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 陳和心
注重方法訓練提升學生課內外文本閱讀能力
◎福建省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陳和心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培養(yǎng)養(yǎng)成閱讀動筆習慣,提升學生分析感悟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方法,講究閱讀效率;提升教學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制訂有效機制,促進閱讀習慣養(yǎng)成,讓學生廣泛而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閱讀;習慣;方法;視野;機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要求小學生六年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145萬字。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拓展和延伸,是課堂之外的語文學習,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必將對學生獲取多元信息,開拓視野,豐富學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合理科學地進行閱讀指導,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那么,教師應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指導,引領學生自主走進讀本,我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小學生閱讀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教師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引導、鼓勵、強化學生養(yǎng)成“動筆讀書”的好習慣,以提高閱讀效率。所謂“動筆讀書”,就是指一邊閱讀一邊用特定的符號在文本中作批注和做讀書筆記,或圈點勾畫重點詞句,或標注感受,或大膽質疑,或摘抄好詞好句,或寫心得體會等。與文本進行深度的對話,在書中留下自我閱讀的印跡。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動筆做批注。(1)文字批注。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在字里行間用簡短的文字寫下自己閱讀文本后的體會、評論、質疑等。(2)符號批注。批注符號有畫線(單橫線、雙橫線、波浪線)、括號、圈、點、三角號、問號、感嘆號等,這些符號形式多樣,卻又簡單明了,便于應用、交流和記憶。特別適用于低年級的學生。如,簡單的圈圈畫畫點點,像圈圈易錯的字,畫畫喜歡的句子,標標句子的序號等等。在課堂上,我重視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慣用符號,形成習慣。如,重點句子畫橫線,關鍵詞語下標“△”,有疑問的地方標上問號,精彩的地方標上感嘆號等。(3)標題批注。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文本空白處用小標題的形式列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段落提綱等,并教給擬定小標題的方法:用簡明扼要的語句概括出段意來做小標題;摘出該段最能表達中心的短句或詞語作小標題。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然后進行有效的閱讀。如教學《爬天都峰》,課前預習導學案的設計,我是這樣設計的:標出自然段;勾畫生字新詞;圈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并通過查找工具書等方式解決;思考課文講什么內容,在不明白處標記號;搜集天都峰的資料并圈畫重點。在第六、七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我”是怎么爬天都峰?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第六、七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在旁邊寫上體會。準備交流。
生:“奮力”“攀著鐵鏈”“手腳并用”體現(xiàn)“我”爬山的艱難,要不怕困難拼盡全身力氣向上攀登。
生:“終于”是經過“奮力”的結果,這個詞使我體會到攀登高峰的辛苦和上山后的喜悅。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很認真地邊讀邊動筆,并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這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這種讀書習慣真好,希望同學們在課外閱讀中也能保持。
又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文中作者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然后按順序再細讀課文,用簡短的語句給各部分加小標題。經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歸納出如下五個小標題:深切的懷念;談《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
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動筆讀書的閱讀習慣,不但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還能提高讀者的分析感悟能力,為終身閱讀打下良好基礎。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恰當?shù)姆椒ǎ词褂醒劬Φ牟W者,也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币虼耍處熞龑W生根據讀物的內容、自己讀書的目的、興趣和理解程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通讀、精讀、略讀、選讀、復讀、默讀、誦讀、泛讀、瀏覽等,靈活自助。
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不但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而且有助于理解與思考,提高閱讀效率。除詩歌以外,一般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書籍等多用此法。閱讀報刊時一般先通讀,即快速瀏覽報紙全貌,了解大致內容,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再有選擇地細讀。如果搜集資料,則可以采用泛讀和速讀的方法,從而提高查找資料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
閱讀一篇名篇佳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按“粗讀—精讀—誦讀”這一程序嘗試進行。首先讓學生粗讀全文,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脈絡層次。然后讓學生潛心細讀,質疑解惑,深入思考,揣摩重點段落語句,領會思想感情和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熟讀成誦,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帶著情感、帶著欣賞去讀,特別那些文質兼美的段落更要達到熟讀成誦,還可以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等,使之變成自己的語言,以便在寫作描寫需要時可信手拈來,靈活應用。教師可充分利用閱讀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熟悉和貫徹“粗讀—精讀—誦讀”這一個閱讀程序。
如教學五年級的《桂花雨》,教師可設計這四大閱讀步驟。
(1)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獨立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對故鄉(xiāng)的哪些景致懷念?
