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的發(fā)展與紀實文化的建構

    2015-03-17 12:47:41云國強
    關鍵詞:報告文學紀實文學

    云國強

    (北京語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北京100083)

    ·文學與文化研究·

    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的發(fā)展與紀實文化的建構

    云國強

    (北京語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北京100083)

    報告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種獨特樣式,它的繁榮往往同社會變動密切聯(lián)系,因此可以作為考察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的關鍵變量。將報告文學在新時期的發(fā)展置于改革開放語境下加以考察,能夠梳理出當代中國文化與傳媒中紀實精神演化的軌跡。在報告文學的發(fā)展演變中,孕育和涵養(yǎng)著新時期社會紀實美學,這也構成理解八九十年代報業(yè)、電視改革以及“新紀錄運動”等文化進程的重要線索。

    報告文學;紀實文化;信息體制;新聞改革

    導言:文學、新聞與紀實文化

    晚清維新派知識分子在清朝王權衰落而引起的文學話語危機中,發(fā)現(xiàn)了通往現(xiàn)代中國的第一批公理。嚴復和夏曾佑注意到,在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中被士林賢哲視為下流小道的小說,往往擁有強大的傳播效能,史籍經(jīng)傳等“言實事者不易傳”,而小說傳奇之類“言虛事者易傳”,在歐美列強及日本“開化之時,往往得小說之助”[1]。梁啟超和康有為深切體會到小說的重要作用。梁啟超發(fā)現(xiàn),在歐洲和日本“僅識字之人,有不讀經(jīng),無有不讀小說者。故六經(jīng)不能教,當以小說教之;正史不能入,當以小說入之;語錄不能諭,當以小說諭之;律例不能治,當以小說治之”[2],而在“日本維新之運有大功者,小說亦其一端也”[3]。這些最初睜眼看世界的晚清知識分子分享了共同的意識,他們透過小說這種特定的信息形式,捕捉到在信息的特點和民眾的特性之間存在廣泛的關系,因而能夠通過信息變革實現(xiàn)國民和社會改造。梁啟超更將對中國命運的診斷同小說聯(lián)系起來,斷言“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4],小說被賦以政治教化、載道新民的歷史使命。嚴、夏、康、梁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因此全力倡導新小說實踐,并創(chuàng)辦了中國的第一批報刊大力刊印小說。

    中國最初的現(xiàn)代性萌芽,也隨著新小說和報刊的出版、以及由此匯聚的新知識群體和閱讀公眾的誕生而萌發(fā)。20世紀前半葉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左翼文學運動推進這種文化傳統(tǒng),進一步將文學功能膨脹到更具有戰(zhàn)斗性的姿態(tài)。左翼文人出于強烈的民族危亡意識,強調文學必須拒絕消閑娛樂和愚民的形式游戲,為拯救內外交困的中華民族而行動,特別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和政治功能。報刊與新文學逐漸密切的親和互動,并未抹殺二者在媒介、內容、體裁等性質上的差異。在有關早期報刊與文學接合中可以觀察到一對有趣的形態(tài),即“在報刊發(fā)表的文學”與“為報刊寫作的文學”。前者重文學性,而后者則長于新聞性。為報刊所撰寫的敘述政治、軍事與社會的文學作品通常都具有紀實特征,報刊登載的文學作品的虛構敘事盡管可能被闡釋出現(xiàn)實意義,但與紀實截然不同。文學向新聞擴張,融合生成的新樣式包括報告文學、游記和傳記。按照曹聚仁先生的看法,早在晚清的報章文學中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具備報告文學特征的文章[5]。大致在相同的時期,攝影技術在傳入中國20世紀40、50年的時候也開始被應用于新聞報道,主要拍攝重大事件和活動[6]。

    中國紀實文化的源頭就在于這種“為報刊寫作的文學”。它一方面體現(xiàn)了文學向報刊的滲透,另一方面又表現(xiàn)為媒介技術卷入文學類型的創(chuàng)新,最深刻的變化是重置了虛構與紀實的關系。文學與現(xiàn)代新聞報業(yè)之間的新聯(lián)系,催生了中國紀實觀念與實踐的萌芽。此后歷經(jīng)20世紀50—70年代間的波動與凋零,再到八九十年代重新展現(xiàn)其重要性,中國紀實文化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學與新聞張力消長的鏡像。

    從有關“報告文學”概念的界定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學與新聞的譜系。黃鋼把報告文學概括為以特定的新聞性內容為題材,以文學形象為手段的作品[7];劉賓雁認為報告文學是介乎新聞與文學、科學與文學、政治與文學之間的一種邊際文學[8]。張春寧則強調報告文學集合了新聞(真實性)、文學(形象、生動的敘事)、論文(學術性)三種不同的要素,新聞性、文學性、論說性構成報告文學的三個基本特征[9]。報告文學的身上融合了文學與新聞兩個家族的典型基因,究竟它的省份歸屬于文學還是新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觀察者如何看待這種體裁與文學和新聞的家族相似程度。

    我們由此獲得一個重要啟發(fā):當研究者試圖定義一種文化實踐的時候,通常并不是依據(jù)它自身性質做出決定,而是借助與其他文化類型之間的關系來形成理解,特定文化實踐或文本自身的價值必須聯(lián)系這種關系性語境才形成和凝聚。報告文學的文化意義在于:借以區(qū)別文學與新聞的要素逐漸浮現(xiàn)出來,例如真實與虛構、客觀與主觀、報道與敘事等。隨著報告文學在20世紀80年代復興,借助這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學形式,新聞賴以獲得定義的價值要素——真實性、客觀性、時效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得到廣泛普及。在引導人們認識新時期社會生活的變化、建立新的現(xiàn)實感的同時,也強化了一種有助于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社會認知,即相信新聞是一種監(jiān)測社會生活變化的信息,比文學與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更加緊密。文學訴諸虛構與想像創(chuàng)造出間接的社會意義,但新聞提供了面向公眾日常生活和自我管理的有用信息。

