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和解與寬?。汗室鈧Γㄝp傷)和解案件的審查逮捕

      2015-04-13 19:46:35黃海波李銀煥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5年1期
      關鍵詞:刑事和解故意傷害

      黃海波 李銀煥

      內(nèi)容摘要:由于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多發(fā)生在特定當事人之間,雙方真誠和解的可能性和真實性得到較充分保障,因而成為司法實踐中刑事和解適用率最高的罪名。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部門在審查達成刑事和解的故意傷害(輕傷)案件時,要以事實證據(jù)為基礎,考量犯罪嫌疑人認罪態(tài)度、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實性等因素,審慎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逮捕決定。

      關鍵詞:故意傷害 輕傷 刑事和解 諒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程序運行中,被害人和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認罪、賠償、道歉等方式達成諒解后,國家專門機關不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責任或者對其從輕處罰的一種案件處理方式。作為“被害人中心主義”刑事政策的產(chǎn)物,刑事和解體現(xiàn)出刑事訴訟從以被追訴人為中心走向以被害人為中心的特征。刑事和解兼顧被害人、被追訴人和社會利益的多元平衡,關注社會關系的平復和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因而不僅為法律所確認,也被公眾所認可。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刑事和解適用得當,能切實保護當事人權(quán)益,降低司法投入,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但刑事和解一旦被誤用、濫用,有可能傷及個體正義和社會正義。下文以故意傷害(輕傷)案件為例,探索刑事和解案件審查逮捕程序的規(guī)范化路徑,以期對刑事司法實踐有所裨益。

      一、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刑事和解的現(xiàn)狀和適用分析

      (一)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刑事和解的現(xiàn)狀

      2014年1-9月份,廣東省深圳市某區(qū)人民檢察院共受理審查逮捕故意傷害類案件98件116人,其中批準逮捕79件90人,不批準逮捕19件26人。在不批準逮捕案件中,屬于刑事和解后沒有逮捕的社會危險性而不捕的有9件15人,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刑事和解率為12.9%(以人數(shù)計),刑事和解不捕案件占所有故意傷害不捕案件的57.7%(以人數(shù)計)。

      從達成刑事和解的故意傷害案件看,主要存在以下特點:一是多發(fā)生在鄰里、同事、朋友等之間,屬于熟人犯罪,當事人能即時達成和解,犯罪嫌疑人能夠真誠悔罪;二是多因口角、醉酒、財產(chǎn)分割等平?,嵤乱鸫蚨?,但能夠及時終止,沒有引發(fā)更大矛盾糾紛或者造成更大后果;三是隨意突發(fā)性強,多屬于偶發(fā)、激情犯罪;四是犯罪嫌疑人多為男性,文化水平偏低,自我約束和控制力較弱。

      (二)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和解不捕的適用分析

      《刑事訴訟法》確定了刑事和解適用案件的范圍,其中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因為多發(fā)生在特定當事人之間,雙方真誠和解的可能性和真實性得到較充分保障,因而成為司法實踐中刑事和解適用率最高的罪名,并成為檢察機關以無逮捕的社會危險性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的最典型類案。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黃某與被害人劉某系老鄉(xiāng)。凌晨1時許,兩人在茶餐廳吃宵夜時因喝酒發(fā)生沖突,黃某用啤酒瓶砸在劉某頭部將劉某打倒,經(jīng)鑒定,劉某所受損傷為輕傷。黃某逃離現(xiàn)場酒醒后后悔不迭,與劉某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投案自首。

      本案屬于熟人間犯罪,事后黃某與劉某真誠達成和解,黃某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劉某表示諒解,雙方簽訂的和解協(xié)議最大程度尊重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意愿,被害人得到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雙重補償,表達出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合意,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大幅度降低,應當適用非監(jiān)禁、輕緩化的強制措施,因此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完全符合強制措施的本義。同時,輕傷和解案件本身的特點,也符合不批準逮捕的要求,包括:

