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涵,龔建化,張家洪,馬經平(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 434020)
?
維生素D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治療價值
張 涵,龔建化,張家洪,馬經平(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 434020)
目的 通過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加用維生素D組(試驗組)及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T淋巴細胞亞群、肺功能等進行比較,以探討維生素D在治療穩(wěn)定期COPD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穩(wěn)定期COPD患者120例,分為兩組,其中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60例,加用維生素D組(試驗組)60例,觀察其治療前、后血清羥基維生素D[25(OH)D]、T淋巴細胞亞群、肺功能等水平,使用SPSS17.0軟件包,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進行數據處理。結果 補充維生素D后試驗組血清25(OH)D 水平及 1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1秒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D4+、CD3+、CD4+/CD8+明顯升高,CD8+明顯下降,且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穩(wěn)定期COPD治療時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維生素D可提高T細胞免疫,改善肺功能。
維生素D; 慢性阻塞性肺疾?。?T淋巴細胞亞群;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為呼吸內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患者最終因肺功能進行性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有研究報道,COPD 患者均存在維生素D 缺乏,且其缺乏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目前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D]作為免疫調節(jié)劑的作用受到廣泛關注。本文旨在通過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加用維生素D(試驗組)及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T淋巴細胞亞群、肺功能等進行比較,以探討維生素D在穩(wěn)定期COPD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于本科室就診的COPD患者120例,男78例,女42 例,平均年齡(72±13)歲,平均病程(15±6) 年,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COPD 穩(wěn)定期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合并感染、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及近期有糖皮質激素治療史等。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71±10)歲;對照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齡(73±9)歲。兩組年齡、性別、一般情況、病程、體質量指數、吸煙指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時間為半年,對照組常規(guī)吸入激素治療——沙美特羅氟替米松(葛蘭素史克,50 μg/500 μg),2次/日;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口服阿法骨化醇(上海羅氏制藥公司,0.25微克/粒),0.5 μg/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半年后空腹血標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定量檢測25(OH)D 水平(25-羥基維生素D酶免試劑盒,英國IDS limited公司)、流式細胞術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采用德國gaeger 公司生產的master screenbody 肺功能測定儀測定肺功能。所有患者均在休息30 min后由專人負責測定肺功能,測定1秒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
2.1 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25(OH)D值比較 見表1。治療前兩組血清25(OH)D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血清25(OH)D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25(OH)D值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維生素D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T細胞免疫影響 見表2。
表2 維生素D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T細胞免疫影響±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測定結果 見表3。治療前兩組FEV1%及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FEV1%及FEV1/FVC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FEV1%及FEV1/FVC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肺功能測定結果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有研究報道,COPD 患者極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其原因:(1)戶外活動少、皮膚老化導致生成減少;(2)肌肉消耗引起儲備能力下降;(3)激素廣泛應用導致分解代謝增加等[3]。維生素D通過與分布于人體的多種細胞(如T淋巴細胞、抗原遞呈細胞等)的維生素D受體(VDR)結合,發(fā)揮各種生物學效應。另有研究發(fā)現,維生素D受體廣泛存在于免疫細胞及呼吸道上皮細胞中,這說明維生素D可在肺組織中激活并發(fā)揮作用,如改善肺通氣功能、調節(jié)免疫等[4]。本文旨在探索除COPD常規(guī)治療外,維生素D能否成為新的治療方法。
血清25(OH)D是反映維生素D代謝的重要指標,同時亦可反映機體維生素D 總體水平[5]。本研究結果顯示,補充維生素D后,試驗組血清25(OH)D 水平及 FEV1%、FEV1/FVC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高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維生素D,可進一步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改善COPD患者預后。其可能機制:(1)影響外周肌肉改善肺外呼吸功能;(2)抑制細菌定植;(3)免疫調節(jié)作用;(4)調節(jié)肺組織重建等[6]。
T淋巴細胞包括CD3+、CD4+、CD8+亞群。其中CD3+為所有T淋巴細胞共有的表面抗原標志;CD4+主要包括輔助性T細胞,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產生淋巴因子,協同B細胞產生抗體及輔助其他T淋巴細胞;CD8+包括細胞毒性T細胞及抑制性T細胞,其主要作用為幫助消除病原體,但當其過度表達時亦可導致機體的免疫損傷[7]。穩(wěn)定期COPD患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失調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易出現反復感染[8]。相關研究顯示,COPD 可能是一種免疫性疾病,血清25(OH) D通過與特異性VDR結合,直接或間接作用于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抑制其增殖、分化功能,從而發(fā)揮其對機體免疫系統的調控作用[9]。為維生素D作為COPD免疫調節(jié)劑的作用提供了理論依據。試驗組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明顯升高,CD8+明顯降低,這說明加用維生素D后不同程度恢復COPD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有利于增強其抵御致病菌感染的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穩(wěn)定期COPD治療時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維生素D,可提高T細胞免疫、改善肺功能,從而提高療效及改善預后,有較好臨床價值。但具體作用機制及適當補充維生素D的劑量如何,仍需進一步擴大樣本數量和延長研究的隨訪時間以進一步探討及研究。
[1]Banerjee A,Panettieri R.Vitamin D modulates airway smooth muscle function in COPD[J].Curr Opin Pharmacol,2012,12(3):266-274.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36(2):67-80.
[3]張平,羅紅,朱應群.維生素D缺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患病率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7(8):802-806.
[4]Norman MA.Minireview:vitamin D receptor:new assignments for an already busy receptor[J].Endocrinology,2006,147(12):5542-5548.
[5]施睿,黃河,方智野,等.補充維生素D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25(OH)D 和FEV1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23):1849-1850.
[6]Janssens W,Bouillon R,Claes B,et al.Vitamin ddeficiency is highly prewalent in COPD and correlates with variants in the vitamin d-binding gene[J].Thorax,2010,65(3):215-220.
[7]陳公平,林其昌,連寧芳,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細胞免疫功能變化及胸腺肽α1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9,28(12):979-981.
[8]王娜,張湘燕,張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J].貴州醫(yī)藥,2011,35(7):593-595.
[9]Borges MC,Mariini LA,Rogero MM,et al.Current perspectives on vitamin D,immune system,and chronic disease[J].Nutrition,2011,27(6):399-404.
總體與樣本
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的同質研究對象的全體(集合)稱為總體,包括有限總體和無限總體。從總體中隨機抽取的部分觀察單位稱為樣本,樣本包含的觀察單位數量稱為樣本含量或樣本大小。如為了解某地區(qū)10~15歲兒童血鈣水平,隨機選取該地區(qū)3 000名10~15歲兒童并進行血鈣檢測,則總體為該地區(qū)所有10~15歲兒童的血鈣檢測值,樣本為所選取3 000名兒童的血鈣檢測值,樣本含量為3 000例。類似的研究需滿足隨機抽樣原則,即需要采用隨機的抽樣方法,保證總體中每個個體被選取的機會相同。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9.051
A
1672-9455(2015)09-1304-02
2014-11-10
201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