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華 (甘肅省高臺縣政府教育督導室 734300)
教育督導應走出三個誤區(qū)
曹玉華 (甘肅省高臺縣政府教育督導室 734300)
教育督導應走出三個誤區(qū):一是認識上的誤區(qū)——不是有無均可,而有非有不可;二是機構設置上的誤區(qū)——不是內設機構,而是單獨建制;三是督導方法上的誤區(qū)——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
教育督導 走出 誤區(qū)
伴隨我國“兩基”評估工作的推進,我國教育督導制度中對教育督導的認識不清,責任不明,督導機構設置不統(tǒng)一,督導方法程序不嚴格等方面的問題逐漸凸顯,制約著教育督導職能的發(fā)揮。因此,教育督導如何走出認識、機構設置、督導方法這三個方面的誤區(qū)已是政府、社會、學校共同關心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教育外部和教育內部對教育督導有錯誤認識:有很多人不知道教育督導與評估是干什么的,或者大致知道又說不清;有甚者對督導與評估工作視而不見,有無均可;還有人認為督導室是退休站,見到年輕督學甚至說“年齡還小,怎么就退了”;有些人認為督導是驗收專業(yè)隊,甚至有些地方還編了順口溜:督導是“金牌子,空架子,老頭子,找茬子,沒票子”。 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行政、教育督導機構的領導要提高對教育督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使他們走出認識上的誤區(qū),認識到教育督導機構的職能是進行監(jiān)督、檢查和指導;對各類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辦學效益情況實施督導;對教育工作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對下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行評價、幫助和指導,使他們明確認識到教育督導的重大作用:一是教育督導的監(jiān)控、導向作用;二是教育督導對教育經(jīng)費投入、硬件建設起著決定性的促進作用,可從教師工資按時到位、績效工資足額發(fā)放、教育經(jīng)費及時下?lián)?、教育投入有增無減得出結論;三是教育督導有利于提高辦學思想,改善辦學條件,轉變教育觀念,規(guī)范教育管理,深化課堂改革,增強衛(wèi)生意識,提高教育實效;四是教育督導起著信息反饋作用,教育督導的工作性質決定必須深入基層,接觸基層干部、學校師生和廣大群眾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在這一過程中,能聽到群眾的呼聲,若如實匯報有利于上級領導作出新的決策,因此,教育督導工作起著信息反饋作用;五是教育督導能夠改進領導作風,由于督導工作的特定要求,督導人員一般都要深入下去,這樣對學校和行政單位情況就能了解清楚,如能反映及時,問題就能順利解決。
就我市而言,教育督導機構體系設置形式主要是督導機構在級別上與教育行政部門平行,但機構設置和教育行政部門同地辦公,名義上是政府的一個部門,雖是兩塊牌子,但實際上沒有獨立性,人員、經(jīng)費、辦公用品都由教育行政部門承擔,最起碼的下鄉(xiāng)督導用車都是教育行政部門安排,沒有自主權,久而久之有些縣市甚至演變成教育督導機構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內設的一個職能部門,確實難以獨立開展工作,其督導職能難以充分實現(xiàn)。教育督導機構表面上由人民政府設立,掛人民政府的牌子,實質在人們的腦海里已經(jīng)成為教育行政部門的一個內設機構。面對現(xiàn)狀,首先要走出機構設置上的誤區(qū),即使是無條件的地區(qū),督導機構和教育行政機構沒辦法分設的,不能把督導機構就看成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內設機構。具體而言應該做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解決好獨立性的問題。由人大授權、政府設置,與教育行政部門平行并隸屬于同級人民政府領導,業(yè)務上受上級督導部門的領導,人員由組織人事部門任免、調配,經(jīng)費由財政部門單列、撥付,真正實現(xiàn)實際意義上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是解決隸屬關系問題。督導機構要和政府的其它各總局一樣建置成政府的一個行政部門,政府做出決策,教育行政部門執(zhí)行,教育督導機構監(jiān)督執(zhí)行,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
由于從事教育督導工作,筆者熟知,一些地區(qū)非常重視教育督導結果的應用,而忽視了過程督導的部分環(huán)節(jié),如結果的應用上,從所熟悉的幾個縣市來講,有單項的目標責任書考核,還要和當?shù)厝嗣裾拇竽繕素熑螘鴴煦^,同等獎勵,同時還要設單項獎進行獎勵,這樣就有了被督導單位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在督導當時能得到好的結果,而忽略了平時對照督導各項指標而進行的長期抓管理、長期抓培養(yǎng)的舉措,有些甚至教育督導的基本程序和教育督導的工作形式上都有所忽略。教育督導有較完整的教育督導工作程序:一是根據(jù)督導工作主要內容制定具體工作方案;二是書面通知被督導單位;三是被督導單位根據(jù)督導內容進行自查自評,提交自查自評報告和相關材料;四是對被督導單位進行督導或評估;五是向本督導單位通報督導情況,作出督導結論,提出獎懲、整改意見;六是向當?shù)厝嗣裾蜕弦患壗逃綄C構提交督導報告,經(jīng)當?shù)厝嗣裾跈嗷蚺鷾屎蟀l(fā)布督學通報或公報。在教育督導工作形式上有隨訪督導、綜合督導和專項督導、專題調研和回訪等形式,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程序上只注重對被督導單位進行督導或評估,不重視被督導單位根據(jù)督導內容進行自查自評,自查單位所提交的材料只是擺擺樣子,走走形式,而沒有人認真閱讀,更不要說是提出修改意見了,有些甚至忽略了其它所有的程序,被督導單位好像是為了年初的計劃而完成任務,沒有達到因督導而促進更好的工作的目的。在督導形式上大多都是忽略了隨訪督導,更談不上回訪了,回訪的目的就是要促進被督導單位根據(jù)被督導時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跟蹤查看當時提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從而彌補被督導單位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改進工作方法,達到精細管理的目的,可在具體工作中,被督導單位認為督導時已給出了結論,不影響考核結果了,所以對回訪也就不重視了,甚至覺得督導評估這一過程完了就萬事大計了。因此,督導單位一定要嚴格按照督導程序進行,修定考核辦法,每個程序都占有一定的考核分值,真正達到督導促進工作的目地,從而來克服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做法,做到過程督導與結果督導相結合。
(責編 齊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