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小滿鎮(zhèn)中華小學 734000)
怎樣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劉斌(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小滿鎮(zhèn)中華小學 734000)
閱讀是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能力的一種心理活動,課外閱讀是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補充,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習形式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本身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學生自身和教師兩方面來論述如何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培養(yǎng)低年級閱讀習慣學生教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焙玫牧晳T能夠使人終生受益,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對學習,而且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心理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無疑是使學生終生受益的重要措施。而且閱讀是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能力的一種心理活動,課外閱讀是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補充,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習形式之一。因此,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本身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如何讓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呢?
目前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不大,所以他們的閱讀量不夠,閱讀時間雖然多,但糟糕的是他們不知道怎樣去閱讀,所以他們寧愿用空余的時間看電視、玩電腦,也不愿意拿出書本來閱讀,更談不上自己能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那該如何扭轉(zhuǎn)現(xiàn)在這種狀況,讓學生開始喜歡閱讀、樂于閱讀呢?
(一)正確引導,培養(yǎng)習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弊寣W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無疑是使學生終生受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教師只看學生的成績,成績就是一切,所以只要平時一有時間就講解作業(yè),學生很難有多余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久而久之,閱讀的意識也就漸漸模糊了。對于這種情形,就需要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少講一些題目,讓學生少做一些練習,把時間交還給學生。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向師性強、好模仿的特點,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所以我堅持每天利用晨會課教給學生兩個成語,每個星期教會學生一首古詩,利用每周的閱讀課時間讓他們自由閱讀。我在班級建立圖書角,學生帶來自己喜愛的書籍在班級閱讀。剛開始,我總是找一些零星的時間給他們講書中的故事。聽到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那些美妙的故事,慢慢地,學生也總是找時間去看書。每到天氣不好時,我就建議減少戶外運動而讓他們讀讀書,平時將零星的時間也利用起來,多讀書。我還建議家長每天晚飯后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周六、周日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逛書店,和孩子一起挑選孩子喜愛看的書……盡管低年級的學生小,可是堅持一學期下來,他們每個人都讀了很多本書,堅持養(yǎng)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
(二)推薦圖書,多讀好書
何為好書?一本好書應使讀者讀了之后思想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獲得美的享受。有人說選擇一本書,就像選擇一個朋友,那就選擇一本好書,讓它像好朋友一樣陪伴我們。低年級學生認字不多,主要依靠拼音來認字,就要選擇注音版的少兒圖書。按照這個年齡特點,我就推薦給學生《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木偶奇遇記》《365個故事》等富含童話色彩、故事性強、內(nèi)容適中的書本。學生讀得津津有味。此外,我還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看誰讀的書最多,講的故事最吸引人。這樣,讓學生學以致用,大大激發(fā)了他們閱讀的熱情??吹綄W生快樂地徜徉在書海中,這也是教師和家長最欣慰的。
(三)喜歡讀書,學會思考
當不少學生閱讀過不少書本后,卻很少有自己的思考,看看便罷,走馬觀花,根本就沒有欣賞到書中那美麗的花朵。每讀過一篇文章,一本書,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思想提升的一個過程,我們的精神世界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在上個學期的時候,我布置了每天閱讀的作業(yè),每天讀一篇文章或者幾頁,可是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并沒有很大的提高,讓我一度很困惑。課后調(diào)查了幾個學生才明白,他們是閱讀了,可是沒有認真地進行思考,自然就無法領悟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了。從那以后,我每星期都會抽出一點時間,把大家喜歡的故事在課堂上交流,把他們自己讀到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比如,我喜歡哪個人物?我覺得哪個故事的內(nèi)容很精彩?日積月累,原本不愛說話的學生也都一起參與了,沒有了標準答案,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說出來,提出自己的疑問,讓自己慢慢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良好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教師不斷地督促引導。教師應允許學生有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jīng)年累月,使養(yǎng)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語言鼓勵是最好的動力源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他們語言評價也不盡相同。否則,泛泛的評價將成為一種形式,而失去了其真正的鼓勵作用。
比如,對于閱讀書本比較少的、興趣不是很濃的學生,我經(jīng)常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相信自己,你會做得更好!”使他們對自己的表現(xiàn)信心倍增。而對于那些喜歡閱讀的同學,我則會及時給予“你的知識真豐富,真像一個小博士!”的評價,使學生頓時有了很強的成就感。同時,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利用“星星榜”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會因為獲得教師的星星而感到高興。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與學生形成一種自然的溝通與互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時刻關注,不斷地敦促他們,這樣必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點滴做起,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的行為訓練,來促進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葉圣陶.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
[2]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