    一、改革開放深化與新時期報告文學潮流

    后文化大革命時代中國面臨著兩個迫切的歷史使命。一個是解決民生貧困問題,如鄧小平反復表述的那樣“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經(jīng)濟體制改革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必由之路。第二個是清除“四人幫”所造成的專制政治殘余,轉變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建立適應新時期需要的新權力結構。

    改革開放的歷史內涵主要由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這兩大結構系統(tǒng)的變革所填充。在現(xiàn)實的歷史進程中,經(jīng)濟體制改革從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啟動,在80年代前半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產生了日趨緊迫的“擔憂”:改革者們越來越意識到基于計劃經(jīng)濟的政府管理體制,包括資源配置、資金分配、產品定價、收入再分配等,都成為改革獲得進一步突破的巨大阻力。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自然地產生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于是從80年代中期開始,政治體制改革也隨之啟動與經(jīng)濟體制改革并行交織發(fā)展,經(jīng)濟體制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當代中國文化的面貌也隨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它記錄了社會經(jīng)濟進程轉換、社會關系調整的變動狀態(tài)。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新時期報告文學的發(fā)展,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從中可以領略當代中國文化現(xiàn)代性的新視野。

    (一)第一階段:治療與反思

    報告文學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經(jīng)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從70年代末開始一直持續(xù)到1984年左右。報告文學與傷痕文學、尋根文學運動同步展開,匯聚形成新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的大潮。報告文學分享了與傷痕、尋根相似的精神內涵,反思文化大革命期間政治與社會動蕩的原因,重新接續(xù)被極左文化政策斬斷的多元文化傳統(tǒng)。治療與反思是該階段的基調。

    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現(xiàn)實問題是經(jīng)濟體制改革。經(jīng)濟體制改革在計劃經(jīng)濟和市場經(jīng)濟的爭論中起步,盡管領導層和理論界接受了市場經(jīng)濟作為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構成要素,但在它與50年代以來主導的計劃經(jīng)濟的主從地位始終是激烈爭論的焦點。這個爭論范圍很快溢出了經(jīng)濟或政策的堤壩,計劃經(jīng)濟和市場經(jīng)濟的關系承載了濃重的意識形態(tài)重負,引起了更加宏闊的歷史、文化反思和社會熱議。

    報告文學雖然沒有貢獻特定的經(jīng)濟思想,但以不同的角度介入了這場歷史反思。1982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大,確立了“以計劃經(jīng)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基本思想,同年12月的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上,“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jīng)濟”的提法被載入憲法。這標志著商品經(jīng)濟正式成為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新軸心。報告文學正是在這樣的語境下獲得新的話語空間;在反思歷史、抒發(fā)憂患意識的同時,報告文學也充分發(fā)揮了干預生活的功能。如果說有關經(jīng)濟道路的爭論是理論家們的任務,那么報告文學則把改革思想具象化為一場事件、一次斗爭、一個問題、一種社會現(xiàn)象等,對人民進行說服并加強新思想的社會化。

    1979年10月召開的“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致祝辭[10],希望文藝界總結三十年來文藝工作的基本經(jīng)驗,商討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繁榮文藝事業(yè),號召文藝工作者們?yōu)橥苿幼鎳F(xiàn)代化大業(yè)貢獻力量。鄧小平在講話中進一步確認了文藝創(chuàng)作體制的松動趨勢,強調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負責,文藝創(chuàng)作被提升為輿論領域的主體之一,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其他工作緊密配合而不是居于從屬地位。

    鄧小平講話為新時期的紀實實踐在題材、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指出了方向。在題材方面,要在描寫社會主義新人方面付出更大努力,真實地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反映人們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本質,表現(xiàn)時代前進的要求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在內容上,除了弘揚各條戰(zhàn)線英雄人物的精神事跡外,普通人們的勞動、斗爭和悲歡離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要成為新紀實的重要內容。創(chuàng)作方法也強調借鑒和創(chuàng)新,鉆研、吸收、融化和發(fā)展古今中外藝術技巧中一切好的東西,文藝工作者要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防止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創(chuàng)作傾向。另一個顯著的方向性變化體現(xiàn)在,文藝工作者要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人民才是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的評鑒主體。報紙、文學期刊和出版社迅速恢復和發(fā)展起來,文藝創(chuàng)作的新空間和社會生活的新動態(tài)都成為報告文學繁榮的社會條件。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是80年代初傳唱最廣的一首流行歌曲,歌中的“新一輩”概念清晰地傳達出改革倡導的新主體意識。對于經(jīng)濟改革而言,這種新主體意識是制衡計劃經(jīng)濟思想重要力量。這一階段的報告文學首先呼應了新主體性建構這個主題,與其他領域的相似關懷共同匯聚形成80年代“文化熱”的核心主題,即“人的復蘇”。

    在本階段,報告文學主要圍繞人物為中心提煉創(chuàng)作原則,但分別參照文學與新聞設置了自身的坐標定位。一方面,報告文學更多地被認為隸屬于文學范疇。文學是人學,以人物為描寫對象。報告文學也服從此原則,強調深入充分展開人物關系,從人物個性出發(fā)反映人物的共性[11]。報告文學作為文學的一個品種,屬于文學類目下偏向非虛構寫作一翼,報告中文學中展現(xiàn)的人物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單個的人。另一方面,報告文學與新聞的區(qū)別集中體現(xiàn)在它同人物通訊的差異上。人物通訊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人物依附于事件,通過事件的情節(jié)推進來刻畫人物,人物形象的展現(xiàn)維系于事實信息的程度;但報告文學更多地以人物為中心,事件依附于人物作為表現(xiàn)人物活動的背景,人物形象的豐滿程度更多地來自對于他/她的思想、性格的刻畫的深度。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穆青等創(chuàng)作的《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以及張書紳的《正氣歌》,先后于70年代末相繼發(fā)表,標志著這個以人物為中心的報告文學潮流涌現(xiàn)。

    (二)第二階段:政治體制改革的鏡像

    報告文學潮流的第二階段從80年代中期持續(xù)到80年代末期,報告文學積極參與到現(xiàn)實感重建。報告文學的領地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用“報告文學的時代”來概括新的時代特征[12]。報告文學的題材超越人物特寫和人物傳記,更加全景化展現(xiàn)時代風貌和社會生活。一切能夠反映社會變遷的真實面貌及其美好前景的事物,都成為報告文學關注、重視、追求的題材和主題[13]。

