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杰 甄新娟
(新疆昌吉方匯水電設計有限公司 新疆 昌吉 831100)
淺析中葛根水庫工程河床覆蓋層壩基強夯處理
劉通杰 甄新娟
(新疆昌吉方匯水電設計有限公司 新疆 昌吉 831100)
中葛根水庫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77.63m,河床壩軸線至至上游圍堰之間覆蓋層厚度一般為11~17.5m,為縮短建設周期,降低工程造價,經(jīng)過全面的研究論證,決定保留河床覆蓋層作為堆石壩體基礎,為了處理好保留區(qū)覆蓋層,滿足大壩基礎要求,經(jīng)驗就決定采用強夯處理措施,以提高壩基的承載力及密實度,強夯點呈梅花形布置,先點夯,后滿夯。為了檢測強夯處理效果,進行了干密度及物探試驗等項目的檢測,結果表明:覆蓋層0~6m范圍內(nèi)加固效果明顯,干密度提高較大,地基承載力明顯提高。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河床覆蓋層;強夯;物理力學指標
中葛根水庫位于奇臺縣中葛根河出山口處。水庫設計總庫容1364.84×104m3,最大壩高77.63m,地震烈度為Ⅷ度,為中型Ⅲ等工程,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fā)電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工程。
河床壩基寬約20~30m,河床標高1526~1530m,第四系覆蓋層厚11~17.5m,巖性為質(zhì)地均一的砂礫卵石土,表層實測天然密度為2.1~2.26g/cm3,室內(nèi)試驗最大干密度為2.29g/cm3,相對密實度為0.69~0.84。平均為0.76。屬密實狀態(tài)。抽水試驗砂礫卵石覆蓋層的滲透系數(shù)為36.32m/d。
河床第四系地層實測地震壓縮波速隨深度的增加而加大,在0~6m深度范圍內(nèi),地震剪切波速Vs=300~400m/s,在6~12m深度范圍內(nèi),Vs〉500m/s,埋深在12m以下壓縮波速一般大于800m/s。在垂直剖面上無顯著的低速異常帶,因而可推斷第四系覆蓋層中無軟弱夾層。且?guī)r土的密實度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該地層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劃分,屬Ⅱ類建筑場地,中硬場地土。根據(jù)表層巖土的天然密度測試以及地震物探提供的動力學參數(shù),河床第四系覆蓋層可作為壩基使用。
在順河地震地質(zhì)剖面上,地震物探未發(fā)現(xiàn)顯著的深槽,河床基底橫向呈園弧形。由于基底巖性的差異,在壩軸線前約100m,系安山質(zhì)火山角礫與橄欖玄武巖的分界線,由于火山巖的接觸蝕變,加之河水的侵蝕,基底下切變深,第四系礫卵石覆蓋層的埋深最大達20余米。
河床壩基的基底巖體為質(zhì)地均一、堅硬完整的巨厚層塊狀微風化安山質(zhì)火山角礫巖,系良好的壩基巖體,根據(jù)ZK4、ZK2鉆孔壓水試驗表明,透水率〈5lu的界線的埋深為25m,即1505m高程。最大為47.1m,約1481.8m高程,其縱深之所以較大,可能與脆性巖體節(jié)理發(fā)育相對頻度較低,但延伸遠,開口度大的固有特性有關。按壩區(qū)節(jié)構面的組合特征分析推測,壩基無深層不穩(wěn)定的滑動面存在。
河床覆蓋層厚11~17m,天然濕密度2.24,天然干密度2.18,相對密度0.76.經(jīng)分析確定僅在趾板處挖除覆蓋層,將趾板座在基巖上,其余的壩體可直接座在河床覆蓋層上,在填筑壩體之前,對河床覆蓋層表層1m厚進行清理推平,進行強夯處理,再進行碾壓。
壩基河床沉積物以砂卵石為主,夾含漂石和沙層,其相對密度在0.75~0.8,設計不予挖除,采用強夯處理,強夯施工指導參數(shù)為夯擊能不小于300tm,夯點間距為3.5~4m,平均擊數(shù)為9擊,分三序間隔施工,一序夯點用1.5m左右直徑的沖擊錘施工,夯擊能300t,擊數(shù)為10擊,以提高夯擊壓強,增加強夯加固深度;二序夯點用直徑2m左右平錘施工,夯擊能300t,擊數(shù)8擊;三序滿夯,夯擊能160t。根據(jù)實際地形條件,岸邊坡度較緩,邊排距邊坡的距離控制在4.0m,邊排與坡4.0m范圍采用滿夯。
河床壩基砂礫層經(jīng)過強夯處理后,經(jīng)現(xiàn)場復核,主要是對處理后的壩基開挖進行現(xiàn)場檢查,不同深度進行相對密度試驗,順河向布置了兩條物探面波剖面。
4.1 試驗檢測分析
處理后的壩基0~6m強夯的效果明顯,6m以下肉眼很難鑒別,本次共取樣65組進行了相對密度試驗。
