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道群,徐富賢,唐玉明,熊 洪,劉茂柯,姚萬春
(1.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 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 瀘州 646000;2.瀘州市釀酒科學研究所,四川 瀘州 646000)
甜酒釀是一種經糯米蒸煮后再由微生物發(fā)酵制得的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其酒精度低、口味酸甜,并且富含多種易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具有極佳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1-3]。甜酒釀的釀造過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且糯稻品質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決定了不同糯稻品種甜酒釀的發(fā)酵工藝參數存在較大差別。目前多數甜酒釀企業(yè)所用原料為北方糯米,四川作為一個產酒大省,對白酒產業(yè)所需紅糧研究的較多[4-5],而在甜酒釀原料糯稻方面研究的較少。本研究對高產糯稻—渝香糯1號的甜酒釀發(fā)酵工藝參數進行研究,以期為四川的甜酒釀產業(yè)化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時為渝香糯1號用于甜酒釀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渝香糯1號: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篩選的高產糯稻;甜酒曲(曲藥):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酒石酸鉀鈉、氫氧化鈉、硫酸銅、葡萄糖(均為分析純):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
HHS型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PYX-DHS-60×65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市躍進醫(yī)療器械一廠;SW-CJ-1FD型單人單面凈化工作臺:蘇州凈化設備有限公司;BS 224 S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
1.3.1 甜酒釀發(fā)酵工藝流程[6]
1.3.2 甜酒釀感官評價標準[7]
從外觀、色澤、氣味、口感幾方面對渝香糯1號甜酒釀的感官進行評分,滿分100分。感官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甜酒釀的感官評分標準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sweet rice wine
1.3.3 甜酒釀酸度和糖度的測定方法[8-9]
糖度的測定采用國標GB/T 5009.7—2008《食品中還原糖的測定》中的斐林氏法;酸度的測定采用酸堿滴定法。
1.3.4 浸泡溫度和浸泡時間對糯米吸水率的影響[10]
稱取30 g糯米放入燒杯中,分別加入15 ℃、25 ℃和35 ℃的清水,再分別放入15 ℃、25 ℃以及35 ℃的水浴鍋中,每隔2 h取出、瀝干,用電子天平稱質量。糯米吸水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W0為糯米浸泡前的質量,g;Wt為糯米浸泡一定時間后的質量,g。
1.3.5 發(fā)酵工藝參數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
蒸煮時間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稱取50 g糯米放入150 mL的燒杯中,浸米、淘洗,加入25 ℃的水,放入25 ℃的恒溫水浴鍋中浸泡12 h,再淘洗2次、瀝干,放入蒸鍋中分別蒸煮50 min、60 min、70 min和80 min,冷卻至40 ℃左右,根據飯的質量確定加水量,使加水后的飯質量為米質量的2.2倍,然后按米質量的0.4%加入曲藥拌勻,放入35 ℃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發(fā)酵48 h,發(fā)酵完成后測定甜酒釀的糖度和酸度。
發(fā)酵溫度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11]:糯米蒸煮時間設為70 min,發(fā)酵溫度分別設為32 ℃、35 ℃、38 ℃,發(fā)酵時間為48 h,發(fā)酵完成后測定甜酒釀的糖度和酸度。
發(fā)酵時間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糯米蒸煮時間為70min,發(fā)酵溫度為35 ℃,發(fā)酵時間分別設為45 h、50 h、55 h、60 h,發(fā)酵完成后測定甜酒釀的糖度和酸度。
接種量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糯米蒸煮時間為70 min,發(fā)酵溫度為35 ℃,發(fā)酵時間為50 h,接種量分別設為米質量的0.3%、0.4%、0.5%、0.6%,發(fā)酵完成后測定甜酒釀的糖度和酸度。
浸泡溫度及浸泡時間對渝香糯1號吸水率的影響結果見圖1。
圖1 浸泡溫度及浸泡時間對糯米吸水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oak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glutinous rice
由圖1可知,浸泡2 h內,渝香糯1號的吸水率顯著增加,水溫越高吸水率越大。浸泡2 h時,其在15 ℃、25 ℃和35 ℃的吸水率分別是21.79%、25.77%和27.24%。2 h以后,吸水率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緩慢增長。渝香糯1號在不同水溫下的飽和吸水時間和飽和吸水率分別為35 ℃、10 h,34.82%;25 ℃、12 h,34.86%;15 ℃、14 h,34.38%。
達到相同的吸水率條件下,溫度35 ℃,雖然浸泡時間稍有縮短,但是生產成本升高;溫度15 ℃,浸泡時間有所延長,因此渝香糯1號以浸泡溫度25 ℃,浸泡時間12 h為佳。