    改革依然是這一時期的關鍵語境,但與前一階段不同之處在于,改革進程從經(jīng)濟深入到了政治體制維度。報告文學在此階段的發(fā)展彰顯了改革開放過程中經(jīng)濟和政治體系變化對信息結構的影響。報告文學的特性——包括它的內容、樣式、傳播與接受等方面,同8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體制改革的兩大重要目標——以黨政分開、機構改革等為取向的體制化,以及強化民主法制、公眾參與為特征的民主化——之間建立了廣泛聯(lián)系。

    政治體制改革的啟動從根本上源于歷史和現(xiàn)實兩方面的迫切需要。所謂歷史的需要,主要來自黨中央領導群體對文革的反思?;竟沧R是要從根本上防止這種混亂重演,就必須解決黨的領導制度問題,防止權力過于集中和個人專斷。現(xiàn)實的原因則主要來自從已經(jīng)開展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所達成的效果,以及面臨的制約。盡管經(jīng)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相應地提高了,但如何鞏固發(fā)展勢頭、進一步深化改革等問題也越來越多將矛頭指向了領導制度的變革上??傊?新的現(xiàn)實提出了變革政治體制的客觀要求。早在1986年6月,鄧小平在聽取經(jīng)濟情況的匯報時,就要求中央書記處著手考慮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他要求集中精力用一年左右時間“搞調查研究,把問題理一理,把主意拿好,然后再下手”[14]。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同年8月30日,《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傳達了某種信號,文章強調“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公民有言論、出版的自由等,這些在憲法中都有莊嚴的規(guī)定。對政治問題各抒己見,討論、爭鳴,正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神圣不可剝奪的權利”[15]。這種信號是要訴諸信息結構的變革來達到推動政治制度改革效能。用現(xiàn)代化、民主化的信息結構,逐步取代革命化、民族主義的國家話語,利用經(jīng)濟結構對于信息結構變化的敏感性去改造中國的社會關系、文化、甚至個人生活方式,而不再如70年代以前那樣訴諸階級斗爭和政治掛帥的方式進行激進的生產關系調整。

    從“兩個凡是”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則的轉變,標志著當代中國信息結構的一個關鍵變化,信息從政治結構中獲得了很大程度的獨立性。這一變化,意味著長期以來中國知識界討論的劃清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界限的要求得以實現(xiàn)。中國文化的公共性以及公民參與公共問題討論的領域逐步拓展,激發(fā)和釋放了社會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像力。比這些影響更為深刻的是改革派領導人從中看到了信息變革擁有巨大的政治潛力:對于政治改革而言,信息結構的變化兼具生產性和防御性。

    所謂生產性潛力最顯著的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它強調信息擁有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能力,不僅“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而且伴隨大眾傳媒產業(yè)化發(fā)展,信息本身成為能夠創(chuàng)造利潤的商品。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社會現(xiàn)實感的再生產,通過多樣化的信息表達能夠有效緩沖改革對個體和群體心理的沖擊力。信息傳播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70年代以前基于階級斗爭和政治動員的群眾運動,通過信息多樣化編碼和傳播確保執(zhí)政黨能夠在放棄“以階級斗爭為綱”并且日益分化的社會條件下,繼續(xù)保持并獲得最大限度的社會影響力。

    在改革開放條件下,信息結構變革的防御性政治潛力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70年代以前信息體制高度政治化的條件下,信息運作等同于政治運作因而必須服從政治原則。這種狀態(tài)導致信息層面的波動往往直接回饋到政治并可能導致政治動蕩,任何發(fā)生在言論層面極為瑣碎的爭議都可能成為政治事件。事實上,維持信息表述和理解的高度一致性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意味著高度統(tǒng)一的政治節(jié)奏難以實現(xiàn),政治領域也因此不堪重負,同時信息領域也難以獲得適宜創(chuàng)造性思想成長的空間。隨著信息結構從政治結構中獲得(部分的)獨立性,信息傳播成為一個專門的、有著自身運作規(guī)范的社會結構領域,它不僅適應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關系變化所產生的文化需求,而且使政治領域從紛雜難以預料的風險中部分地解放了出來,信息傳播領域的爭論往往表現(xiàn)為文化多樣化而不再成為直接加諸政治的重負。這種脫離政治掛帥而在一定程度上獨立的信息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緩沖區(qū),吸收朝向政治領域的沖擊力量。只有信息或言論傳播發(fā)展到危及政治安定的時候,政治權力才有必要作為仲裁者介入。信息結構的變革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兩大根本條件:第一,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第二,有利于加快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

    除此之外,報告文學在80年代中期及以后的繁榮,與改革開放觸發(fā)的社會利益分化和生產關系調整之間存在著某種邏輯聯(lián)系。改革推動體制創(chuàng)新實踐過程中,社會經(jīng)濟生活日趨活躍,新事物新現(xiàn)象層出不窮。繁榮狀態(tài)在另一面向上則彰顯了“政策真空”的征候。政治改革的深層用意在于調動群眾積極性,克服官僚主義積弊,提高行政效率。但新舊體制的交替并不是無縫對接完成的,舊有政策原則的支配消退而新的體制系統(tǒng)尚未形成運作,從而導致大量“政策真空”,制度、規(guī)范和機構體制邊界的模糊在釋放出靈活性的同時,也導致某種程度的社會失序。改革的最終目的是順利完成政治體制轉換,尋求用新的原則、規(guī)范支配社會活動,將政策變動釋放出來的無序與沖動重新疏浚納入法律和政治結構。改革后的政治體制所建立的現(xiàn)實秩序,不僅要在社會結構層面做出改變給新的組織、利益以確定的空間,同時還要面向未來的諸多可能性,給未來的社會創(chuàng)新留出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空間。換言之,就是探索和論證如何能夠既保持社會主義制度不變,又能夠維持社會活力、擁有相對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空間。