      首先,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屬于可公訴也可自訴的輕罪案件?!缎谭ā返?34條第1款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备鶕?jù)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有關故意傷害的量刑指導意見,故意傷害致1人輕傷的,可以在6個月至1年6個月有期徒刑幅度內(nèi)確定量刑起點。從定罪量刑看,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屬于輕罪輕刑案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處刑較輕,屬于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

      其次,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和解基礎較好。較他罪案件相比,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具有其特殊之處,其行為造成的傷害后果較小,大部分輕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是臨時起意,有時被害人也有一定過錯,且大多數(sh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都對各自行為感到后悔,認為產(chǎn)生矛盾沖突實無必要,被害人諒解比較誠摯,犯罪嫌疑人也無蓄謀等故意犯罪的主觀惡性因素,悔罪意識強,不具有其他暴力犯罪的持續(xù)傷害性。

      再次,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后果較輕。因被害人所受損傷為輕傷,在現(xiàn)代醫(yī)療和護理條件下大部分會在短時間內(nèi)痊愈,并不會造成不可逆轉(zhuǎn)的身體傷害和心理創(chuàng)傷,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遠遠小于一般暴力犯罪所造成的后果。

      最后,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間刑事和解,有利于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恢復被犯罪嫌疑人所破壞的社會關系,彌合被害人所受的損害以及恢復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的關系,犯罪嫌疑人也能夠在被害人的寬容和饒恕中真正悔罪,無須背負犯罪標簽,可以順利回歸社會,平抑社會沖突。

      二、故意傷害(輕傷)刑事和解案件的審查逮捕程序

      (一)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和解不捕的條件

      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屬于頻發(fā)多見的普通案件,犯罪嫌疑人社會危險性一般較小,大多數(shù)案件是對個別被害人身心的傷害,對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危害不大,主要是兩個個體的矛盾,在量刑上一般較輕,往往是即判即放,刑期與羈押期間等同,刑罰的懲罰效果并不明顯。而故意傷害(輕傷)案件的和解,重視被害人利益的人性保護,是被害人的心靈獲得慰藉,傷害得到補償,鼓勵犯罪嫌疑人反思悔過,自律地設定自己今后與社會的關系,其社會危險性有效消除,予以羈押已顯多余,甚至會激化矛盾,與強制措施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應當合法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逮捕的必要性問題,能不捕的盡量不捕,能不羈押的盡量不羈押。

      [案例二]田某與宋某某系上下樓鄰居,因房屋裝修問題宋某某上門到田某家門口與田某發(fā)生口角并互相推搡,后田某往屋內(nèi)后退時摔倒在地,右腿骨折錯位,經(jīng)鑒定為輕傷二級。事后雙方達成和解。

      經(jīng)審查,被害人田某患有小兒麻痹癥,骨質(zhì)較常人脆弱,田某所受損傷是宋某某用力推倒所致,還是田某回身到客廳拿工具準備毆打宋某某自己摔倒所致?現(xiàn)有證據(jù)雙方各執(zhí)一詞,沒有查清。雖然雙方和解意思真實、賠償款項已經(jīng)賠付,但是,由于案件事實沒有查清,檢察機關只能以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不批準逮捕宋某某,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而非基于雙方達成和解后以宋某某無逮捕的社會危險性不批準逮捕。也就是說,輕傷和解案件的不捕不能降低證明標準。

      我們認為,在審查逮捕階段,檢察機關應當以事實證據(jù)為客觀依據(jù),考量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主觀要素,慎重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決定。一般情況下,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的故意傷害(輕傷)和解案件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案件事實基本清楚,主要證據(jù)基本確實。刑事和解應以案件事實已經(jīng)基本查明、主要證據(jù)基本確實為客觀前提,只有在基本查明案件事實的情況下,才能啟動刑事和解工作,如案件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即便犯罪嫌疑人罪行很輕,刑事和解亦無從談起。目前刑事法律對刑事和解的客觀條件暫無明確、統(tǒng)一的標準,但在實際操作中大致以基本查明案件事實為最低限度的要求。我國輕罪不起訴的具體要求則是證據(jù)確實充分,以區(qū)別于證據(jù)不足的疑罪從無不起訴原則。但是,在審查逮捕階段,刑事和解對證據(jù)的要求不需要達到起訴的標準,只要滿足“案件事實基本已經(jīng)查明,主要證據(jù)基本確實”這一證明要求就能進行。

