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啟 光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無錫 214122)
?
當代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家庭參與:背景、影響及領導力策略*
楊 啟 光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無錫 214122)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由于美國“千禧代”大學生人口特質變化與家庭結構關系的變遷、高等教育的社會角色轉型以及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通信技術發(fā)展等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美國家庭參與到大學校園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日益增長的態(tài)勢,使高等院校與家庭的關系面臨一種新的文化轉型。家庭參與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獲得可靠的學術成功、確保平等的高等教育機會以及推進高等教育管理變革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影響。美國高等院校正重塑家庭參與的院校精神與管理哲學,提供家庭參與的專業(yè)支持,優(yōu)化與完善家庭參與項目,不斷主動強化院校的家長領導力策略建設。
父母;家庭參與;大學生發(fā)展;美國高等教育
20世紀后期美國社會經(jīng)歷了家庭與人口的重要變遷、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全球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發(fā)展等一系列變化,這使得今日的大學生逐漸向家庭靠攏,大學生的父母們也愈加緊密地參與到高等教育發(fā)展中。大學校園里日益增多的父母的身影給美國大學生生活、高等教育管理以及學校與家庭的關系都帶來了新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全面分析美國高等教育領域日益普遍的家庭參與現(xiàn)象及其帶給大學生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明晰高等院校回應家長參與的實踐策略,對于推進與完善現(xiàn)代高等教育治理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近代早期美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同歐洲大陸或世界其他國家大體一樣,用一種被社會普遍接受的行為規(guī)范約束子女。同時,這時期美國的社會制度強調學生直到21歲才會被認為是成人,更多的家長將他們業(yè)已就讀大學的子女的教育責任委托給學校,形成了這個時期普遍的家庭與學校的“授權關系模式”。①院校機構作為“代替父母”(in loco parentis)的角色,控制學生在課內外的行為,人們也以此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職責,這成為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一種典范。②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反戰(zhàn)運動”、“毒品文化”及民權運動等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推動下,高等教育逐步進入大眾化發(fā)展時期。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反主流文化的嬉皮士的流行成為美國這個階段文化的主要特點。這部分進入美國高等院校的年輕人,開始抗議抑制他們個性自由舒張的規(guī)定與政策,使學生與院系之間的傳統(tǒng)關系面臨新的轉變。同時,1971年美國第26項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18歲大學生開始擁有投票的權利。③1974年美國通過《家庭教育權利與隱私法案》(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簡稱FERPA),對父母與大學共同分享學生信息的權利進行限制。高等院校開始不再將大學生當孩子,而是當作成人來對待,更多的父母與家長開始改變與大學院校之間的分離關系,逐步介入到子女的高等教育中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力量影響下的高等教育外部生態(tài)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大學校園里學生的膚色、民族與種族文化的多樣性更為突出。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互動交流,往往同自己傳統(tǒng)中的家庭規(guī)則、宗教信仰與制度文化相聯(lián)系。帶著與之相關的跨文化交際困境與日益凸顯的校園安全等方面的擔憂,家長們開始思考為孩子提供支持的必要性。對于這些出生于嬰兒潮并接受民權運動時期高等教育的今日大學生的父母而言,他們仍然以當時社會注重自主與個人發(fā)展權利的價值觀來認識現(xiàn)在的大學校園環(huán)境,不斷強化自己作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投資者與消費者的身份,④開始大步伐地介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世界。由此,美國高等院校、父母與大學生進入所謂的“后父母替代”(post in loco parentis)時代,使當今美國高等院校與家庭關系步入新的文化轉型階段。
據(jù)2006年對全美127所院校學生事務開展的一份調查,在學生事務的專業(yè)管理人員中93%的受訪者認為,過去5年大學生與家長的互動溝通呈現(xiàn)明顯的增長態(tài)勢。⑤美國大學生人口特質變化、家庭結構變遷、高等教育改革以及網(wǎng)絡通信技術進展等多元社會因素相互交織,并各自發(fā)揮其獨特作用,使家長參與到子女的大學生活的現(xiàn)象變得更為普遍。
(一) 美國“千禧代”大學生人口特質的變化
當下美國高等院校的生源主要為出生于1982-2000年所謂的美國“千禧代”(Millennial Generation)大學生,他們具有特別的(special)、受保護的(sheltered)、自信的(confident)、有團隊精神的(team oriented)、富有追求的(achieving)、有壓力的(pressured)以及有點傳統(tǒng)的(conventional)等七個人口特質,⑥其智力能力超越以往各代,并擁有豐富的網(wǎng)絡信息技術,這一代人也是經(jīng)歷戰(zhàn)爭、社會暴力整體增加以及國家遭受恐怖襲擊的一代人,被認為是未來促進美國社會發(fā)展最為重要的中堅力量。同時,他們比以往學生生活在一個更為復雜的多元文化的大學校園之中。在一個充滿多元文化與新的高等教育生態(tài)的校園里,這群大學生需要來自父母的全方位支持與理解,表現(xiàn)出愿意親近并接受與他們父母較為一致的價值觀,在情感支持、經(jīng)濟財務、安全、健康以及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更愿意將父母視為自己的重要的建議者、幫助者與教育者。
(二) 美國家庭結構與關系的后現(xiàn)代變遷