    整個80年代后半期,改革的理論和實踐重心就在于如何轉變領導體制,調整包括執(zhí)政黨在內各種社會組織的關系和職能,使之走向制度化。政治體制改革不僅包括行政機構的整頓調整,還必然包括開放言論、保障公民權利等社會改革。對于從革命黨轉向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政治改革意味著重塑權威的關鍵行動,而執(zhí)政績效不可避免地成為衡量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指標??冃Ц兄衷诤艽蟪潭壬蟻碜源蟊妭髅较到y(tǒng)運作以及被公眾接受的各種信息。對于80年代后期的信息構成而言,除了自上而下的宣傳信息之外,最顯著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社會信息在大眾傳媒表達,這些信息廣泛涉及日益分化的群體利益、價值觀,宣傳信息所代表的國家意志與多元化社會信息背后公民個體或集體的意向,時常存在不一致甚至沖突。這種信息狀態(tài)反映了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狀況。

    介于文學和新聞的中間形態(tài)使報告文學擁有二者無法比擬的技術靈活性。報告文學的第二個繁榮期即扎根于這種信息特性。以事后之智看來,80年代中后期幾乎每一個文化領域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革。這種結構性運作可以恰當?shù)乩斫鉃樾畔⒔Y構的轉型。我們可以用政治、商業(yè)、官方、民間等不同的坐標維度來描繪這個轉型過程。80年代前半期經(jīng)濟改革推動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商品化在文化領域的滲透,在80年代后半期匯聚形成商業(yè)文化的潮流。文化屬性的變化傳達出社會變化的信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眾文化受眾崛起。對于文學來說,受眾的消費體驗改變了文學美學原則,并影響到文學生產與傳播的秩序。從80年代中開始,嚴肅文學消費呈現(xiàn)回落并且被邊緣化,而以報告文學為代表的紀實性文學消費卻增加了。這種變化表明人們對社會變遷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產生了強烈的關注,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的興趣尤其濃烈。由于新聞報道受體制和宣傳紀律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滿足大眾的信息需求,報告文學則發(fā)揮了技術靈活的優(yōu)勢,針對這種社會需求大展身手。報告文學以新聞性視角選擇事件,在報道上則采取文學性手段,訴諸合理想像加工渲染,從而以符合大眾審美的方式滿足了大眾的信息需求。

    在文學領域和功能趨于收縮,以及新聞體制的適應性調整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報告文學充當了社會輿論建構的主要樣式。各種形成中、尚未被定義的利益、價值、訴求等觀念在報告文學中獲得表達,受眾透過報告文學獲得改革動態(tài)信息的同時也深切體驗到轉型期的社會失序。報告文學的紀實性質使它擁有新聞般的真實性,但如果觸碰到某些政治敏感點,報告文學可以用文學虛構作為自我脫責手段。報告文學通過這種模糊技術進行現(xiàn)實再現(xiàn)的過程中,不斷脫離文學和新聞在政治統(tǒng)攝下建立的領域、規(guī)則邊界;與此同時,不同的利益團體的價值訴求又借報告文學發(fā)出尋求承認的聲音,這些力量匯聚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政策結構的調整。

    受眾導向成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第二階段發(fā)展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征。對于報告文學而言,受眾-消費者的旺盛需求成為文學寫作的新機會,也構成(除了官方文化出版體制之外)潛在的但非?,F(xiàn)實的限制條件。受眾-消費者崛起的社會學和政治意義在于,它改變了報告文學生產與傳播中的權力關系。從深層結構性運作維度來看,報告文學第二階段所體現(xiàn)的這種變化并不是孤立進行的,它的發(fā)展以黨政分開、權力下放等政治體制改革的實施為先決條件。受眾本位作為報告文學——乃至整個商業(yè)文化——的基本原則的確立,與政治改革進程之間存在同源關系。80年代的報告文學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并非連續(xù)的自然過渡,第二階段的新特征也不是文學領域發(fā)生的突變,相反,政治制度和社會條件的結構性變化以報告文學為中介再現(xiàn)了變革的現(xiàn)實,報告文學又反過來為變化的利益群體、價值觀等現(xiàn)實要素提供了言說,使之從潛在、混亂的沖動轉變成為人們所知的有序現(xiàn)實。因此,80年代中后期以受眾本位的報告文學不應該被視為孤立的文學現(xiàn)象,它標記著當代中國信息結構正在發(fā)生的一次深刻轉型。

    (三)第三階段:文學與新聞分化以及信息體制變革

    新時期報告文學發(fā)展的第三階段發(fā)生在20世紀90年代。新聞與文學在這一時期發(fā)生了徹底分化,曾經(jīng)推動報告文學繁榮的那種中間狀態(tài)優(yōu)勢逐漸消退。報告文學因此也發(fā)生了分化:一方面,報告文學回歸文學成為文學領域偏重紀實性的作品類型;另一方面,融入新聞一翼的報告文學蛻變轉化為調查性新聞報道。后者在新時期紀實文化建構和紀實美學的社會化方面,有著前者無可比擬的創(chuàng)造性和影響力。獨立紀錄片和新紀錄運動的形成,同這股潮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人們習慣于用市場化和全球化來界定90年代以來的中國歷史進程。在經(jīng)歷了八九十年代交替時期蘇聯(lián)東歐解體和國內政治動蕩,中國承受了國內外雙重沖擊,以市場化轉型重新穩(wěn)定改革開放的航程,同時中國也在穩(wěn)定了國內形勢的前提下,積極地尋求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接軌。這一時期的市場化不但要實現(xiàn)國內經(jīng)濟資源的配置機制,而且越來越作為全球性經(jīng)濟系統(tǒng)運行的組成部分。經(jīng)歷八九十年代交替時期的動蕩與停滯,改革開放在90年代初重新啟動,核心目標依然設定在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兩個方面。經(jīng)濟改革深化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以市場取代計劃作為經(jīng)濟運行的基本原則;政治體制改革層面的目標則集中在以依法治國為核心,探索適應市場經(jīng)濟和全球化要求的國家權力結構。80年代改革開放重心從經(jīng)濟向政治體制的轉換已經(jīng)表明,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之間存在客觀的聯(lián)系,這一基本共識成為90年代深化改革的重要的觀念基礎。如果我們把深化改革在經(jīng)濟和政治方面的目標——建立完善的市場經(jīng)濟和依法治國——比作兩個車輪,那么使它們協(xié)調運轉的軸心就是國家與社會治理。80年代的經(jīng)濟和政治改革已經(jīng)明確了這樣的方向:國家的工作重心要從革命轉向建設,黨則要從革命黨轉變?yōu)閳?zhí)政黨。

