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學 林阿蘭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一節(jié)提出教師可以“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應鼓勵學生“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演示自己的文稿,學生用計算機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可見隨著現(xiàn)代作文理念的更新,以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日益完善,作文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也在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在作文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寫作信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進行多媒體網絡作文教學實踐呢?
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瀏覽優(yōu)秀習作,劉勰說過“觀千劍而識器,操千曲而知音”,對于實踐性很強的作文教學更是如此。以往,教師鼓勵學生訂閱各種作文報紙、雜志,以汲取作文營養(yǎng),應該說學生是得益匪淺。但是,相對于信息廣泛的網絡來說,報紙、雜志僅是信息的一小部分。網絡的建造,使遠距離學習成為可能。教師可以每周兩次讓學生上網,鼓勵學生瀏覽電子圖書館,讓學生自主地閱讀各類圖書,尤其是學生作文。要求學生每次上網,至少收集一篇最喜歡的作文,下載收藏。然后,要求學生添加自己的評論,說明喜歡該作文的原因。另外還可以把每個學生選擇的作文匯編成一個集子,在校園網上,讓全校學生欣賞。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評選最佳作文選家,發(fā)給一定獎品,這樣就極大地推動了學生上網瀏覽作文的活動。由此,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有所增長。
生活是作文生命的源泉。教育家葉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必S富的生活儲備是寫作的基礎。一般認為,豐富的生活儲備的途徑有二:一要熱愛生活,投身實踐;二要盡可能擴大生活領域,增加閱歷。即古人倡導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網絡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它包羅萬象,蘊涵無窮。其中,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有喜怒哀樂世事人情,有神秘的天文地理,有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舒卷風云之色,展現(xiàn)山川奇景。網絡成為學生觀察社會生活的窗口,成為完成生活儲備的捷徑。學生進入作文情境后,教師先提供給學生作文的范文,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和校園網自主探究,進行網上選材。教師實施網上監(jiān)控,個別輔導交流,并將有代表性的寫作素材轉換到大屏幕上供全體學生共享。
當今世界,傳媒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媒體平臺,使得人們的媒體接觸和使用習慣也隨之改變,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對網絡的依賴,電腦和手機成為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最佳載具。微信除具備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交互性、即時性等一般特點外,還具有傳播便捷性、交流靈活性、內容簡潔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平等開放的人際交往平臺恰恰契合青少年學生渴望交流、樂于自我展示的價值需要,這就為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途徑。
堵不如疏,既然當前已經無法控制學生使用手機的局面,那么就好好利用手機為學習服務吧。隨著微信軟件的發(fā)展,它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社會交流工具和平臺。因此,微信在教育領域中發(fā)揮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較好的促進了學習者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那么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建立微信互動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進行點評。通過手機微信,無題作文不失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方法。命題作文有其長處,讓學生向一個既定的目標進軍,便于制訂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即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劃地為牢,有時免不了千人一面的尷尬。無題作文,即教師不作任何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從網絡中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要求學生寫一事一議的文章,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擇論題進行分析,做到結構完整,有理有據(jù)。至于選什么作文論題,則完全自由。學生開始網上跋涉,通過搜索進入一些新聞網站、評論網站,精心篩選,確定論題,然后進行作文。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室多媒體屏幕顯示微信互動平臺中學生優(yōu)秀的作文進行點評,加強了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乃至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本質是教學過程的反饋活動,目的在于對教學過程進行適時的調整和控制,使之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作為評價手段的作文批改要提高效率,及時幫助學生找到作文中的得與失,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修改能力。在網絡作文中,評價是多元主體的評價,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教師、同學、家長的共同評價。每一個看到作文的人都可以在“評論欄”留下自己對作文的看法和建議,或用E-mail的形式將自己的意見發(fā)送給作者本人,也可以在“聊天室”直接與作者在線交流。網絡作文將作文教學活動置于學校、家長、社會的廣泛監(jiān)督之下,教師和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反饋信息和激勵因素。其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的主體。在評價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作文得到及時的反饋,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學生學會比較客觀、公正地對他人做出評價,受到批評的同學能比較寬容、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個學習者有可能更多地獲得他人大量的評價。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作文教學的一次革命,因為它突破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時空限制,能夠把豐富的相關信息濃縮進短暫的課堂,使師生的交流在更加豐富的層面上展開;它的直觀性則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促使他們挖掘材料,積極思考,從而有利于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所以教師應該更新陳舊的作文教學理念,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明確寫作教學目標,確立“以人為本”的寫作教學觀,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一系列有效的途徑和措施,提高中學作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