從試驗成果來看,壩基砂卵礫石經(jīng)強夯處理后表層相對密度可達0.87~0.95。經(jīng)過強夯后的壩基相對密度均大于0.85。
4.2 物探成果分析
(1)壩基左岸剖面
①-60~-40m之間,0~3m橫波在250~300m/s,3~12.5m橫波在320~400m/s,12.5m以下橫波在400~600m/s;
②-40~0m之間,0~4.5m橫波在250~300m/s,4.5~6.5m橫波在250~320m/s,6.5~12m橫波在320~400m/s,12.0m以下橫波在400~500m/s;
③0~80m之間,0~5m橫波在180~250m/s,5~6m橫波在250~320m/s,6~9m橫波在320~400m/s,9~11m橫波在400~500m/s。11~14m橫波在500~600m/s,14m以下橫波在600~950m/s。
(2)壩基右岸剖面
①-60~-40m之間,0~4m橫波在240~340m/s,4~6m橫波在340~390m/s,6~9m橫波在390~490m/s,9~14m橫波在490~700m/s,14m以下橫波在700~1150m/s;
②-40~20m之間,0~5m橫波在240~340m/s,5~6m橫波在340~390m/s,6~9m橫波在390~490m/s,9~12m橫波在490~700m/s,12~25m橫波在440~500m/s;
③20~80m之間,0~6m橫波在240~340m/s,6~6.5m橫波在340~390m/s,6.5~9m橫波在390~490m/s,9~11m橫波在490~590m/s。11~15m橫波在590~740m/s,15m以下橫波在740~940m/s;
④80~120m之間,0~8m橫波在240~340m/s,8~10m橫波在340~390m/s,10~25m橫波在390~490m/s。
通過物探分析可看出,除左岸極個別段表層橫波速度小于250m/s,其他部位均大于250m/s,場地為中硬場地、密實,表明強夯效果明顯。
面板堆石壩河床覆蓋層在堆石區(qū)內(nèi)能否利用,關鍵取決于覆蓋層的結構組成是否滿足滲透穩(wěn)定的條件,覆蓋層的變形模量及密實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根據(jù)對中葛根水庫工程覆蓋層強夯處理,通過檢測及監(jiān)測資料的分析,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1)河床覆蓋層記過了漫長地質(zhì)年代的沉積,經(jīng)過強夯處理來提高覆蓋層的密實度,影響范圍在數(shù)米之內(nèi)。經(jīng)過強夯處理,雖然可在填筑前加快沉降變形,提高地基承載力,但對整個大壩的沉降變形影響較小,強夯的夯實力與大壩堆石體的自重相比微乎其微。
(2)河床覆蓋層經(jīng)過強夯處理,滲透變形有所降低,但由于河床覆蓋層在大壩蓄水后一般都處在侵潤線之下,滲透性對覆蓋層來講要求不會太高,所以覆蓋層經(jīng)過強夯處理對滲透性影響較小。
(3)中葛根面板堆石壩河床覆蓋層主要是砂礫石,根據(jù)對施工期監(jiān)測資料的分析,在其重荷載高壓作用下的流變量較小,變化規(guī)律明顯,這與砂礫石堆石壩的流變變化規(guī)律是一致的。
通過對中葛根水庫工程覆蓋層強夯處理、檢測及監(jiān)測成果分析和以往堆石壩保留覆蓋層的經(jīng)驗,在修筑面板堆石壩時保留河床覆蓋層,對堆石體的沉降變形影響較小,覆蓋層的沉降變形在施工期中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對于高面板堆石壩,保留原有覆蓋層作為壩基,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強夯措施雖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影響范圍也是有限的。
中葛根水庫是一座壩基經(jīng)過強夯處理后,建造在覆蓋層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建成至今運行狀態(tài)良好,觀測數(shù)據(jù)與設計計算值相近。這表明,只要采取正確的設計思路和工程措施,在河床覆蓋層上建造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是可行的。通過對中葛根水庫工程建造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實踐,已取得了許多成功經(jīng)驗,為在河床覆蓋層上筑高混凝土面板壩的進一步發(fā)展做了有益的探索,也為其他類似工程的建設提供借鑒作用。
TV551.4
A
1673-0038(2015)37-0351-02
20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