    這意味著黨、國家與社會關系全面而深刻的調整。改革的第一個十年首先從經(jīng)濟改革入手,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產品經(jīng)濟到商品經(jīng)濟,從以計劃為主到以市場為主,有力地改變了中國既有的社會結構。社會結構的變化必然提出權力結構調整的要求,以達到調控國家與社會關系,實現(xiàn)新政治、經(jīng)濟系統(tǒng)平穩(wěn)運行的目的。所有這些都構成新時期第二個十年中深化改革的重心所在。王滬寧在一篇論文中針對如何建立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的新權力結構,提出90年代深化改革需要著力實施的十條建議[16]。他力陳改變傳統(tǒng)領導方式,特別強調完成從權威式調控走向信息式調控的轉變,要擺脫過去主要通過自上而下、集中的“硬權力”推動管理,學會運用信息的收集和分配,通過應變式、社會式的“軟權力”調控來推動社會發(fā)展。王滬寧通過新舊權力結構對比建立了一個政治體制改革規(guī)范理論。與他所謂“新權力結構”相對的是自50年代形成的傳統(tǒng)統(tǒng)治模式,根據(jù)其歷史特征可以概括為“黨的集中領導模式”。這種模式不適應新時期經(jīng)濟改革的新現(xiàn)實,因此需要探索“新權力結構”。王滬寧提出的規(guī)范理論中貫穿了一種新型的治理思路。根據(jù)這種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應再以黨一體化統(tǒng)攝中央政府、核心行政部門的垂直領導的傳統(tǒng)制度來實施國家權力與社會管理。新的治理模式所提供的適宜做法,首先要求充分考慮國家與社會管理進程中日趨多元化的利益群體與關系,在決策醞釀、形成與實施過程中強化政府與社會互動。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政策更加具有合理性與普適性,而且有助于社會的自我管理、自我運行從而減輕對政府控制的依賴。新的治理思想的興起標志著政治體制改革,從黨對國家的領導關系,轉向了更加復雜的黨對國家與社會的治理關系。在“新權力結構”和治理語境下,改革開放催生的階層分化都被允許參與社會現(xiàn)實的意義建構。

    新治理思路特別強調信息系統(tǒng)的功能,只有通過信息系統(tǒng)的高效運轉才能夠確保社會互動和參與,信息也由此越來越展現(xiàn)出政治上的重要性。90年代大眾傳媒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信息的政治效能,信息流通日趨活躍的深層根源在于改革開放催生中國社會的分化和多元化,不同的社會階層、利益群體、社團組織之間相互依賴但時常又面臨利益沖突的關系,推動信息結構的轉型與重構。所有這些變化在客觀上呼應了新治理思想,多元而活躍的社會信息傳播令舊式意識形態(tài)宣傳模式難以維系,90年代中國的政治環(huán)境進入猶如葛蘭西所謂的“霸權”狀態(tài)。霸權不是某種壓制性意識形態(tài)或理論教條的大眾灌輸,而是達成意義共識的協(xié)商和決策過程,在此過程中,某些優(yōu)勢的或權威的話語、觀念被社會接受和維持。對“現(xiàn)實”的定義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事實與規(guī)范兩個重要維度:一方面,如何把變化和失范的經(jīng)驗重新界定為客觀的、常態(tài)化的事實;另一方面,要為新時代設定新的行為基礎和道德規(guī)范。文化是“霸權”得以確立的關鍵場域,霸權的生產和持續(xù)需要持續(xù)斗爭和協(xié)商,包括大眾傳媒、教育等在內的文化領域則是意義斗爭與爭奪的戰(zhàn)場。新的治理思想塑造了新型的國家與社會關系,而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動宣告了過去建立在階級斗爭基礎上的意識形態(tài)不再相稱,社會轉型會震撼甚至瓦解社會關系造成現(xiàn)實感的碎裂,從而產生了再生產“現(xiàn)實感”的需要。劇烈的社會變動時期往往伴生著活躍的紀實文化,因為紀實標注社會的突變。紀實實踐的文化意義不僅僅局限在留存了現(xiàn)實變動的證據(jù),它還能夠為因社會關系斷裂而動蕩不安的人們,指示重建社會現(xiàn)實整體性的線索。

    新治理模式與集中領導模式在信息體制運行維度有顯著的區(qū)別。傳統(tǒng)上強調政治掛帥和階級斗爭原則,主要通過強制性政治權力(“硬權力”)實現(xiàn)國家管理;新治理模式則如王滬寧所期望的那樣,應當從權威式的調控走向信息式的調控,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和分配來推動社會運動。新治理模式要求用執(zhí)政的概念來重新定位黨、國家與社會關系,政治體制的核心問題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轉變,傳統(tǒng)上強調黨和國家對社會的絕對領導,新治理思路則側重于探討執(zhí)政黨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治理社會。

    實現(xiàn)這一轉變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與社會對話溝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蘇聯(lián)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動蕩解體的現(xiàn)實又警示中國領導人,如何克服執(zhí)政黨、政府與人民的隔閡是一個最急迫的任務,不加以改革必然危機國家穩(wěn)定。在蘇東劇變也讓中國政府認識到,日益全球化的信息傳播對于國內政治秩序具有深刻的影響。1991年,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組織國內研究者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剖析新聞媒介在蘇聯(lián)東歐劇變中的作用[17]。時任所長的文有仁在總結基礎上提出四點重大教訓,其中之一就是必須進行新聞改革,但強調要始終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新治理模式要求與社會溝通對話,蘇東劇變和國內政局動蕩的反思,形成了信息體制變革的合力。因此,政治體制改革在90年代初重啟,核心問題就在于信息體制的調整。

