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 韓寶江
溫庭筠“小山重疊”新解
◆北京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 韓寶江
唐代文學(xué)家溫庭筠詞多寫婦女生活閨情,較少政治內(nèi)容,極盡“艷麗”,故尊他為“花間鼻祖”。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學(xué)者歷來對其中“小山”一句的解釋爭論不休。其實“小山”在溫庭筠的《菩薩蠻》詞作中同時存在著指代眉式、枕障的兩種用法,不乏實例。該文結(jié)合文學(xué)史、考古、科技史方面的佐證,提出了新的見解。
溫庭筠;《菩薩蠻》;新解
高二語文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選入了唐代文學(xué)家溫庭筠的代表詞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對于詞中“小山重疊”的理解向來紛紜。
溫庭筠(約812—866),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才思敏捷,詩詞兼工,《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溫庭筠貌丑,然而“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場中號“溫八叉”。溫氏恃才狂放而為權(quán)貴所忌,開成四年(839)近四十歲時開始應(yīng)舉卻屢試不第,咸通六年(865)出任國子助教,世稱“溫助教”。次年主國子監(jiān)試,“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觸怒權(quán)貴遭貶方城尉,抑郁而終。溫庭筠與李商隱、段成式號稱“三才”,三人皆以駢文綺麗著稱,又都排行十六,詩文號“三十六體”。
作為晚唐著名文人,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他善于以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思。重含蓄的表現(xiàn)風(fēng)格比較適合于篇幅短小的詞調(diào),耐人尋味卻往往不夠明朗。致力于字句的修飾和聲律的諧協(xié),使得詞在文采展現(xiàn)和聲情并茂的感染力效果上得到了加強。溫庭筠以其杰出的意境創(chuàng)造才能,奠定了詞的美感特質(zhì)與藝術(shù)特征,其唯美主義的綺艷詞風(fēng)對晚唐五代詞人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詞這種文學(xué)形式,自溫庭筠起真正獲得了文人群體的重視,經(jīng)過了五代與宋代廣大詞人的相繼推進(jìn),詞最終得以在中國古代文壇上綻放出了絢麗的芳顏,蔚為大觀,從而擁有了遲來的、本該屬于自己的榮譽和地位。
清代常州詞派開山張惠言編輯《詞選》時錄入溫庭筠詞《菩薩蠻》14首、《更漏子》3首、《夢江南》1首,占入選詞作總數(shù)的15%。后蜀趙崇祚《花間集》首刊溫詞最多達(dá)66首,占全集收詞總數(shù)的13%,足見對溫庭筠的推崇。歷代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
其文窈深幽約,善達(dá)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
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zhèn)紙,端己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皋文曰:“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醞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cè)嶂畾?。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ㄩg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xì)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
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
庭筠工于造語,極為綺靡。
有以麗密勝者,有以清雅勝者。
