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ison on Keerqin Dialect and Beijing Mandarin
龔德全
GONG De-quan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Guizhou Nationality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25 )
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語音比較
A Comparison on Keerqin Dialect and Beijing Mandarin
龔德全
GONG De-quan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GuizhouNationalityUniversity,GuiyangGuizhouChina550025 )
[摘要]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方言隸屬于東北官話區(qū)哈阜片的長綿小片。在語音特點上,科爾沁方言體現出了東北官話的諸多特征,但是也有許多自身的特點。本文以具體的語音材料為基礎,通過將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整理出了科爾沁方言中的一些規(guī)律性特點,這些特點將有助于我們對這一方言本身有一個更為清晰、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科爾沁方言;北京官話;語音特點;比較;規(guī)律性
Abstract:Belonging to Changmian district of Hafu area in the Northeast Mandarin, Keerqin dialect of Tongliao city in the Inner Mongolia contain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in the phonetic features, reflecting some features of the Northeast Mandarin as wellt. Based on the specific speech materials this paper comprises Keerqin dialect with Beijing Mandarin and summarizes some re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Keerqin dialect, which will help us to has a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o Keerqin dialect itself.
Key words:Keerqin dialect; Beijing mandarin; Phonetic features; Comparison;Regularity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盟、興安盟為鄰,屬東北和華北地區(qū)的交匯處。通遼市下轄五旗二縣一個市轄區(qū),分別為:科爾沁區(qū)(市轄區(qū))、開魯縣、霍林郭勒市(縣級市)、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后旗。科爾沁區(qū)位于通遼市中部,是通遼市政府駐地,境內有蒙古族、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地理坐標為北緯43°22’~43°58’,東經121°42’~123°02’之間,南同科爾沁左翼后旗接鑲,西與開魯縣為鄰,北及東和科爾沁左翼中旗毗連。面積3212平方千米,人口80萬。通遼市的地理范圍比較廣泛,所轄各旗縣區(qū)的語音特點很不一致,可以劃入不同的方言區(qū)。據筆者翻閱1987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冊》,科爾沁區(qū)在語言區(qū)域上應該屬于東北官話區(qū)哈阜片的長錦小片。就整體語音面貌而言,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存在著許多相近之處,但其聲母、韻母以及聲調等方面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這里面既有東北官話的諸多特征,也有科爾沁方言自身的特點。本文以具體的語音材料為基礎,并將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進行了比較分析,從中整理出了科爾沁方言中的一些規(guī)律性特點,這些特點將有助于我們對該方言本身有一個更為清晰、全面的了解。
一、科爾沁方言的聲母、韻母和聲調
(一)聲母
科爾沁方言的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共22個
波把北布變派爬碰撲片馬明木摸門付飛縫肥分到冬抖打底他填脫太特腦年捏拿鬧拉冷力路呂
資增坐組走存蠶曹層慈絲撕澀色三知治職者照吃撤唱春唇詩是射上繩銳繞冗認冉家精經節(jié)結旗輕秋齊權熏閑玄虛迅貴光郭哥固開狂刻喀課胡紅黑呵喊言油安汪文
(二)韻母
科爾沁方言的韻母(包括自成音節(jié)的[&]在內)共有38個(不包括兒化韻)。