      2.犯罪嫌疑人自愿真誠悔罪。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意識是刑事和解的主觀前提,只有犯罪嫌疑人真正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過錯和傷害被害人的嚴重性,刑事和解才有實施的基礎。犯罪嫌疑人真誠認罪意味著犯罪嫌疑人對自己暴力行為的完全否定,無論其認罪是基于愧疚、后悔或者畏懼刑罰,其主觀惡性已經(jīng)大大降低。而刑事和解的目的就是暢通被害人遭受傷害后獲得補償、宣泄感情的通道,雙方當事人在對話和寬恕中促成和解合意,刑罰的教育功能已經(jīng)達到,司法的效率和效果得以實現(xiàn)。

      3.雙方當事人自愿和解。雙方當事人的自愿參與和充分參與是刑事和解的核心。自愿參與原則要求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達成和解的自主性和任意性,充分參與原則要求和解是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積極交流、反復討論、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結(jié)果。和解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是雙方溝通,可以是中間第三人主持,也可以人民調(diào)解組織、行政機關或者司法機關組織。刑事和解必須保證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愿的實現(xiàn),無論任何強勢的一方(可能是犯罪嫌疑人也可能是被害人)使用暴力、威脅、欺騙、引誘等手段迫使另一方讓步妥協(xié),都傾覆了和解的自愿性,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只有在自愿自主的基礎上,雙方當事人才能真摯溝通,主動交流,實現(xiàn)真正的和解和諒解。

      (二)故意傷害(輕傷)和解案件不捕的案件范圍

      被害人作為犯罪后果的直接承受者,其與犯罪嫌疑人達成刑事和解,對犯罪嫌疑人表示諒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犯罪對社會負面干擾的減弱,表明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的減弱,對審查逮捕工作產(chǎn)生積極影響。一般認為,只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且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不大,確有悔罪表現(xiàn),傷害手段和傷害后果較輕,沒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在逃,可以無逮捕的社會危險性對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

      我們認為,下列故意傷害輕傷類案件和解后可以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1)親友、鄰里或者同事之間因瑣事發(fā)生糾紛,雙方均有過錯的;(2)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3)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4)其他適用和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這些案件一般是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致人輕傷,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相對較小,為促進和會和諧,更適宜對犯罪嫌疑人從寬處罰,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

      (三)故意傷害(輕傷)和解不捕案件的例外

      檢察機關審查逮捕是一個綜合考量的過程,各種犯罪情節(jié),包括從重、從輕的情節(jié),法定、酌定的情節(jié)都需要權(quán)衡。其中犯罪性質(zhì)和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是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的最基本因素,片面夸大積極賠償或諒解等罪后情節(jié)的作用,忽視犯罪性質(zhì)和犯罪行為本身的社會危害都是不正確的。因民間糾紛激化引發(fā)的犯罪,因為發(fā)生在特定當事人之間,其社會危害性與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有區(qū)別,在處理時,如果被害人對被告人表示諒解,原則上應從輕處罰,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促成被害方諒解。但是,對于那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的案件、犯罪情節(jié)惡劣、犯罪后果特別嚴重的案件以及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極深、人身危險性極大的案件,即使被告人積極賠償,獲得被害方諒解,亦應批準逮捕。也就是說,要著重考慮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以及因此造成的嚴重社會影響,對是否批準逮捕的社會效果評價不能僅局限于賠償和被害方的諒解。

      [案例三]犯罪嫌疑人徐某在聚眾賭博過程中因懷疑被害人王某作弊并發(fā)生爭執(zhí),賭博不歡而散。徐某即糾集5名犯罪嫌疑人(具體身份不明、均在逃)尾隨王某至偏僻處,持啤酒瓶、鋼管等兇器一擁而上將王某打倒在地,致王某輕傷。在審查逮捕階段,徐某與王某達成和解,賠償了醫(yī)藥費,高額補償了其他損失。

