閱讀的自主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
[3]王淑珍.新課標下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塑造“全人”[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5(04).
[4]王清風.論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