(2)細讀課文,領悟寫法: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作者思鄉(xiāng)愛鄉(xiāng)之情呢?默讀課文,邊讀邊在相應的地方圈畫批注,并體會作者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方法,
(3)感情朗讀,熟讀成誦:學生隨音樂感情朗讀全文,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多讀幾遍,熟讀成誦。
(4)課堂提升,當堂模練:幾十年后,也許你也會漂泊異鄉(xiāng)。當你思念家鄉(xiāng)時,你會想起什么?一處風景、一件往事或是一個伙伴?試用一段話寫寫自己的感受。
又如閱讀一本精深著作,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看看作者簡介、名家導讀、序言、目錄等,了解一下全書主題和宗旨,弄清該書的大致結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費解的地方,則不必停留,更不能灰心放棄,只需忽略而過繼續(xù)閱讀下去。因為你可以理解的部分,會讓剛才讀來晦澀難懂的地方,變得明朗。
總之,讀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不同文體的課外讀物所選擇的閱讀方法更是有所不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引領,讓學生掌握并靈活應用各種讀書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閱讀效率。
語文書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優(yōu)秀文章。因此,每一篇課文都是各種課外知識的綜合,都有課外閱讀的機會。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以課本為出發(fā)點,有計劃地做好課前或課后的閱讀引領,在課前課后激發(fā)鼓勵學生閱讀有關知識,拓寬學生視野,讓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比翼齊飛”。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多變地選擇相應的引領方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樣的閱讀引領,要求教師有較深的文化底蘊,需要講究技巧。
教學《草船借箭》,我采用了“粉絲崇拜,爭睹風采”的閱讀引領方式。我提前向學生充分展現(xiàn)諸葛亮這一神奇人物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他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他三氣周瑜空城之計,一謀連一謀,一計接一計,計無虛發(fā),謀無不中。他是誰?他就是三國時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這單元我們就要學習關于他神機妙算的一篇課文《草船借箭》。你們想了解他嗎?他有哪些故事?請閱讀《三國演義》?!甭犃私處煹囊环?,學生對諸葛亮的崇拜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都迫不及待地去借閱。教師還可提醒學生細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為課文學習打下鋪墊。教學《少年閏土》時,我采用了“巧設懸念,激發(fā)興趣”的閱讀引領方式。我先課件出示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的圖片,讓學生猜猜他們倆的關系。在學生知曉真相后的一片唏噓聲中,我開始激發(fā)學生:“看,多么健康、聰明、可愛的少年閏土啊,可是后來,卻完全變了,變得神情麻木、寡言少語。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嗎?請閱讀魯迅先生寫的《故鄉(xiāng)》。”學生的好奇心在瞬間被激起,閱讀的欲望如潮水般漲涌。
此外,例如教學《豐碑》《金色的魚鉤》,可要求學生讀讀紅軍長征的故事;教學《魯濱遜漂流記》《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薦一些外國名著讓學生閱讀;教學《詹天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可引導學生課前去搜索閱讀相關人物傳記及歷史背景等。通過有目的的閱讀引領,讓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到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活動,既鞏固和提升了課內知識,又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
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制定一些有規(guī)律性閱讀計劃,保證學生有效的閱讀時間,促使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如教師把課外閱讀當作課堂教學一部分,為學生形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搭建平臺,激勵學生有效閱讀。充足的閱讀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我把課外閱讀當成語文作業(yè)的一種,雷打不動地每天晚上布置一個“看書半小時”的作業(yè),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養(yǎng)成了與書相伴,與書為友的好習慣。我每周充分利用說話課、自習課、校本課程以及課外時間,讓學生集體閱讀課外書籍或交流讀后感,讓他們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讀書的樂趣,享受書海中沖浪般的快感。
除了制定閱讀計劃外,創(chuàng)建有效評價機制。因為有目標,所以更努力;因為得到認可和贊許,所以更加自信。根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上開展讀書交流會、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根據比賽的結果,評選“閱讀之星”“演講才子”“小作家”等。讀好書,好讀書,教室的一角有“閱讀擂臺賽”記錄本,學生根據自己讀書的情況,在表格內填寫自己所讀書目,每月公布讀書前十強,給予表揚獎勵,促進學生持之以恒的閱讀。我還要求學生在讀書時,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名言警句,定時在班級閱讀匯報課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這種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質量。這樣,為學生搭建展示閱讀的平臺,創(chuàng)建有效評價機制,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有所得的樂趣,檢驗讀的成果,發(fā)現(xiàn)讀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進步。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內外文本的能力。教師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廣泛而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