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工貿中專文峰分校 748100)
生物學教學中的STS教育
程杰(甘肅省定西工貿中專文峰分校 748100)
STS課程教育就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或社會上所發(fā)生的與科技有關之問題為主題,讓學生自己主動設計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教師則站在指導者的立場,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探討此主題的活動過程中,很自然地學到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而且,STS教育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STS新課標素質教育
在職高生物教學中運用STS教育,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因此,每位生物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究該理論和方法,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
1.在教育目標的設計上表現為多層次性:力求提高以認知、情感、態(tài)度為基礎的科學素養(yǎng)。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在認知方面合理認識自己和社會,通過提升自身能力服務于社會;在情感方面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決策能力,發(fā)展學生正確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觀念;目標設計更注重于個體對社會和人文的理解,站在哲學高度,用個體與整體、聯系的觀點、矛盾的觀點制定目標,幫助學生理解社會關系,逐步養(yǎng)成對社會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2.在教學內容上注重于綜合化的教學設計:從“人口與資源”“生物與環(huán)境”“糧食與安全”“經濟與能源”“健康與醫(yī)學”等問題入手,學生接受的知識面廣,與社會和自身聯系緊密,更有利于對學生實施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
3.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個人體驗和探究。這是科學教育的本質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和探索研究過程,將學生的認識活動過程作為教學重點,在過程中理解科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注入情感探索事物的本真,培養(yǎng)價值觀念。
首先,部分教育者對STS課程缺乏了解。STS課程的教育宗旨是培養(yǎng)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STS課程教育強調個體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與訓練,強調科學、技術、社會兼容。在科學和技術的關系上比以往的課程更多的重視技術教育;在基本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上重視從問題出發(fā)進行學習。
其次,對新課標認識不夠全面。舊課程注重知識點的講解,一切為應試教育服務,但是新課標多層面、多角度地強調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教育的重要性。注重于用生物學知識探討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內容標準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關系、學會健康地生活、運用生物科學和技術解決農業(yè)、醫(yī)藥、環(huán)境等實際問題。但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因而在教學中不夠重視,這樣就造成了STS課程形同虛設現象。
再次,STS教育涉及范圍廣,跨學科內容多。該教育不是單一學科的教育,從多種角度看待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跨學科問題,對于教師和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參與者感覺力不從心。
(一)改變傳統觀念,認識STS教育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
1.從學生自身發(fā)展角度認識。職業(yè)高中學生更應該注重實踐,把課本的理論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實施STS教育,讓學生把課本知識消化在實踐中,解決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進一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以后就業(yè)打下良好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2.從STS課程的產生去了解。人口、環(huán)境、生態(tài)、能源、資源、大氣污染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依賴于生物學知識。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脫離了實踐理論,無法彰顯其存在的價值,在STS教學中能夠很好地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自我做起,在實踐中總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社會問題。
(二)合理安排、精心籌劃,狠抓STS教育在教學中的實施
1.在教材中充分挖掘能夠實施STS教學的內容。教材中蘊涵有大量的有關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如人和生物圈的關系,代謝與健康問題,應用生物科學技術解決農業(yè)、醫(yī)藥、環(huán)境等實際問題,生物導彈、癌細胞、無土栽培、節(jié)水農業(yè)、綠色食品、生物入侵、生物防治、抗生素今昔、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等材料都可以作為實施STS教學的素材。
2.抓準突破點。初次實施STS課程教學時,不要涉及跨學科內容或者跨學科較少,進而循序漸進增加難度,做到從易到難。教師應首先給介紹學生STS的課程的意義、概念、宗旨,以及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簡單的設計開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做好相關知識的儲備,對設計程序給予指導,通過完成簡單探求過程,增加學生自信心,為以后實施跨學科探求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結合當地實際,加強實踐??茖W、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的問題涵蓋面廣,包括全球性的、國家的、地區(qū)的。因此需要的背景資料涉及的領域很寬。這對于職高學生來說難度很大,要多結合本地本學生能接觸到的相關問題進行教學活動為好。這樣可使學生感到親切、實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如我們讓學生參觀當地的酒廠、造紙廠、醋廠、食用菌廠。通過參觀調查可以讓學生談感受、討論,學生充分理解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增強了他們學習的動力,更讓他們明白使用科學技術參與社會實踐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
4.教學設計以問題設置為導向。以問題串為主線的教學方式的思維步驟包括暗示、問題、臆說、推理和論證。它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活動,結合課本的知識,提出問題,然后幫助學生分析、尋求假設、進行驗證便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獲得一定的知識。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啟發(fā)學生跟著教學的進程思考并產生強烈的疑問,從而步步引導,并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在較好地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溫室效應、不合理飲食導致各種疾病、人類破會自然促使生活環(huán)境更加惡化、植樹造林的意義等素材都可以合理設置問題,依次展開課題教學,可以編寫在故事中,可以是多媒體播放畫面,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入正題。
綜上所述,在職高生物教學中實施STS教育勢在必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的求知途徑,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鄭曉惠.生物課程與教學論[N].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王芳宇.生物新課程教學論[N].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汪忠.生物新課程教學論[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編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