溫庭筠詞多寫婦女生活閨情,較少政治內(nèi)容,極盡 “艷麗”,故尊他為 “花間鼻祖”,溫氏在詞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杜f唐書》本傳中載:“初至京師,士人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公卿無賴子弟,裴誠、令狐縞之徒,相與蒲飲,酣醉終日,由是累年不第。”張惠言 《詞選序》里又盛推溫八叉 “最高”、“其言深麗閎美”。
簡析溫庭筠的《菩薩蠻》詞: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歷來對“小山”一句的解釋紛紜不休,多是說屏風(fēng)上畫的重山在晨光輝映下明滅閃爍。針對“小山”所指,清人許昂霄在《詞綜偶評》中說:“小山蓋指屏山而言?!庇崞讲馕觯骸靶∩?,屏山也,其另一首‘枕上屏山掩’可證?!闭J(rèn)為指大理石屏風(fēng)上的石紋,劉永濟繼承此說。唐圭璋認(rèn)為指繡屏,夏承燾主張指眉型款式之一的小山眉,周振甫先生支持此說。沈從文認(rèn)為溫詞此句“即對于當(dāng)時婦女發(fā)間金背小梳而詠”。當(dāng)代學(xué)者多有撰文對此句含義做深入探討者。
筆者認(rèn)為單從字面講,“小山重疊金明滅”可以有兩種均可圓通的理解。
其一,作品通篇描寫女子晨起梳洗打扮一節(jié),筆觸理應(yīng)針對顏面、發(fā)髻等特定的部位,則“小山”一句當(dāng)不必與屏風(fēng)、枕關(guān)聯(lián)?!敖稹笨梢灾腹艜r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也稱“鵝黃”、“鴉黃”、“約黃”、“貼黃”。女性以黃色顏料染畫于額間,還有粘貼法,用膠水把黃色材料剪制成的星、月、花、鳥等形狀的薄片飾物粘貼于額上,又稱“花黃”、“花鈿”?!盎ㄢ殹笔翘拼饔虻貐^(qū)流行的婦女面飾,在眉目之間飾有金、銀、羽翠制成的五彩花子。貴族婦女多涂胭脂、抹鉛粉、貼花鈿,唐西州張雄夫婦墓中出土的女舞俑豐頤花鈿,吐峪溝出土的殘絹畫上的婦女額頰間貼有“靨子”?!懊鳒纭笨梢员憩F(xiàn)女子眉間“花鈿”一類的飾物光澤閃爍,也可以推想昨日點涂的色料或者粘貼的花鈿夜里部分掉落后的斑駁之狀,還可以把“明滅”視為偏義復(fù)詞,這里顯然側(cè)重于“滅”的暗淡褪色之狀。
“小山”當(dāng)指女性眉型,一則距離、方位上緊靠“花黃”前額,一則次句將涉及“鬢云”。如果指發(fā)髻則與次句在描寫對象上就會出現(xiàn)重復(fù)贅述,在這樣字?jǐn)?shù)有限的篇幅里,溫氏似不致出現(xiàn)此類疏漏。唐代張泌《妝樓記》:“明皇幸蜀,令畫工作十眉圖,橫云、斜月皆其名?!泵鞔鷹钌鳌兜ゃU續(xù)錄·十眉圖》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yuǎn)山眉”。至于眉的“重疊”并不難理解,古詩詞例句實不鮮見,“一弄醒心弦,情在兩山斜疊”“多少相思,皺成眉上千疊”“緩歌處、眉山怨疊”。眉的“重疊”似還與西域風(fēng)俗有淵源,20世紀(jì)出土于新疆吐峪溝的胡服婦女絹畫,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的弈棋仕女圖,吐魯番阿斯塔那張禮臣墓的舞樂圖屏足可以證明,唐時婦女確有把眉毛畫成上下多條重疊的眉式。其實“重疊”之“疊”字,相當(dāng)于蹙眉之“蹙”字義,古人有“花袍白馬不歸來,濃蛾疊柳香唇醉”、“秾蛾疊柳臉紅蓮”之句,正此之謂。另外,還可以理解為描眉色料一夜被不慎拂拭而成的模糊之狀。
其二,從“懶起”可見,前兩句當(dāng)是女子嬌臥尚未起床之境況?!靶∩健笨梢灾钙溜L(fēng),只不過不是今日常見的立于地面一人之高的巨屏,而是古人放在床頭枕前用來擋風(fēng)的小型屏風(fēng)?!坝执灿衅粒┲诖?;枕有屏,又施之于枕?!卑拙右纵d“予舊病頭風(fēng),每寢息,常以小屏衛(wèi)其首”,歐陽修紀(jì)“開屏置床頭,輾轉(zhuǎn)夜向晨”,“云斂屏山橫枕畔”,“獨倚屏山欲寢”。枕屏有單扇、多扇折疊兩款,屏面裝飾材料有絹、紙兩類,上可以書畫、刺繡作為美飾。富家還要在屏上鑲綴名貴飾物,或用縷金工藝,在刺繡絹面時加入金銀線來營造華麗的視覺效果。
