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五一路學校 許云霞
“識字是一切探究的第一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生字教學是構建整個模式的底層基礎,尤其是小學低段生字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決定了后面學生學習詞語、句子、段落、文章等的成敗。因此,我認為,在對低段學生進行生字教學時,教師必須注意正確有效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力求提高生字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初次學習時的識字正確率,為以后的語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jù)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識字與寫字的學段目標的規(guī)定,第一學段(1一2年級)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50%的生字教學任務。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的主要教學就是學生字教學。一直以來,識字教學強調識字的工具性,所以識字教學常常與單調、枯燥聯(lián)系在一起,結果卻是高耗低效。其主要表現(xiàn)為:字音教學時教師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書出來讓學生讀,讀準字音后出示字形,讓學生聯(lián)系拼音和漢字進行認讀,然后把拼音擦掉,讓學生單看字形讀準字音;字形教學時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和綜合漢字的組成部分,熟悉字的筆畫、筆順和偏旁部首,最后達到掌握字形的目的;字義教學比較復雜,一般都是把生字和其他字連成詞語來解釋,再造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它的意思。之后再讓學生進行抄寫、默寫等多方面的練習以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綜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的生字教學,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學習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更是這樣。對于一篇課文,在老師開講之前先預習,可以讓孩子學起來心中有數(shù),預習可以做到知其然,等到課上再求個所以然出來。預習模式可以概括為“一標,二讀,三圈,四加,五識字”。
“一標”即給課文標出自然段。
“二讀”就是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至少讀3遍。
“三圈”是要求學生用彩色筆把生字條上的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這樣要學的生字就處在一個比較突出的視覺當中,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就會引起多次注意。
“四加”即在預習時,讓學生給生字加上拼音,并在生字邊上,標出音序的大寫,偏旁,部首,筆畫,筆順等。
“五識字”就是小組初讀生字,達到會給生字組兩個詞的目標后再進行識字交流。例如:小組成員開火車讀生字;由一人領讀,其它人跟讀;四人搶讀或一人讀幾個字等多種形式練讀生字等。
一是趣味識字。在教獨體字時,我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認識事物簡單的特點,采用形象的教學方法,把事物原來的樣子臨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學生看懂圖意后,再寫出這個字。
二是故事識字。在第一二冊掌握了大部分獨體字的基礎上,再學習三四冊出現(xiàn)的合體字時,就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這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合體字的教學。
三是分解識字。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
四是比較識字。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qū)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
五是形聲識字。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
六是猜謎識字。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
根據(jù)低段學生好奇、好動、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可多采用啟發(fā)性教學,如學習“雨”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雨是從天上一點一點地從上到下落下來的,“雨”字的第一筆橫,我們可以看作是廣闊的天空,豎、橫折鉤我們看作是(生:一間小屋子),另一豎就象(生:一條雨線),四點就是(生:一滴一滴的雨水)。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逐漸教會了漢字的各種基本筆畫名稱和寫法的基礎上,要把各種筆畫的先后順序講給孩子們聽: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內(nèi)后外等寫字規(guī)律。要讓孩子會寫每個字的筆順。下半學期,在寫對筆畫筆順的基礎上,要把重點放在字寫得美觀漂亮上。教給他們字的結構搭配:左右結構的是左讓右啊還是右讓左,掌握字的大小,運筆的輕重緩急,頓筆,一個字的中心筆等。牢記每個筆畫在田字格的正確書寫位置,其中不能忽略老師的示范。
一是出示法??ㄆ鍪編匆舻纳衷~,先自己拼讀,后小組學。
二是比賽法。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經(jīng)常開展比一比、賽一賽的活動,寓復習鞏固于比賽之中。
三是游戲法。上好一課或一個單元后,把所學的生字寫在卡片上,一個學生讀,其他學生找出字卡展示,或兩個小朋友,我讀一個你找,你讀一個我找。學生反復認讀,看的次數(shù)多了,也自然地認清了所學生字的字形,讀準了字音。這樣比反復抄寫漢字的方法,來得既靈活又省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是找朋友。把合體字分解成幾個部件,寫在卡片上,如人+王=全,口+十=早,口+十=葉,一+大=天等讓學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關的字聯(lián)系起來,這樣從分到合,又從合到分,從整體到部分,又從部分到整體,既有趣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反復認讀,對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區(qū)分開了。
五是減一減。與找朋友的方法類似,不同點是從一個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學“烏”字,學生從“鳥”字得到啟示,說“鳥”字去掉一個點就是“烏”字。學習“休”字,學生說“體”字去掉一橫就是“休”。
六是換一換。依據(jù)形聲字的特點,通過換熟字的部首來變成生字,如“清”換三點水為“日”就成“晴”;換三點水為“目”就為“睛”等。
漢字集形象、聲音和詞義三者于一體,在世界文字中獨一無二,“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翔?!笨v觀歷史,未有漢字的美麗獨占一方,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的博大精深,筆者所知也只是鳳毛麟角,怎樣更好的進行漢字的教學工作,仍需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