      經(jīng)審查,雖然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并履行完畢,被害人得到經(jīng)濟賠償后確實無意追究犯罪嫌疑人徐某的刑事責任,但是,雙方的和解并非法律意義的刑事和解,而是犯罪嫌疑人徐某為逃避刑事處罰迫不得已選擇的脫身之計。本案因非法糾紛而起,犯罪手段殘忍,共同實施傷害的犯罪嫌疑人眾多,徐某拒不提供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存在串供、威脅被害人等諸多訴訟風險,且徐某在偵查階段態(tài)度惡劣,百般抵懶,拒不供認且拒絕在案卷筆錄上簽名捺印,一直到審查逮捕階段才被迫認罪賠償。因此,犯罪嫌疑人徐某主觀惡性大,社會危險性高,盡管達成和解協(xié)議,仍然有逮捕的必要,應當予以批準逮捕。

      我們認為,下列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即使達成和解,如果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較大,社會危險性沒有消除,都應當予以批準逮捕,包括:(1)雇兇傷人、尋釁滋事、聚眾斗毆等涉黑涉惡,或搶劫、搶奪等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的輕傷案件;(2)損害國家利益或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及被害人眾多、或者使用殺傷性強的兇器、行兇手段殘忍的輕傷案件;(3)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前科,或在服刑、緩刑、假釋及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期間故意犯罪的輕傷案件;(4)同時犯有數(shù)罪的輕傷案件;(5)犯罪嫌疑人拒不認罪的;(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或者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在逃,可能影響案件辦理的;(7)其他不適宜和解的輕傷案件。

      三、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刑事和解的實踐不足與完善

      (一)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刑事和解的實踐不足

      雖然法律確立刑事和解程序,但刑事和解的實踐仍然存在諸多缺憾,主要有:

      1.經(jīng)濟和解為主,有以錢贖罪、以錢買刑之嫌。刑事和解的方式包括犯罪嫌疑人具結(jié)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但在實踐中,刑事和解的方式一般以經(jīng)濟賠償為主,賠禮道歉為輔,其他方式付之闕如。故意傷害輕傷類案件以經(jīng)濟賠償和解結(jié)案,在當下貧富差距較大這一社會背景下,公眾出于對金錢的忌諱和權(quán)力尋租的擔憂,常常質(zhì)疑刑事和解的公平合理性。而客觀存在的經(jīng)濟拮據(jù)者羈押受審、經(jīng)濟寬裕者從輕或者免于處罰的刑事和解現(xiàn)狀,造成了法律適用的差別待遇,因而飽受公眾質(zhì)問和指責,一定程度上損害司法的公正權(quán)威。

      2.缺乏制度約束,和解標準隨意。刑事和解以經(jīng)濟賠償為主,但賠償?shù)臉藴室蛉艘虻囟?,差別甚大,往往是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隨意協(xié)商,沒有約束,刑事和解淪為赤裸裸的討價還價交易,致使和解過程嚴重異化:有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為逃脫法律制裁,不惜采用各種手段甚至通過違法途徑“說服”被害人諒解;有的被害人則因一定程度掌握犯罪嫌疑人命運而由弱勢轉(zhuǎn)為強勢,把刑事和解作為脫貧致富的機遇,要求天價賠償甚至提出許多無理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和解的目的和意愿嚴重背離了刑事和解的本義。

      3.缺乏客觀監(jiān)督,和解真實性大打折扣。由于故意傷害(輕傷)案件的和解過程多種多樣,有的是雙方當事人自主和解,有的有第三人介入,但總體來說,刑事和解缺乏客觀公正監(jiān)督,難以保障和解的真實性,雙方當事人的權(quán)益難以都受到公正保障。而實踐中,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基于辦案壓力、案外因素等諸多考慮,很少積極主動地組織符合條件的故意傷害(輕傷)案件進行調(diào)解,而是要求當事人自行和解,自主協(xié)商,對和解協(xié)議的條款內(nèi)容也僅僅進行程序性的形式審查,沒有進行實質(zhì)性把關,和解的真實性和公正性缺乏保障,和解協(xié)議的執(zhí)行存在重重隱患。