    具體體現(xiàn)這一要求的前沿地帶就是新聞改革。與社會溝通交流的要求,以及隨著改革開放涌入的外來文化沖擊,諸如此類問題又將新聞改革推向了新的戰(zhàn)略高度。新聞改革強化了新聞事業(yè)的自主性,此過程構成新時期報告文學第三個發(fā)展階段的直接歷史語境。報告文學演化融入新聞領域的部分為我們帶來多重提示。從表面上看,報告文學轉化為調查報道,實現(xiàn)了紀實實踐樣式的多媒體延伸;在更內在的層面,變化了的紀實樣式不應簡單視為表現(xiàn)手法的跨媒介轉移以及創(chuàng)新,而應該被理解為新現(xiàn)實本身變化所傳遞的信息。隨著90年代改革的深化,新的現(xiàn)實越來越成為視覺化的、可視的現(xiàn)實。

    二、新聞改革與紀實美學的社會化

    以新聞改革為核心的信息體制改革標志著改革開放的漸進深化。縱觀整個80年代改革進程,新聞事業(yè)總體上處于慣性運行的狀態(tài),傳統(tǒng)上形成的新聞原則、方針等結構秩序基本維持不變。1981年初,中共中央頒發(fā)《關于當前報刊新聞廣播宣傳方針的決定》,要求報刊、新聞、廣播、電視等工作“必須加強集中統(tǒng)一領導,嚴格按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宣傳,無條件地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即使在8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啟動的政治體制改革,更多地側重于行政改革層面,例如黨政分開、權力下放、產權明晰等等,有關新聞事業(yè)的運行基本未有觸及。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向市場經(jīng)濟的過渡,中國文化體制的改革也隨之鋪開,各種社會力量甚至外資開始廣泛參與文化事業(yè),文化作為市場經(jīng)濟構成要素的新格局也開始形成。市場化轉型很大程度上重置了輿論宣傳與公共信息體系運行的基礎,舊有輿論監(jiān)督機制不適應市場化轉型的要求。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重視傳播媒介的輿論監(jiān)督,逐步完善監(jiān)督機制,使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置于有效的監(jiān)督之下”。這標志著新聞改革被納入了政治體制改革的路線圖。新聞改革履行了政治體制改革社會化的功能,具體效用包括:為經(jīng)濟和政治改革營造有利的輿論基礎;創(chuàng)造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社會資本,如寬容、信任、創(chuàng)新等;暴露社會問題,發(fā)揮社會安全閥作用;強化社會對話與溝通,減少利益群體沖突,或者降低沖突的烈度;建構社會共識與合意,確立制度化的社會規(guī)范。

    在90年代前半期的新聞改革過程中,報業(yè)改革和電視新聞改革是兩個最引人注目的創(chuàng)新領域。新時期紀實文化與大眾傳媒的合流也隨之形成氣勢。這一時期的新聞改革主要探索從計劃經(jīng)濟時期集中領導模式向適應市場化要求的新治理模式的制度創(chuàng)新,重點是使傳媒從功能僵化的宣傳機構轉向引入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文化產業(yè)。相關制度創(chuàng)新不同程度地發(fā)生在采編、發(fā)行、分配以及所有制等方面。其中報業(yè)突破“出版項目”限制以及央視電視改革兩大創(chuàng)新實踐,對于紀實文化的發(fā)展巨大推動作用。

    所謂“出版項目”是計劃經(jīng)濟時期傳媒制度的一項重要管理原則?!俺霭骓椖俊眹栏裣薅瞬煌墑e報紙的規(guī)模,對報紙開張、版面和出刊頻率有明確的規(guī)定,直接制約了內容的構成與規(guī)模,目的是保證有限的版面資源全部被用于宣傳。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政府與社會溝通催生的信息需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使得“出版項目”的限制成為一個日漸突出的矛盾。一些報紙嘗試從邊緣突破,以爭取開拓版面資源,“周末版”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舉措之一。從80年代中期開始,以《中國青年報》以及沿海省市的黨報為首,紛紛推出了“周末版”。在經(jīng)過八九十年代國內政治動蕩時期媒體管控之后,隨著市場經(jīng)濟轉型啟動報業(yè)環(huán)境也漸趨寬松。到1992年,開辦周末版的報紙數(shù)量逾300多家。鑒于周末版的席卷態(tài)勢,新聞出版署于1992年下發(fā)了《關于報紙出版“周末版”管理的通知》,意味著周末版實踐被政府有限地接受。1994年3月,中宣傳部下發(fā)《關于加強管理進一步辦好報紙“周末版”的意見》,進一步標志著實際上周末版的創(chuàng)新實踐最終被納入傳媒體制。從周末版起,后續(xù)興起了包括版面擴容、機關報兼辦子報等一系列自下而上的創(chuàng)新實踐,最終突破了“出版項目”為代表的舊制度。周末版在內容上與它們所附著的黨報、都市報母體有著顯著的差異,多以社會新聞、生活實用信息以及文化批評等為主,通常以紀實方法講述關于普通人感性而生活化的故事。

    中央電視臺的電視改革標志著自上而下政策驅動的新聞改革。1992年,中宣部明確提出要求,新聞媒體要抓社會熱點問題,以加強干群溝通,平衡老百姓心態(tài),從而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18]。中央電視臺貫徹這個指導精神,啟動了節(jié)目改革。時任臺長的楊偉光選擇思想框框少的年輕人擔綱創(chuàng)新主體,創(chuàng)辦《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和《新聞調查》等具有歷史意義的電視欄目,驅動著中國電視事業(yè)轉型進程的展開。

