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穎 王銀萍 徐強 朱讓騰 管敏昌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股骨頸骨折術后應用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64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術后心理狀態(tài)、關節(jié)功能、并發(fā)癥和生活質量。 結果 術后4周,對照組出現壓瘡12例,便秘13例,感染11例;干預組出現壓瘡3例,便秘4例,感染3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2~6.40,P<0.05);兩組術后4周心理狀態(tài)(包括焦慮和抑郁)比較[對照組分別為(43.69±5.47)、(42.34±5.24),干預組分別為(37.26±6.18)、(36.36±4.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0、4.72,P<0.01);兩組術后4周關節(jié)功能比較[Harris 評分對照組和干預組分別為(56.26±8.35)、(64.35±9.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7,P<0.01);對照組和干預組HSS評分分別為(81.33±13.31)、(88.67±12.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9,P<0.05);兩組術后4周活動、睡眠、疼痛、生活自理比較[對照組分別為(37.42±4.62)、(39.62±3.13)、(29.25±3.15)、(29.32±3.14),干預組分別為(41.13±6.73)、(43.34±4.28)、(31.61±3.57)、(32.57±4.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0~3.96,P<0.01)。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fā)癥,改善心理狀態(tài)和關節(ji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股骨頸骨折;并發(fā)癥;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2-0113-03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以及交通的迅猛發(fā)展,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生率隨之增加。研究發(fā)現[1],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3.6%,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股骨頸骨折多是意外原因引起,患者常常會擔心以后會癱瘓在床而拖累家屬,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往往產生消極情緒;同時臥床時間長,患者極易發(fā)生壓瘡、便秘、感染和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2]。為避免患者出現消極心理,減少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我科2010年2月~2014年2月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男29 例,女35例;年齡50~80歲,平均(68.15±16.22)歲,手術與受傷時間的間隔為3~72 h;將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前32例作為對照組,綜合護理干預后32例作為干預組,對照組給予股骨頸骨折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股骨頸骨折部位、手術時間等均具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性別、部位、年齡、手術時間比較
1.2 納入標準
①明確診斷為單側股骨頸骨折并經影像學檢查證實;②擇期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③股骨頸骨折前肢體運動正常。
1.3 排除標準
①治療前關節(jié)功能異常、心理疾病、睡眠障礙者;②雙側股骨頸骨折患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肺、肝、腎等臟器疾病者;④治療前有便秘習慣或因各種原因無生活自理能力者;⑤治療過程中不遵照醫(yī)囑、不按時復診的病例或資料不全者。
1.4 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骨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綜合護理干預,包括(1)心理護理[3]:了解患者思想動態(tài),針對患者不同文化層次、職業(yè)、社會地位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用親切的語言安慰和引導患者,增強其對股骨頸骨折正確認識,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現抑郁和焦慮等心理;(2)體位護理[4]:術后取平臥或半臥位,對肢體長期接觸床的部位墊上軟墊,防止壓瘡,3個月內避免側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股骨頭脫出;6 周內要做到“三防”,即一防過度屈曲和伸直,術后在膝關節(jié)下墊一軟枕;二防內旋,術后穿防旋鞋或做患側下肢皮牽引,保持外展 30°中立位;三防內收,兩下肢間放一軟枕,保持肢體外展位,防健側肢體靠近患肢而過度內收;(3)疼痛護理[5]:術后 24 h內給予自控式鎮(zhèn)痛泵或口服止痛藥以緩解疼痛,期間密切觀察用藥后果,并密切與麻醉師保持聯系;(4)局部護理[6]:觀察傷口敷料情況,保持傷口干燥,以免大小便造成傷口污染,觀察引流是否通暢,引流袋及時更換,做到無菌操作,以免造成逆行性感染;(5)飲食指導[7]:遵循“軟、精、細”的原則,多進食優(yōu)質蛋白食物,宜進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及易消化食物,禁食煙酒及辛辣食物等,多飲水,每日飲水量1500 mL避免脫水造成大便干結;(6)運動指導[8]:鼓勵患肢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遵循“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①術后第1~3 d進行被動肢體功能鍛煉、肌肉按摩和更換體位,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踝關節(jié)屈伸運動和臀肌收縮運動,每次用力到最大程度,持續(xù) 5~10 s 放松,每日活動3~4 次,每次3~5 min;②術后3~7 d 為關節(jié)活動訓練階段,包括仰臥直腿抬高運動、屈膝屈髖運動、患肢外展運動等,以患者能忍受的最大角度為好,每次25~30 min,每日2次;③術后7~10 d可沿床邊坐起,增大髖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逐步加大活動幅度及活動量,但不讓患肢負重;④術后 10 d 起在原來功能鍛煉的基礎上逐漸加大活動幅度和頻率,并可下床扶拐不負重行走,每日鍛煉多次,并逐漸過渡到部分患側肢體負重;⑤術后3個月后可完全負重;(7)出院指導[8]:針對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責任護士提示患者出院后復診時間,給予合理功能鍛煉、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飲食指導的建議等。并告知科室聯系方式,建立患者檔案,定期給予電話隨訪,跟蹤至出院后半年時間。
1.5評估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4周心理狀態(tài)、關節(jié)功能、并發(fā)癥、生活質量。
1.5.1 關節(jié)功能評估標準 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功能分別采用 Harris 評分[9]系統和HSS評分[10]系統進行評分,總分 100 分。評分越高,關節(jié)功能越好。
1.5.2 生活質量調查問卷 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包括活動、睡眠、疼痛和自理能力4個方面。由專職人員負責調查表的發(fā)放和回收。每個項目滿分 5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3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11]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進行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態(tài)評估。
1.5.4 術后并發(fā)癥 包括壓瘡、感染、便秘等發(fā)生率。
1.6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股骨頸骨折術后4周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術后4周患者并發(fā)癥比較,壓瘡、便秘、感染的發(fā)生率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χ2=5.12~6.4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股骨頸骨折術后4周并發(fā)癥比較