蒸煮時間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見表2。
表2 蒸煮時間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cooking time on sweet rice wine quality
由表2可知,渝香糯1號蒸煮50 min糊化不完全,基本無發(fā)酵液浸出,并長出0.5 cm左右的霉菌菌絲;蒸煮80 min,甜酒釀發(fā)酵感官評分及酸度稍有下降,糖度無明顯差異。蒸煮70 min的甜酒釀,其糖度為27.19 g/100 g,酸度為0.77 g/100 mL,感官評分為92分。因此,渝香渝1號的最佳蒸煮時間為70 min。
適宜的發(fā)酵溫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11],發(fā)酵溫度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結果見表3。
表3 發(fā)酵溫度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sweet rice wine quality
由表3可知,4種發(fā)酵溫度條件下甜酒釀的感官評分和糖度均以35 ℃最高。酸度隨發(fā)酵溫度的增高而逐漸增加,35 ℃和38 ℃酸度無差異。結果顯示,渝香糯1號的發(fā)酵溫度以35 ℃為佳。
甜酒釀的生產是糯米淀粉在霉菌的作用下先轉化為糖,再由酵母菌將糖轉化為酒精,并形成甜酒釀獨特香味的過程[13]。發(fā)酵時間對甜酒釀品質影響結果見表4。
表4 發(fā)酵時間對甜酒釀的品質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sweet rice wine quality
由表4可知,發(fā)酵45~50 h,甜酒釀的酸度呈逐漸增加趨勢;發(fā)酵50~60 h,甜酒釀的酸度基本保持穩(wěn)定,這與劉昭明等[14]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糖度隨發(fā)酵時間的延長呈逐漸降低趨勢。發(fā)酵50 h的甜酒釀的感官評分最高為94分,糖度為27.05 g/100 g。結果表明,渝香糯1號甜酒釀的發(fā)酵時間以50 h為宜。
接種量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較大,接種量低,發(fā)酵升溫慢,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接種量高,發(fā)酵升溫快,甜酒釀口感差,并且有苦味[16]。接種量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見表5。
表5 接種量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inoculum on sweet rice quality
由表5可知,接種量>0.4%的甜酒釀,其酸度隨著接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糖度則隨著接種量的增加而降低。感官評分和糖度均以接種量0.4%最高,其感官評分為95分,糖度為27.75 g/100 g,綜合結果表明,渝香糯1號甜酒釀的最佳接種量為0.4%。
結果表明,渝香糯1號甜酒釀最佳發(fā)酵工藝參數為浸泡溫度25 ℃、浸泡時間12 h、蒸煮時間70 min、發(fā)酵溫度35 ℃、發(fā)酵時間50 h、接種量0.4%。在此最佳條件下,甜酒釀的感官評分為95分,酸度為0.48 g/100 mL,糖度為27.75 g/100 g。
甜酒釀是純糯米發(fā)酵,不經酒精勾兌和蒸餾處理的低度飲品,有著廣泛的市場開發(fā)潛力。本實驗對高產糯稻—渝香糯1號甜酒釀的發(fā)酵工藝參數進行了研究,揭示了渝香糯1號甜酒釀發(fā)酵工藝參數對甜酒釀品質的影響,為渝香糯1號甜酒釀的大生產提供了技術依據,并對渝香糯1號的推廣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
[1]劉婧竟,喬發(fā)東.國內外甜酒曲研究進展[J].中國釀造,2010,29(9):21-24.
[2]朱海泉,魯海波,王龍祥.甜酒曲的開發(fā)與研究進展[J].山東食品發(fā)酵,2012(2):49-52.
[3]汪建國.黃酒的營養(yǎng)價值及保健功能[J].中國釀造,1998,17(6):34-35.
[4]丁國祥,趙甘霖,張長偉,等.釀酒糯高粱親本系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組份的配合力分析[J].種子,2011(12):14-15.
[5]劉茂柯,唐玉明,任道群,等.釀酒高粱籽粒釀造釀造性能的比較[J].中國釀造,2012,31(11):116-119.
[6]周桃英,李杏元,劉紅煜,等.甜酒釀生產工藝的優(yōu)化研究[J].中國釀造,2009,28(9):134-136.
[7]林 巧.苦蕎糯米甜酒釀造工藝的研究[J].中國釀造,2013,32(5):41-46.
[8]楊 勇,陳衛(wèi)平,馬 蕤.甜酒釀營養(yǎng)成分分析與評價[J].中國釀造,2011,30(6):182-184.
[9]王福榮.釀酒分析與檢測[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10]劉茂柯,唐玉明,任道群,等.釀酒高粱籽粒釀造性能的比較[J].中國釀造,2012,31(10):111-114.
[11]任道群,唐玉明,姚萬春,等.高蛋白酵母菌株S4.107 生長特性研究[J].釀酒,2006(9):50-52.
[12]張宿義,許德富.瀘型酒技藝大全[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
[13]趙 翾,李紅良,黃志斌.響應面法在枸杞黑米酒發(fā)酵工藝條件優(yōu)化中的應用[J].食品工業(yè),2011(1):73-76.
[14]劉昭明,蔣世云.糯米甜酒發(fā)酵過程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釀酒,2001(5):59-61.
[15]張 偉,周 巍,程淑梅,等.高產酒精酵母SP-48 的基本生理特性研究[J].釀酒,2004(3):22-25.
[16]魯永強,王文磊.甜酒釀的制作與發(fā)酵控制[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7(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