    強調紀實風格成為這一階段電視改革的基本共識,紀實實踐轉變了電視節(jié)目的宣傳風格?!稏|方時空》籌辦的過程中,關于欄目風格定位的討論中,時間就明確闡釋了紀實風格的基本取向,要用影像記錄現(xiàn)實、還原現(xiàn)實,要同觀眾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19]。在節(jié)目效果的評價上,首次把“好看”作為第一標準,這也意味著衡量原則發(fā)生了社會學轉向,不再一味強調政治價值而是把受眾擺在了首要位置。在電視改革之前,電視新聞以及其他節(jié)目以宣傳為方法指針,這種政治優(yōu)先原則支配下的實踐將電視(新聞)節(jié)目變成了意識形態(tài)圖繪。主題先行完全占據(jù)了電視話語生成與表達的過程,只有被事先確認的主體——如領袖、英雄、勞模等——才能夠成為記錄的對象。電視改革用紀實的方法(部分地)取代了宣傳方法,普通人開始大量出現(xiàn)在鏡頭焦點中。

    1996年5月開播的《新聞調查》標志著中國電視改革進一步深化,更加完整地傳達出大眾傳媒介入國家與社會治理的愿望。《新聞調查》融合了《東方時空》和《焦點訪談》的特色,形成了一種具有新聞性、社會性和故事性的電視化的調查性報道。在這種電視化的調查報道類型形成過程中,人們依稀能夠看到文學的影響。白巖松曾經(jīng)用偵探小說來描述《新聞調查》節(jié)目的魅力,驅動觀眾收看節(jié)目的動力恰如同偵探小說一般的好奇[20]。但文學界人士的意見卻更多地期待新聞的自主性,而不是比附文學。作家麥天樞在《新聞調查》創(chuàng)作研討會上呼吁大家達成這樣的共識:新聞就是新聞,新聞用事實來震撼人,非客觀的材料,不能用到片中來進行渲染,非客觀的手段用得越少才越像新聞[21]。此觀點與白巖松傳達的那種文學比附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種來自非新聞從業(yè)者的態(tài)度稱為樸素的或非專業(yè)的新聞專業(yè)主義。麥天樞的觀點代表了一種態(tài)度,文學與新聞分化與其說是由于電視傳媒日漸強大所致,不如說是文學界向自身回歸的主動選擇。

    從紀實文化發(fā)展的角度上看,《新聞調查》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彰顯了新聞與文學的徹底分化,曾經(jīng)與報告文學交織在一起的新聞性寫作凝聚為調查性新聞報道類型,它的定位越來越不再依賴文學而主要以自身媒介特性來形成話語定位。報告文學作為一種介于文學與新聞之間的文體類型,融合文學虛構與事實報道所形成的紀實風格,曾經(jīng)給新時期報告文學造成了在文學與新聞之間的譜系模糊?!缎侣務{查》在發(fā)展早期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與新時期報告文學相似的譜系模糊,但與報告文學的譜系模糊發(fā)生在文學與新聞之間的狀態(tài)不同,《新聞調查》的譜系模糊主要發(fā)生在電視內部,即以《焦點訪談》為代表的新聞性和以《東方時空》為代表的記錄性之間的模糊?!缎侣務{查》的譜系模糊的偏移現(xiàn)象表明,它作為報告文學的后嗣已經(jīng)完全擺脫了文學的滲透。

    這種譜系模糊是理解改革開放以來興起的紀實文化的關鍵線索。前文講到過,紀實的繁榮程度指示著社會變遷的劇烈程度。紀實實踐附著成長在包括文學、藝術、攝影等創(chuàng)作范疇當中,紀實構成了各創(chuàng)作門類自身遵循的原則之外共同的追求,那就是介入社會、為社會變遷探索道路的目的。在當代中國歷史語境下,文藝創(chuàng)作始終處于兩個原則的張力下,首要的是“政治掛帥”的宣傳原則,其次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形式主義原則。對紀實而言,“為藝術而藝術”放棄了社會歷史責任,淪為以藝術名義的新蒙昧或愚民;強調“政治掛帥”的宣傳原則往往為了說服大眾而不顧客觀公正。紀實試圖擺脫此二原則的過濾,直接面對現(xiàn)實生活,以真實性和客觀性來建立大眾民主的話語空間。新時期報告文學發(fā)展過程中,搖擺于新聞與文學之間的那種譜系模糊中,一個最重要的策略考量,就是使報告文學達到免除上述二原則過濾的目的。新聞與文學成為抵擋對報告文學苛責攻擊的兩面盾牌。此外,紀實文化的興起也與改革開放催生的社會關系變化有關,知識分子的注意力從意識形態(tài)主導轉向對日常生活,以大眾美學的方式再現(xiàn)凡俗生活中的莊嚴與崇高。

    結 語

    20世紀90年代以來,報紙和電視的創(chuàng)新實踐重構了信息體制的面貌。報業(yè)的周末版潮流、報業(yè)集團創(chuàng)建、央視為首的電視改革等,在很大程度上溢出宣傳原則的圍擋,并且將長期以來匿名、沉默的受眾奉為信息生產的基本導向之一。二者之間在信息內容生產上存在著一個方法上的交匯點,那就是紀實的方法。紀實的力量源于事件現(xiàn)場目擊的證據(jù),它賦予信息以客觀性與真實性,這對于新聞媒體而言無疑是一種便于操作并且能令讀者或觀眾信賴的報道方法。

    《東方時空》和《焦點訪談》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了紀實文化的電視化表達的空間,前者側重紀錄而后者側重新聞。二欄目不僅貫徹了中宣部要求抓社會熱點的部署,而且呼應了當時信息結構轉型中逐漸明晰的受眾導向的創(chuàng)作思潮?!稏|方時空》中的“生活空間”板塊明確以“講述老百姓的故事”為節(jié)目宗旨,與當時在體制外正在興起的獨立紀錄片一道,匯聚形成了中國的“新紀錄運動”,為當代中國的紀實文化書寫了亮麗的一頁。90年代中期《新聞調查》播出,中國電視改革初步完成了以影像為中心的紀實文化建構,這種影像主導的紀實文化不僅參與塑造了中國人的新現(xiàn)實感,而且呼應了市場化、全球性消費文化的擴張。

    90年代是電視的輝煌時代,紀實文化隨著電視的崛起而進入了影像主導的階段。紀實也因此成為理解90年代中國整體性社會文化氛圍的一個典型特征。此前的階段當中,以語言為媒介的文學曾經(jīng)主導了文藝的進程。從文字主導向影像主導的轉變,預示著中國的傳媒與文化的歷史性轉折,前者的核心是建構民族國家的共同文化,后者則試圖讓中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接入全球化進程。

    [1]嚴復,夏曾佑.本館附印說部緣起[M]//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1卷,北京:北京學出版社,1997.