?絲思斯四似比低你迷七不杜粗夫母_綠女拘玉域?知吃濕支日二耳貳兒而□把達大打法□家蝦壓佳下夸跨抓刷畫2別疊謝貼滅_2削雪約鵲略□破玻摸佛哥□表掉漂條交郭多脫坐說□帶蓋菜該凱摔壞怪拽外2背肥賊累妹威灰雖堆會寶到告耗燒扣豆瘦夠周肉扭秋柳就辦產但飯寒扁點檢淺煙端串拴換關怨宣娟全卷分本根恨真因濱浸信林蹲屯孫混村暈菌薰訓孕唱擋上湯胖江搶香諒羊莊床晃汪黃燈撐橫耕贈兵丁井姓經翁嗡甕蓊蕹兄擁窮永熊洞通松榮攏
& 呣
(三)聲調
科爾沁言的聲調(不包括輕聲調)共有4個
調類調值例字陰平33或44春天高方出衣七陽平Y 35時題房折明國白上聲? 214使體角北有短反去聲3或2 53或52弟葉必放志意泛
說明:①去聲調值的音節(jié)動程比北京官話略短,實際調值記為52或53。②陰平調是半高平調,比北京官話的高平調略低,因此實際調值可記作33或44。③科爾沁方言輕聲音變的使用場合與使用頻率要比北京官話高。④上聲字在單念或語句末尾時往往音高下降后上升幅度不足,實際調值為213甚至212。
二、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語音特點對比分析
筆者依據《方言調查字表》和《漢語方音字匯》,對北京官話和科爾沁方言進了對比分析,從中共發(fā)現了六大項語音差異,而且有些差異存在著明顯的對應規(guī)律。這些語音差異充分體現出了科爾沁方言的自身特點,它們將是我們理解科爾沁方言整體語音面貌的一把鑰匙。
表一:古清音入聲字聲調歸屬情況統(tǒng)計表
小結:以上我們對中古清音入聲字做了一些列舉,重點是考察它們的聲調歸屬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在古清音入聲字的聲調演變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古入聲清音的聲母字在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中都被分別歸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科爾沁方言讀上聲的情況要比北京官話多得多。筆者對《方言調查字表》所收的古清音入聲字在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中的聲調演變情況做了一個統(tǒng)計。結果表明,古清音入聲字今北京話歸入上聲的有41個,但在科爾沁方言中卻有79個,近北京官話的兩倍。表中所列出的136個入聲字,其中有93個古清音入聲字在科爾沁方言與北京官話中是同音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情況都有),另外有40個古清音入聲字在北京官話中的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去聲,但在科爾沁方言中全部是上聲,這些字是:閣國革執(zhí)福幅蝠質室鯽僻脊脊梁得得到覺感覺戳插撲息曲彎曲節(jié)結媳職霍藿髪腹觸宿宿舍客雀色迫溻拙蛤撮一撮毛削削皮膝割。此外,筆者還特意選取了3個古濁音入聲字,它們是辟(並母字,屬全濁聲母)、繞(日母字,屬次濁聲母)、仆(並母字,屬全濁聲母),在北京官話中辟、繞這兩個字讀為去聲,仆一般讀為陽平,但在科爾沁方言中這幾個字也一律讀成上聲。
表二:[]韻與[□]韻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表三:[]與[]組聲母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表四:北京官話開口呼[〈]聲母字與科爾沁方言[┒]聲母字的對應情況統(tǒng)計表
小結:上表列舉的16個字是筆者對照《方言調查字表》一一整理出來的,這些字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它們在北京官話中全部是[〈]聲母字,但在科爾沁方言中都讀成[┒]聲母,對應規(guī)律比較整齊。
表五:送氣/不送氣聲母字對比情況統(tǒng)計表
小結:通過上表所列字的讀音,我們可以看出:北京官話的塞音、塞擦音聲母送氣與否的情況,與科爾沁方言不相一致。北京官話里有些讀成不送氣聲母的字,在科爾沁方言中讀為送氣音聲母,如痹、胞、蝶、哺、捕、殲、撞、朵、庇等字;而有些字在北京官話里是送氣音聲母,但在科爾沁方言中卻讀成不送氣音聲母,如表中所列的券、泊、潑、糙等字即是如此。
三、科爾沁方言語音特點總結
如前所述,科爾沁方言隸屬于東北官話區(qū)的哈阜片長綿小片,其語音特點體現東北官話諸多特點的同時,也凸顯了自己的某些特征。從聲調上看,科爾沁方言中大部分聲調的調值與北京官話相近,但是它的陰平調值沒有北京官話高,一般為33或44;去聲調音節(jié)動程也沒有北京官話長,一般為53或52。這兩點是聽感上明顯區(qū)別于北京官話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M].北京:商務印刷館,2006.
[2]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匯(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降小寧]
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15.04.007
[中圖分類號]H1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597(2015)04-0040-11
[作者簡介]龔德全,男,貴州民族大學西南儺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民俗學博士。
[收稿日期]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