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吉
【摘 要】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以及包括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表達交流在內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小學教育在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新人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潛移默化法,樹立權利意識法,重點時機培養(yǎng)法,愛國主義教育法,網絡教育法,人際關系法;學校教育中的崗位服務法,課堂教育法,宣傳引導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家庭影響中的榜樣啟迪模仿法,勞動體驗法。要想發(fā)揮這些方法的最好效果,還必須建構學?!鐣彝ト灰惑w的教育網絡。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培養(yǎng);方法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既是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反過來又是人們分析善惡的尺度、評價是非的標準。公民道德培養(yǎng)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全民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是道德培養(yǎng)的最佳期,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公民道德習慣,也要使他們能區(qū)分善與惡、光榮與恥辱、誠實與虛偽等。如果錯過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甚至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去培養(yǎng)小學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進行公民道德培養(yǎng)?
一、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公民道德培養(yǎng)方法的探索
1.自然環(huán)境
環(huán)境潛移默化法。小學生的生態(tài)和環(huán)保意識很強,教師和家長要抓住小學生本身具有的這一優(yōu)點,對他們進行深化教育。針對學生已達到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問題上的認識程度,應采取:①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劇《請關注大自然》。讓小學生扮演森林中遭受傷害的動植物,并自編臺詞。讓他們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聲。②隨時進行口頭教育。③在學?;蛏鐓^(qū)的宣傳櫥窗內設置環(huán)保專欄。④維護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⑤開展“綠色環(huán)保周”活動。⑥帶領小學生走出大門,用城市已遭破壞的環(huán)境和美好的環(huán)境教育他們。⑦買一棵小樹苗,和孩子一起種上,定期帶孩子去照顧它,讓孩子和小樹苗一起長大。⑧經常帶孩子到動物園,看到可愛的小動物,孩子會萌發(fā)憐愛之心。⑨多宣傳環(huán)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壞環(huán)境的人與事。⑩每一個人都要保護環(huán)境,加大管理力度,盡量不要讓小學生看到破壞環(huán)境的丑惡現象。?組織環(huán)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動,吸引小學生參加。
2.社會環(huán)境
(1)樹立權利意識法。長期以來,社會各方面對孩子的責任與義務的教育太過成功,大大忽視了對權利意識的培養(yǎng)。為了彌補對權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權利和義務協調發(fā)展,應采?。孩倮蠋熀图议L利用媒體和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教育小學生。②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則,積極維護自我權利。③社會上的各因素各盡其職,激起小學生的權利意識。
(2)重點時機培養(yǎng)法。各種重要的節(jié)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間傳統節(jié)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紀念日。問卷結果顯示,在節(jié)日或自己的生日時,只有少數小學生愿意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大部分小學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過。建議老師和家長要帶領小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社會的相關部門也要多為小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以增加他們對國家、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陶冶道德情操。
(3)愛國主義教育法。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無論怎樣,他們都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以此良好狀態(tài)為基礎,應采?。孩伲├蠋熀图议L要經常帶小學生參觀歷史革命紀念館等有教育意義的場所。②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節(jié)日,開展活動。③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教育。例如,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小學生說說祖國好在哪里。④學校宣傳櫥窗內設置“祖國好”專欄,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向小學生展示祖國的壯麗與秀美。⑤進行國旗、國徽、國歌的教育。⑥利用新近發(fā)生的國際大事教育小學生。
(4)網絡教育法。小學生很愿意在網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網絡上,小學生完全可以敞開心扉。這樣,他們的有關公民道德的問題就便于解決。學校要有自己的電腦室、要定期讓小學生上網、要有專門的老師經營論壇,并清理非法網站。老師和家長要鼓勵小學生參與進去。
(5)人際關系法。幫助、教育小學生處理好同學、師生、親子、鄰里關系。1)同學關系。①在同學問出現矛盾時,老師正確對待,及時協調。②平日里,大人講述團結友愛的道理。③老師之間、家長之間和睦相處。④從小培養(yǎng)活潑、友善、合作等性格。⑤家長注意孩子的細節(jié)問題。
二、學校教育對于小學生道德培養(yǎng)方法
(1)崗位服務法。要讓小學生通過辛勤的勞動得到鍛煉,體會做人做事的喜悅和艱辛,加強責任感和義務感。同時也能變得愛家愛校。小學生很愿意為他人服務,并且對擔任班級干部等職位非常有興趣。學校和老師多為小學生提供機會。讓每個人都體驗一下什么是付出,也就是讓每個人都體驗到回報的喜悅是多么美好的感覺。并給予鼓勵和表揚,或者進行“愛崗敬業(yè)”評比,促使小學生干得更好。另外,由學校小崗位聯想到家庭小崗位和社會小崗位。在家務事上,父母可以和孩子輪流值班。在孩子值班的這一天,家里的一些事情就放手讓孩子打點,例如早餐、家務活等。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給予幫助、指導和鼓勵。
(2)課堂教育法,即利用《品德和社會課》。課本要加入真實的人物、事情、照片和數據。越精致的、越真實的、越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課本,越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
(3)宣傳引導法。向小學生宣傳法律、健康和保健知識。①老師口頭講述并演練。②在學校宣傳櫥窗內設置專題,介紹相關知識。③搞“活動周”,進行相關知識競賽。④請公安或醫(yī)生做校外輔導員,定期到學校做報告。另外,家庭和社會要輔助學校:①家長要善于抓住教育機會。在相關案例出現時,及時提醒孩子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為什么。②和孩子一起看有關節(jié)目,并耐心講解。③媒體開設欄目,宣傳相關知識,并詳細分析、講解道理。④設立免費咨詢機構。
(4)創(chuàng)設情境法。小學生不太懂得自強,缺乏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①家長和老師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克服困難的情境,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表揚和鼓勵,這可以增強小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②在小學生做一件事情之前,老師或者家長要提醒他們,做完以后會有怎樣的好處與收益,增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③老師或家長抓住小學生生活的細節(jié),及時教育。④通過具體的事例,加以教育。
三、家庭影響對于小學生公民道德的培養(yǎng)
(1)榜樣啟迪模仿法。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要從自我做起,用行動去告訴孩子做人的準則和規(guī)范是什么。
(2)勞動體驗法。小學生很愛勞動,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愛勞動的習慣,并引導他們在勞動中學習到相應的道理。①家長要舍得讓孩子干活,有選擇地讓孩子干家務活。讓他們學會勞動,并且體驗勞動是多么辛苦。②帶孩子去參加社會上的公益活動。③在生活中,耐心地講有關勞動的道理。配合學校教育學生愛勞動,做個好孩子;或以教師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回家或在校園內勞動,讓家長老師評分,加大他們的勞動熱情。
不同年級、不同地區(qū)小學生的公民道德都有其不同的培養(yǎng)方法。如果想使這些方法都發(fā)揮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必須構建起學?!鐣彝ト灰惑w的教育網絡。學?!彝ァ鐣呦嘟Y合,正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一樣,小學生置身其中,必然能捕到“肥美的獵物”。而實踐具有直接、根本等特點,小學生容易從中學到東西,并且牢牢記住。
參考文獻:
[1]周強.探究小學語文中的道德培養(yǎng).《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年9期
[2]蔡海維.淺談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新一代(下半月)》,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