    [2]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J].清議報,第1冊,1898, (12):23.

    [3]梁啟超.飲冰室自由書(一則)[J].清議報,第26冊, 1899,(9).

    [4]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J].新小說,第1號, 1902.

    [5]張海珊.報告文學“最新輸入”說質疑[J].上海師院學報,1981,(2):92-97.

    [6]馬運增.中國攝影史(1840-1937)[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87:55-56.

    [7]黃鋼.報告文學的時代特征及其必須嚴格遵守的黨性原則[J].文藝研究,1980,(1).

    [8]劉賓雁.路子還可以更寬些[J].文藝研究,1980,(4):76 -77.

    [9]張春寧.中國報告文學史稿[M].北京:群言出版社, 1993:9-15.

    [10]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J].文藝研究,1979,(4):3-6.

    [11]理由.文學這個灰姑娘[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

    [12]徐遲.報告文學的時代[J].長江文藝,1984,(10):73-75.

    [13]馮牧.報告文學應當有廣闊的道路[J].中國文藝年鑒,1984:334-336.

    [14]鄧小平.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制觀念[M]//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政治問題可以討論[N].人民日報,1986-08-30.

    [16]王滬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政治要求:新權力結構[J].社會科學,1993,(2):3-7.

    [17]文有仁.觸目驚心教訓慘痛——剖析新聞媒介在蘇聯(lián)東歐劇變中的作用[G]//新華社新聞研究所.蘇聯(lián)東歐劇變與新聞媒介.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18]楊偉光.那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年代——楊偉光訪談[G]//張潔,梁碧波.點燃理想的日子:我與《東方時空》二十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3.

    [19]時間.把“宣傳體”變成“傳播體”——時間訪談[G]//張潔,梁碧波.點燃理想的日子:我與《東方時空》二十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65.

    [20]白巖松.應該走第三條道路[G]//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第一現(xiàn)場.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321.

    [21]麥天樞.什么是可以講的故事[G]//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第一現(xiàn)場.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328.

    The Development of Repor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ry Culture in the Era of Reform

    YUN Guo-qia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Reportage is a special form of literature in China.Its prosperity alway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social changes.Thus,reportage could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understand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paper pla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portage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 and sees it as a clue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documentary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rise of documentary style within the genre of reportage is an important lead toward studying the press,television reform and new documentary movement during the 80s and 90s.

    reportage;documentary culture;information regime;journalism reform

    I206.7;I055

    A

    1009-1971(2015)02-0068-10

    [責任編輯:鄭紅翠]

    2015-01-12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WYB019);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09YB08)

    云國強(1972—),男(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副院長,副教授,博士,從事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新媒體與社會運動、傳媒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歡
    報告文學紀實文學
    充實中國報告文學的理論一翼
    時代報告(2022年3期)2022-05-05 02:11:23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硯邊紀實
    藝術品鑒(2019年12期)2020-01-18 08:47:14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中國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chuàng)作會舉行
    陣痛與激情:1979—1989年的災難報告文學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16
    CHINAPLAS2016采訪紀實
    塑料制造(2016年5期)2016-06-15 20:27:39
    淺析如何寫好報告文學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混亂實驗室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av.在线天堂|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中文字幕制服av|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av卡一久久|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少妇人妻 视频| 欧美bdsm另类|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亚洲成色77777|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av卡一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二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freevideosex欧美|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免费大片18禁| 久久 成人 亚洲|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在线 av 中文字幕|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亚洲中文av在线| 精品酒店卫生间|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脚勾引网站| 91成人精品电影|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一级毛片我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少妇的逼好多水|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一级黄片播放器|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口|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秋霞伦理黄片|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videosex国产|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免费看光身美女|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惰|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久久97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色5月婷婷丁香| 日本黄大片高清|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黑人高潮一二区|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老司机影院成人| 中文字幕制服av|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观看美女的网站|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男女边摸边吃奶|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熟女av电影|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人人澡人人妻人|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免费看不卡的av|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善性xxx| 色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午夜免费鲁丝| 精品久久久噜噜|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老司机影院成人|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夫妻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黑人高潮一二区|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综合www|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亚洲图色成人|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永久网站在线|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少妇丰满av|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尾随美女入室| 多毛熟女@视频|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天堂8中文在线网| 亚洲不卡免费看|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婷婷色综合www| tube8黄色片|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久久午夜福利片|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av福利片在线|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9色porny在线观看|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亚洲综合色惰|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91国产中文字幕| 综合色丁香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自线自在国产av|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亚洲中文av在线|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亚洲精品一二三| 夫妻午夜视频|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制服诱惑二区| a级毛色黄片|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免费大片18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 精品1|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性色av一级|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欧美3d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国产乱来视频区|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freevideosex欧美|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91国产中文字幕|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 视频|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 丝袜美足系列|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少妇 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女|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久久久午夜欧美精品|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国产视频内射| av免费观看日本|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欧美另类一区| 久久av网站|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无大码|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色哟哟·www| 亚洲精品一二三|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最黄视频免费看|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xxx大片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久久午夜福利片|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a 毛片基地|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18在线观看网站| 另类精品久久| www.色视频.com| 国产色婷婷99|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伦理黄色片|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7在线视频观看|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亚洲国产色片|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蜜桃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欧美3d第一页|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精品久久|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亚洲不卡免费看|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少妇人妻 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久久97久久精品|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成人手机av| 丝袜喷水一区|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老女人水多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h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99热全是精品|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freevideosex欧美| 丁香六月天网|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国产 精品1|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五月开心婷婷网|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最黄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av卡一久久| freevideosex欧美|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蜜桃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综合色|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乱人伦中国视频|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久久久久久人妻|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av不卡在线播放|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中文欧美无线码|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无遮挡网站|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日韩伦理黄色片|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