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龍國祥藏品文章《讀張大千<谷口人家>隨筆》在本刊3月號刊載后,引起讀者和藏友們的廣泛關注,并通過本刊與龍國祥先生互動交流,分享收藏心得。應讀者和藏友要求,并征得龍國祥先生本人同意,本刊將繼續(xù)刊發(fā)他的藏品文章和收藏背后的人生點滴。
作者簡介:王中信,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鑒賞家、鑒定專家;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特約鑒定專家;甘肅電視臺《百姓、經(jīng)濟、收藏》資深文物、藝術品顧問。
2013年9月1日,在由廣州荔灣區(qū)委宣傳部、區(qū)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廣州文化公園展覽中心舉辦的“中國名家書畫古董收藏品博覽會”上,江西籍收藏世家龍國祥先生送展藏品“山水農(nóng)耕圖雕塑蓮子缸”讓參觀者都為之震撼。這是一件讓許多收藏界朋友夢寐以求的藏品,也是一件存世極少、罕見的清朝乾隆時期官窯品。很多業(yè)內(nèi)人士、鑒藏家、鑒定專家都慕名前來一睹此件稀世珍品的芳容。本人應邀會同李知宴、呂長生、馬秀銀、蔡國聲、張如蘭等幾位鑒定專家以及中國文物鑒定公司的同仁們一同參加此次展會。會上,李知宴老師對此件雕塑蓮子缸贊不絕口,稱此缸是雕塑瓷中的精品、上乘之作;馬秀銀老師認為是難得一見的真品;筆者也認為是一件稀世之寶。
雕瓷工藝興于乾隆年間,工藝有圓雕、捏雕、鏤雕、浮雕等,題材以反映當時民間生活為主。此件作品在瓷胎上進行浮雕及堆雕,使得這種特殊的瓷器裝飾更生動活潑,圖案富有立體感。
這口缸為傳世收藏。在“文革”時期,藏家為不被“破四舊”,冒著掉腦袋的生命危險保護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在反動派來到龍國祥家抄家前,他的奶奶就將這缸內(nèi)涂上紅色油漆、在缸口涂上綠色油漆,并在四周放棉絮用竹筐包裹起來,當作米缸來用,存放日常生活物資,才得以保存。
據(jù)相傳記載:在清朝末年,該缸曾經(jīng)受過戰(zhàn)亂洗禮,很多人曾用生命保護了這口缸。至今缸體乃留有幾處戰(zhàn)爭帶來的煙火,清晰可見(見圖1)。
2012年年初,朱氏皇室后裔、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元青花研究所理事、臺北大學考古研究客座教授朱鐵權先生前往鑒定,發(fā)現(xiàn)這件稀世寶物是戰(zhàn)亂時期從達官貴人家中流落于民間的,是一件絕代孤品,隨即用專業(yè)鑒定儀器觀看到缸體通身描有撒金粉,更顯高貴。朱教授臨走時特意交代將缸口及油漆洗掉,讓它恢復歷史原貌,現(xiàn)已將油漆清洗(見圖2)。
《山水農(nóng)耕圖雕塑蓮子缸》是一件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雕塑瓷。雕工通過用三維立體式的雕塑手法將人物和動物活動情景雕繪,集中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cè)面。全缸雕刻場面浩大,內(nèi)容極為豐富。藝術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廣泛而細致地雕了各種復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渡剿r(nóng)耕圖雕塑蓮子缸》這一不朽杰作,無論從構圖藝術價值還是從歷史價值而言,皆堪稱國之瑰寶。
《山水農(nóng)耕圖雕塑蓮子缸》高31.7cm,口徑42.5cm,底徑27cm,其中計有人物、牲畜、鳥類、房舍、樓閣、樹木、山水等。此缸為古風俗雕刻作品,屬傳世藝術雕工名作,是中國瓷藝雕塑史上著名山水農(nóng)耕民俗的作品之一,俗稱瓷雕中的清明上河圖。不但雕工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品以浮雕和鏤空雕形式,采用散三維立體式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缸中人物,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動物、樹木,非常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設計都很巧妙(見圖3、圖4)。
雕刻史上像《山水農(nóng)耕圖雕塑蓮子缸》的類似題材作品不多,能用如此大膽的描有撒金雕刻技法,少見,而且存世量極少。該件算是孤品僅存。而全缸通體描有撒金,更顯它的古典、高雅、大氣,應是乾隆盛世時期達官貴人所用。
經(jīng)過眾多學者、藝術大師、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xiàn)藏這件是清乾隆官窯雕塑《山水農(nóng)耕圖雕塑蓮子缸》的原作。其作品出自于清乾隆時期杰出的名人之手。它以廣闊的畫面刻繪了乾隆盛世農(nóng)民農(nóng)耕時節(jié)繁榮的社會景象。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全缸的房屋樓閣和樹木繁多姑且不說,僅僅就雕刻的人物和動物而言,就有幾十個,他們中間有種田的農(nóng)民、擺渡的船夫、做生意的商人、婦女盼家人回歸、兒童騎牛、獵戶打獵等人物形象??梢哉f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這些充分顯示了當時生活的繁榮??梢?,當年設計者雕塑師是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和高度的生活觀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件超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杰作。
實際上,當年設計者不僅僅是詳實而又真實地描繪了河流、樓閣、煙雨亭、兩岸的風光,而且運用了高超的三維立體藝術雕刻手法,發(fā)掘和表現(xiàn)了生活中的戲劇和詩,似乎讓人有進入了仙境般的感覺,以及對當時人民生活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贊美。所以,它不是單純的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
藝術家通過這故事雕繪寫意,使整個瓷雕作品再次形成了一個熱鬧而緊張的高潮,三維空間立體的雕藝呈現(xiàn),避免了平鋪直觀。同時,也是發(fā)掘和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戲劇和詩句,把平凡的生活變成了動人的藝術。它的藝術構思,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雕塑方面的重要特點,來處理構圖方式,這種手法更具有靈動性。樹木上下,房屋里外,人物動作,飛禽鳥獸面面俱到。藝術家的觀察和表現(xiàn)物象的能力和技巧,實在是驚人的,它跳出焦點透視的局限,根據(jù)主題的要求和藝術的規(guī)律,虛實、節(jié)奏巧妙組織場景,上下左右的距離,層次分明更好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此外,它也將廣闊的生活畫面和壯麗的山河景象有頭有尾地表現(xiàn)出來,充分地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魅力。
此件瓷缸出現(xiàn)的人、動物、山石、鳥、樓閣等圖案,采用了雕、剔、鏤、堆各種手法,深入淺出,表里結合,刀法老到,技藝嫻熟,使人物及動物形態(tài)逼真、肢體準確,山水雕刻得活靈活現(xiàn),每個人物和動物、山石、樹木展示出不同的形態(tài)??v觀此缸,非常有藝術性,體現(xiàn)了我國清代雕瓷的極高水平。
此件雕塑蓮子缸得到了李知宴、呂長生、馬秀銀、蔡國聲、張如蘭等專家的鑒定,在此謹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