2.2股骨頸骨折術后4周關節(jié)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比較
術后4周心理狀態(tài)比較,焦慮和抑郁評分干預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4.40、4.72,P<0.01);術后4周關節(jié)功能比較,Harris 評分干預組顯著高于對照組(t=3.67,P<0.01);HSS評分干預組顯著高于對照組(t=2.2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4周關節(jié)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比較(x±s,分)
2.3股骨頸骨折術后4周生活質量比較
術后4周生活質量比較,干預組活動、睡眠、疼痛、自理能力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2.80~3.96,P<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4周生活質量比較(x±s,分)
3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且多合并內科基礎病,臥床時間長,并發(fā)癥多。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減少患者臥床時間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由于老年患者各臟器功能逐漸減退,往往伴有一系列慢性疾病,極易產生情緒波動;同時由于股骨頸骨折患者通常年齡較大,自覺治療與否沒有多大用處,對治療失去信心,存在不愿治療的悲觀失望情緒。同時老年患者難以堅持正確體位、功能鍛煉,臥床期間容易出現感染、壓瘡等并發(fā)癥,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威脅生命。因此,早期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和康復訓練對患者的康復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綜合護理干預在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的應用國內外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探討,但有關綜合護理干預對股骨頸骨折術后心理狀態(tài)、關節(jié)功能、并發(fā)癥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國內外報道不多[12]。臨床研究表明[13],合理規(guī)范化的康復訓練有助于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髖膝關節(jié)的功能恢復。陳力等[14]研究顯示,股骨頸骨折手術效果及預后受患者術前焦慮程度影響很大,輕度焦慮者預后較好,重度焦慮者手術效果和預后均不好。吳瑩瑩等[15]研究也發(fā)現,心理干預能夠顯著緩解患者術前焦慮情緒。因此,對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而患者心理狀態(tài)是股骨頸骨折術后療效及轉歸的主要決定因素。
本研究中,干預組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局部護理、運動指導和出院指導,治療4周后,干預組壓瘡、便秘、感染發(fā)生顯著少于對照組(χ2=5.12~6.40,P<0.05),提示綜合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干預組髖關節(jié)(Harris 評分)和膝關節(jié)功能(HS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3.67、2.29,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能改善關節(jié)功能;干預組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t=4.40~4.72,P<0.01),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能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干預組活動、睡眠、疼痛、自理能力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2.80~3.96,P<0.01),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可改善生活質量。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核心與關鍵是心理護理和運動指導,通過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運動指導可改善關節(jié)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股骨頸骨折患者由于大部分患者為老年人,臥床時間長、功能鍛練少,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和各種并發(fā)癥,使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消極心理,改善關節(jié)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遠峰. 不同類型內固定方法治療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分析[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6):137-139.
[2] 張志紅.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0):143-144.
[3] 徐靜,季宏,羊紀紅. 護理干預在創(chuàng)傷性骨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8):132-133.
[4] 盧素真. 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75-78.
[5] 李燕,高飛. 自控式鎮(zhèn)痛泵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應用及護理[J].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4,24(2):50-52.
[6] 吳愛花. 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護理體會[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73-374.
[7] 楊雄濤,寧中華,任燕,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骨折臥床病人便秘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4):97-99.
[8] 李倫蘭,甘玉云,張麗娜,等. 出院后電話隨訪對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14-417.
[9] 李建春,吳龍興,許金櫻. MTDHS、DHS及Gamma釘內固定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Harris評分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8):4-6.
[10] 王功國,羅群. 解剖鋼板內固定聯合中藥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及對HSS 評分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 48(27):1-5.
[11] 陳美娟. 舒適護理干預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發(fā)癥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4):109-111.
[12] 張紅劍. 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9):107-109.
[13] 蔣超英,李平仙,李玉梅,等. 循證護理對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4, 21(6):89-90.
[14] 陳力,田克,郭奎元. 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股骨頸骨折伴焦慮抑郁情緒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44-2445.
[15] 吳瑩瑩,姚鶴玲. 心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前焦慮影響研究[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19):100.
(收稿日期:201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