20世紀中后期,美國社會家庭結構與關系變遷折射出來的美國后現(xiàn)代家庭(post modern family)概念范式日益影響到高等教育與家庭的關系。首先,美國家庭規(guī)模日趨核心化,父母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1969年美國家庭中父親具有大學研究生學歷的占8.8%,30年后該比例增加到了18.3%,同時期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母親比例也從2.8%增加為13.6%。⑧這些高學歷的父母在參與孩子大學生活方面更有經(jīng)驗,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民主參與教育管理的意愿。其次,美國家庭父母離婚率增高,單親家庭和同性家庭大量出現(xiàn)。據(jù)1999年對大學新生的調查,有25.4%的學生報告自己的父母離婚或分居,⑨有工作的婦女逐漸增多。第三,美國家庭出現(xiàn)一種與“空巢綜合癥”形成對比的“滿巢癥候群”(cluttered nest)現(xiàn)象,現(xiàn)今占美國人口四分之一的“千禧代”年輕人大多數(shù)跟父母住在一起。⑩美國這種多元的后現(xiàn)代家庭開始從注重經(jīng)濟為主向追求情感聯(lián)系與家庭生活的滿意度轉變,父母對于孩子的事務變得更愿意承擔責任并樂于卷入其中,從而要求高等院校以積極的姿態(tài)回應家庭文化變遷帶來的新需求。
(三) 西方社會高等教育消費主義文化的盛行
(四) 美國教育變革中家庭參與傳統(tǒng)的作用
此外,美國大學校園中犯罪與安全問題的凸顯,也讓家長更為迫切地卷入到孩子的大學成長中。同時,現(xiàn)代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也為家庭普遍參與到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
自20世紀80年代,在前述多種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美國家長參與學生大學生活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極大的增長態(tài)勢。相關研究機構開展了有影響力的幾項調查,客觀反映了當代美國高等院校家庭參與的現(xiàn)實發(fā)展狀況。
(一) 大學生與父母間的溝通交流
(二) 大學校園中家庭參與的主要內容
(三) 影響高等教育中家庭參與水平層次的因素
美國家長參與大學校園的現(xiàn)象,引起了社會公眾與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密切關注。人們圍繞父母參與對大學生認知與心理發(fā)展、高等教育學術成就等的影響,展開了廣泛而豐富的社會討論與學術研究。
(一) 美國社會對高等院校家庭過度參與現(xiàn)象的批評
美國媒體將日益增多的參與到大學對孩子進行干預的這類父母稱之為“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這類父母猶如盤旋在大學生頭上的直升機一樣,關注內容甚至細小到大學生學校活動、家庭作業(yè)布置完成以及學生宿舍安排等微觀層面。對于蜂擁而入校園并過度參與的“直升機父母”現(xiàn)象,美國社會不同領域對此開展了較為普遍的激烈批判。
(二) 家庭參與對美國大學生發(fā)展影響的理論研究
(三) 家庭參與對美國高等教育管理的影響
(一)重塑大學服務家長的院校精神特質與管理哲學
(二) 提供家長參與大學生成長的專業(yè)支持
(三) 加強院校間父母參與管理的經(jīng)驗分享
(四) 優(yōu)化與完善促進家庭參與的活動項目
注 釋:
①Sleey , D.S. A New Paradigm for Parent Involvement.EducationalLeadership, 1989,47(2),pp.46-48.
② Wartman, K., & Savage, M.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among Students, Parents, and the Institution.ASHEHigherEducationReport, 2008, 33(6),p.34.
③ Nuss, E. M.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 In S. R. Komives and D. B. Woodard,Jr. (eds.),StudentServices:AHandbookfortheProfession.(4thed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3.
⑤Merriman, L. Managing Parents 101: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and Maximizing Good Will.LeadershipExchange, 2007, 5(1),pp.14-19.
⑥Howe, N., Strauss, W.MillenialsRising:TheNextGreatGeneration. New York, NY: Vintage, 2000.
⑦Watson, A. M.ParentalInvolvementinHigherEducation:UsingthePerceptionsofParentsandAdministratorsastheBasisforImprovingInstitutionalPolicyandPractice. Johnson & Wales Universit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2007,pp.11-12.
(責任編輯 胡 巖)
Family Involvement in Current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Impact and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YANG Qigu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Since the 1980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family involvement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is is the combined result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a) the demographic changes in “Millennium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b) transformation of family structures; (c)the new social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the family is facing a new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amily invol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he academic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obtaining reliable and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reshaping the ethos and philosophy of their management by providing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family involvement and improving different parental programs service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leadership.
family involvement;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1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國發(fā)展型家庭生活教育的理論與制度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BGA13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