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借助新興媒體的作用,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氛圍,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工作者一致的追求。通過分析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找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都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新時期的高校,社會的大環(huán)境和受教育者的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管理者希望積極通過增強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隊伍素質建設等措施來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的氛圍,增強思想政治理論的時效性,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思想政治教育尤其不能脫離生活,因為生活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和源泉。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理論素養(yǎng)的完善都必須建立在對社會生活的正確認識基礎之上。了解了生活的艱辛,才有可能形成艱苦樸素的美德;經歷了生活中的挫折,人的堅強自立才會成為可能。人們說“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是因為只有經歷才能深刻領會。不可否認的是,在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存在著較為普遍的脫離生活的現(xiàn)象,一些教師從理論到理論,只懂得理論灌輸,遺忘了教育的本來意義,結果只能是學生對課程教學敬而遠之,提不起興趣。為此,我們要將生活搬進課堂,將課堂融入生活,努力學習將枯燥的理論轉化為生動的生活哲理,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思政課真正為大學生的生活服務,為大學生的成長服務。
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氛圍的具體措施
(一)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和方法,增強理論教學的實效性
1.專題講座教學法。專題講座教學法,就是以專題為單位設計課程的內容和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博大精深,內容十分豐富,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必須貫徹“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教學實踐和教改經驗表明,專題設計應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第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最基本的理論觀點;第二,關注熱點,抓住興奮點,選擇和提煉當前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第三,解析疑點,著眼滲透點,分析和研究學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認識問題。專題式教學要求教師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基本理論點,形成相互關聯(lián)的專題。構成教學內容的基本框架,這種方法,既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重點、難點和基本內容都講清楚,又可以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xiàn)實性、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
興趣。
2.討論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旨在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就一些學生比較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課堂討論或分組辯論。教師要營造一種積極、開拓、進取、寬容的學習探討氣氛,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提出不同意見;要善于總結,畫龍點睛,突出主題。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也可以使學生對一些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收到理論教學的良好效果。
3.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應提倡研究性學習,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學習、思考、研究。案例教學要以兩個“實”為基礎:一是“史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論觀點、重要論斷都產生于具體實踐中。案例教學要還原歷史原貌,讓學生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分析、思辨。第二個是“現(xiàn)實”,把現(xiàn)實中學生關心、關注的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作為案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對現(xiàn)實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及時作出反應,編選資料及時運用于教學中。
這樣,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有助于解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脫離學生思想實際的問題。
4.自我教育教學法。在教學中開展自我教育式的教學,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學生自學,互相討論;二是學生主講,教師總結。這種自我教育式教學方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教師備課、講課的辛苦,尊重教師的勞動,有利于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建議
實事求是地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探討問題的解決途徑,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教育效果,是新形勢下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氛圍建設的重要途徑。
1.更新教學觀念,樹立育人為本的理念
新時期,高職院校大學生獨立意識增強,對社會各種現(xiàn)象有自己的見解,同時,這些學生在中學時學習成績不是太好,學習的自覺性及綜合素質與本科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對社會和人生的很多看法不很成熟。所以,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過去“填鴨式”、強制式、“滿堂灌”等教學方式,以平等的身份,以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途徑和方法,去引導、灌輸和滲透;要從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fā),從學生關心的身邊的人和事著手去分析,幫助學生解疑釋惑、排憂解難;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fā)展學生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要堅持以學生為價值主體,以學生接受不接受作為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只有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教育人的目的。
2.增強教師素質,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必須發(fā)揮主導作用,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首先,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yǎng)??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成為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要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做出表率。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學高為師,品正為范。教師只有得到學生的敬重和認可,才能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達到“敬而受教”的境地。其次,教師要提高業(yè)務能力。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形勢,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學性與政治性的統(tǒng)一。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專業(yè),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努力使教學反映相關學科的學術前沿和進展,力求從研究的層面上講授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科學性;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和知識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再次,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學生容易接受的角度出發(fā),選擇易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多采用啟發(fā)式、參與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大學生的特點以及不同的課程,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方法靈活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自愿去學習。
3.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主要采取撰寫課程論文、開卷、閉卷等方式進行,學生被動參與,考前突擊應付,不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希望在考試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可采取筆試與機考相結合的方式,考查基礎知識仍采用開卷或閉卷形式,與此同時,可通過考察課堂討論、演講、寫調查報告等活動的參與程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同時,堅持從嚴治校,大膽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抓好考風考紀,嚴格把住考試(補考)關,切實為提高思想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
結語:方法從來沒有固定的模式,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特點以及教學條件等各方面因素來設計和制定。在當前我國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要增強思想政治課學習的氛圍一定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并且要借助網絡多媒體等目前新興的輔助設施讓它們?yōu)榻虒W服務,營造和諧、活躍以及平等的課堂氛圍。將教學變?yōu)橐环N雙向交流活動。
參考文獻:
[1]孫樹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領社會思潮的途徑和方法[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2]梅元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途徑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8)
[3]韓旭,趙東倩.淺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J].法制與社會.2012(02)
[4]田宇婷趙毅孫琳玲.強化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氛圍建設的途徑[J].才智.2015(04)
作者簡介:薛一菡,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文化傳播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