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廣大附屬實驗學校小學部 方振英
跳繩是小學生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由于設備簡單,也不需要很大場地,容易開展普及,花樣繁多,可簡可繁,隨時可做,一學就會,經常在校園中可以見到學生們歡快地跳繩。
跳繩活動,能使身體的上、下肢肌肉變得豐滿、結實、富有彈性,促進兒童肌肉的生長發(fā)育??梢栽鰪娚窠浵到y(tǒng)的靈活性,鍛煉孩子們身體的快速反應、時間和空間感覺,發(fā)展觀察、判斷能力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協(xié)調性,促進腦功能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密切協(xié)作的精神。
此外,跳繩時,人體對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量增大,兒童可以此來促進其心臟收縮功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提高輸出量,以保證機體活動的需要。
跳繩是一項集游戲、鍛煉于一體的全面性運動項目,是培養(yǎng)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效手段。雖然現(xiàn)階段的跳繩項目非常普及,但是影響小學生跳繩的技術水平有很多原因,包括有身體姿勢、手腳協(xié)調的動作、呼吸節(jié)湊、繩的長度以及場地等的主客觀因素。通過多年在低年級的教學,結合與正確的動作對比,跳繩學困生在初學時表現(xiàn)出來易犯的幾種集中錯誤動作。
第一,不會搖繩;第二,跳繩時,不是繩到了腳邊還沒起跳,就是繩還沒到腳邊就先起跳了。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掌握好跳繩時的節(jié)奏,也就是上下肢不能協(xié)調配合;第三,起跳時不是向上跳而是向前跳。害怕繩子不會過去,干脆停下繩子,向前跳過去;第四,雙腳收不攏,習慣分開起跳和落地,兩腳不會同時用力起跳。有的同學甚至只會向前跨步跳(要求并腳快速縱跳);第五,每次起跳后落地都要下蹲,停頓,導致重心降低,不能再次輕松起跳,影響動作連貫;第六,搖繩時抬頭挺肚,上體后仰;或者低頭哈腰,上體前俯。使身體不能正常起跳;第七,起跳時不會腳尖用力蹬地,而是全腳掌用力蹬,且落地沉重;第八,起跳后雙小腿過度向后折疊,導致落地時腳尖撮地。腳需要再墊跳一小步還原到正常位置,調整重心后才能再次起跳。即搖一次繩子跳兩次,我在網上查閱資料時有一位老師還為這種現(xiàn)象取了一個名字叫“抖抖病”。這種跳法雖然可以跳,但是速度慢,又費力,效果不好。
以上幾種錯誤動作是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也是那些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雖然這部分學生所占的比例較少,但作為教者,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我遇到這樣的學生,我覺得我有責任、有義務去教會他們,而且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要去幫他們糾正。
根據以上的原因,我經過在低年級的多年摸索與教學實踐,認為可以運用以下策略進行嘗試。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工其器”,適合的器材是必須的。跳繩太長太多都不好,不利于順暢的練跳繩??梢愿鶕愕纳砀哌x擇適合的跳繩長度。
跳短繩用的繩子的長度,一般來說以學生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腳踩在繩子上,兩手握繩兩端(或兩把柄),兩臂于體側屈肘成直角,然后拉直繩子時為宜。
對于不會跳繩的學困生來說,關鍵問題是不知道怎么協(xié)調用力和如何把握跳繩時的節(jié)奏。因為跳繩不但需要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還需要良好的節(jié)奏感。因此,需要分步練習。
一是強化跳繩時的節(jié)奏感;二是分解難度,掌握甩繩動作。
這樣分步練習的好處是:減少了繩子絆腳對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防止學生對學習跳繩失去信心,而且掌握比較快,容易全身協(xié)調。這樣練習也為教師指導學生動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同時,為以后的跳繩測驗奠定了基礎。
為了使全體學生快速學會跳繩動作,有時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是個不錯的選擇。平時教學中,跳繩練習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練習,為了避免學困生在這樣長的時間里“不務正業(yè)”,讓會跳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這樣可以提高自己,也幫助不會的同學。
一般采用這樣“小老師”的方法,學困生的孩子容易學會些。充當“小老師”角色的同時,會發(fā)現(xiàn)他人的問題,然后主動討論問題,從而一起解決問題。大概就是在玩的過程中比較有樂趣,孩子更容易接受吧。
這些動作協(xié)調性較差的學生,也許他(她)頭腦靈活,語言能力及其它方面都不錯,可就是在做動作時顯得十分不協(xié)調。想要學會跳繩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容易,而且他們又各有自己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的不協(xié)調性動作也是不一樣的,在教這些學生時,還必須一個個有針對性的去糾正他們的動作。由于他們的動作各有特點,必須有針對性的單獨輔導。
第一,首先讓學生建立正確動作技術概念;第二,有針對性糾正錯誤;第三,給予恰當?shù)墓膭詈捅頁P。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表揚具有推動技能學習的作用。對低年級的學困生來說,教師的鼓勵無疑是最大的獎勵,許多學生都是在教師的鼓勵當中找到自信心,學會運動技能的。
其實,要教會他們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錯誤的動作一旦形成“動力定型”,是很難改正的,何況跳繩這一動作,教師除了講解、示范,再讓他觀察、模仿外,不能手把手的教,也不能代替他搖繩,更不能代替他跳,必須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錯在哪。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某個部位的動作,再重新理解和模仿正確的新的動作,才能慢慢學會。這一過程是一個困難的,艱辛的,甚至是漫長的過程。他們在心理上還要克服一定的壓力,覺得自己的動作“丑”。不好意思跳或不愿意跳。教師還要先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找回自信,讓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才能使他們順利的學習。在努力下,這些學生也許幾次課后就學會了正確的跳繩方法,有的學生也許要幾個月后才能學會。他們即使是學會了,但由于先天的素質差異,他們也許不能與那些協(xié)調性好,速度快的同學相比,但他們畢竟還是學會了。
在我們的教學中他們學會的不僅僅只是跳繩,重要的是,他們體會到了成功背后的艱辛,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他們成功了,自信了。他們不再害怕上體育課,也不會因為自己“笨”而躲躲閃閃。平時,我們還要去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表現(xiàn)出的每一點進步,并加以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對自己更加自信,更加積極的去參與各種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