      (二)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刑事和解程序的完善

      1.規(guī)范刑事和解程序。應當在立法上細化刑事和解的適用標準,確定完整刑事和解程序,使刑事和解制度化、規(guī)范化,應當界定刑事和解的啟動條件、當事人權(quán)利義務、和解結(jié)果、和解履行等具體內(nèi)容,以消除實踐中賠償標準不一、賠付方式多樣、調(diào)解主體混雜、和解協(xié)議格式混亂、和解履行不到位等問題。

      2.確認刑事和解協(xié)議的效力。法哲學認為,法律制度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格式化契約,是社會公眾一致認可并共同遵守的契約。從這個意義上說,刑事和解協(xié)議也是契約的一種,其蘊含著當事人地位平等、權(quán)利自主、意思自治、協(xié)商解決等含義,當事人擁有不受契約之外因素限制的參與權(quán)、表達權(quán)和決定權(quán)。因此,真實的和解協(xié)議應當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護,并將協(xié)議實施過程中可能的意外變化因素用協(xié)議條款予以完善。例如,對犯罪嫌疑人違反和解協(xié)議的不履約行為確定懲罰性條款,被害人可以根據(jù)協(xié)議條款提起民事訴訟,獲取民事賠償。

      3.構(gòu)建多元化的賠償機制。部分犯罪嫌疑人因為經(jīng)濟情況窘迫,無法支付被害人提出的賠償,但故意傷害(輕傷)案件本身危害性較小,犯罪嫌疑人又有積極的悔罪表現(xiàn),可以以替代性行為,如社區(qū)勞動、做義工等方式來代替經(jīng)濟賠償,讓經(jīng)濟條件困難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享受通過刑事和解出罪或者從輕處罰的權(quán)利;同時國家可以設立刑事被害人救助資金,對因遭受犯罪而陷入困境又得不到犯罪嫌疑人賠償?shù)谋缓θ私o予幫助。

      4.強化監(jiān)督審查。為避免刑事和解淪為富人脫刑或者金錢交易的工具,需要強化刑事和解監(jiān)督,保證和解的公平公正。檢察機關在審查逮捕過程中,要樹立偵查監(jiān)督意識,審查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實性,慎重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決定;必要時可以召開刑事和解案件聽證會,聽取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所在社區(qū)群眾代表、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意見,增強辦案的透明度,保證決定的客觀正確,并提倡在保障被害人康復費用的前提下多采用非物質(zhì)性和解手段,鼓勵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公開道歉、書面道歉和從事公益勞動等,以使犯罪嫌疑人自新悔罪、真心改過,使被害人以德報怨、真誠諒解,建設和諧社會。

      猜你喜歡
      刑事和解故意傷害
      正當防衛(wèi)與故意傷害的界限
      法制博覽(2021年9期)2021-11-26 01:07:53
      論故意傷害罪入罪標準
      法制博覽(2018年31期)2018-01-22 16:21:03
      論“于歡案”中的正當防衛(wèi)與故意傷害
      故意傷害“輕傷與否”定性共識的刑法質(zhì)疑
      淺談常見涉嫌侵犯人身權(quán)犯罪的界定及相對關系
      故意傷害胎兒之定性問題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48:54
      辯訴交易在我國的冷遇與發(fā)展
      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未來
      論湘西地區(qū)刑事和解制度的適用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35:50
      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與完善
      盐池县| 东丰县| 平陆县| 夏河县| 镇平县| 收藏| 乐平市| 清流县| 通州市| 肃北| 深圳市| 东光县| 上高县| 和平区| 海阳市| 云龙县| 宁乡县| 巩留县| 望奎县| 从化市| 乾安县| 永修县| 旬邑县| 大连市| 遂昌县| 铁力市| 文登市| 云安县| 高清| 大田县| 义乌市| 芜湖市| 界首市| 宣武区| 达日县| 平远县| 云安县| 神木县| 松潘县| 岱山县|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