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賽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關鍵詞:六小組;四環(huán)節(jié);雙主體;小組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3-024-1
長期以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模式在普遍意義上還沒有擺脫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套路,教學方法上知識講授多于能力培養(yǎng),被迫多于主動,灌輸多于啟發(fā),忽視交流合作、主動參與、實踐探究等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不利于學生自主發(fā)展與獨立人格意識的形成,制約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同步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無法照顧到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這種授課方式往往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產生兩極分化,使不少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獐溝中學的“五糧課”能夠克服這種缺點,運用“六小組,四環(huán)節(jié),雙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學定教,教學合一,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不少失去學習信心的學生,重新找回了自信。
一、“六小組”的基本內涵
六小組就是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組6到8人,以小組活動為基本的教學形式,學生在小組中,有明確責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標,每一組內培訓一個善于協(xié)調并有責任心的小組長,負責分配組員的任務和責任,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把按個人記分改成按小組記分,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
二、“六小組”解決的問題
1.通過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和綜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重點是聽、讀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2.運用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到講臺的評講能夠使學生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與人共事的意識和能力。
三、“六小組”學習的過程
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將“五糧課”分為學、議、講、練四個環(huán)節(jié)。
1.學。
每節(jié)課安排學生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預習新的知識。老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的過程中滲透“自教”或“互教”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群體中,總有一部分本學科的學習尖子,利用他們來互教互學,常能起到老師所起不到的作用。
2.議。
老師向學生提出任務,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fā)表意見,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huán)節(jié)是“五糧課”的重頭戲,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對老師布置的問題進行討論,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開展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坝懻摗边@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聽讀理解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培養(yǎng)在真實環(huán)境中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3.講。
講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各小組將討論的結果拿到講臺上展示。學生感到新鮮,教學氣氛更熱烈,更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思考探索合作的積極性會更高,而且上黑板講的學生本人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4.練。
老師根據教學的內容提供練習,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梢赃M行組內或組間批閱,得出各小組的積分。
學、議、講、練,作為一堂課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應該得到完整的、不拘形式的、靈活機動的落實。
四、“六小組”應注意的問題
伴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小組學習中的問題,如學生的合作不主動,許多學生只顧自己思考,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地討論和合作,沒有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有的學生的參與不全面,出現(xiàn)小組中個別成員承擔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討論任務,而某些成員無所事事等局面。因此筆者認為“六小組”的學習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合理分組。
分組要合理搭配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如果是8人合作小組,一般以兩個優(yōu)等生,兩個學困生和四個中等生為主要構成原則。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學生。教師要動態(tài)化變更小組成員,活潑合作學習的氣氛。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小組成員的性別、能力、原有成績、性格特征、智力差異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重新分組。
2.科學評價。
教師要把握好小組討論的評價標準,在不忽視對個人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基礎上,側重于集體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只要發(fā)言精彩,小組紀律好,就能得“掌聲”,匯報交流有亮點,成員團結又合作,就能得到“掌聲”,小組評價,提高了小組討論的執(zhí)行效果。
3.雙主體的體現(xiàn)。
小組學習中,教師是某個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和“服務者”等多種角色,教師要有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數(shù)、手下有情。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服務的主體。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全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興趣也就大大地加強了,學習效率也隨之改善和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如能結合學生實際加以應用“五糧課”的教學模式,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