縷金工藝在唐代已臻純熟:“安樂公主出降武延秀,蜀川獻(xiàn)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xì)如絲發(fā),鳥子大僅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見之?!鄙廊灌系母鞣N織繡纈染花紋中有石榴卷草、團(tuán)花、棊格紋、孔雀羽、折枝花卉等款式,特別是縷金錦紋,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歷代文人涉及枕屏的詩詞數(shù)量眾多,如“枕屏金絡(luò),釵梁絳縷,都是思量”,“床上銀屏幾點山,鴨爐香過瑣窗寒”。首句既然是描述清晨女子嬌臥情狀,次句言及云鬢凌亂,則引與枕頭不遠(yuǎn)的枕屏圖案入詞終究也不能算作離題太遠(yuǎn)?!傍P釵敲枕玉聲圓,羅繡拂屏金縷褪”,既然金縷線完全可能褪色,則“明滅”指色彩斑駁也就順理成章了,后邊詞中也出現(xiàn)了“翠翹金縷”、“鳳凰相對盤金縷”。至于“重疊”可以指絹面上山水畫里的層巒疊嶂,或者指枕屏多扇折疊的款式也未嘗不通。
下邊幾首溫氏《菩薩蠻》詞中“山”字也出現(xiàn)過幾次,除了明顯指自然地貌的“故人萬里關(guān)山隔”“沉香閣上吳山碧”外,如“蕊黃無限當(dāng)山額”“眉黛遠(yuǎn)山綠”句中,“山”當(dāng)指女子之眉型;“枕上屏山掩”“山枕隱濃妝”句中,“山”當(dāng)指枕屏、枕障。盡管“小山”在溫庭筠的這組《菩薩蠻》詞中同時存在著指代眉式、枕障的兩種用法,針對第一首詞的以上兩種解說之中,筆者還是傾向于前一種,這樣更能夠集中筆墨寫女子的妝容,枕屏圖案畢竟與梳妝主題多少有些隔膜。
且看其他數(shù)首溫氏《菩薩蠻》詞及張氏評語:
水晶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fēng)。
張惠言評:“夢”字提,“江上”以下,略敘夢境。“人勝參差”、“玉釵香隔”,言夢亦不得到也。“江上柳如煙”是關(guān)絡(luò)。
蕊黃無限當(dāng)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翠釵金作股,釵上雙蝶舞。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張惠言評:提起,以下三章本入夢之情。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xì)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guān)音信稀。杏花含露團(tuán)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guān)情,鏡中蟬鬢輕。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渥右?guī)啼,綠窗殘夢迷。
張惠言評:“玉樓明月長相憶”,又提,“柳絲裊娜”,送君之時。故江上柳如煙,夢中情境亦爾。七章闌外垂絲柳,八章綠楊滿院,九章楊柳色依依,十章楊柳又如絲,皆本此“柳絲裊娜”言之,明相憶之久也。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jīng)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yuǎn)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張惠言評:相憶夢難成,正是殘夢迷情事。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guān)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張惠言評:“鸞鏡”二句,結(jié),與心事竟誰知相應(yīng)。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jié)欲黃昏,無憀獨倚門。
張惠言評:此下乃敘夢,此章言黃昏。
夜來皓月才當(dāng)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當(dāng)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湓旅鳉?,錦衾知曉寒。
張惠言評:此自臥時至?xí)?,所謂相憶夢難成也。
雨晴夜合玲瓏月,萬枝香裊紅絲拂。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繡簾垂簏簌,眉黛遠(yuǎn)山綠。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張惠言評:此章正寫夢,垂簾憑欄,皆夢中情事,正應(yīng)人勝參差三句。
竹風(fēng)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yuǎn)。春恨正關(guān)情,畫樓殘點聲。
張惠言評:此言夢醒?!按汉拚P(guān)情”與五章“春夢正關(guān)情”相對雙鎖?!扒喱崱?、“金堂”、“故國吳宮”略露寓意。
綜覽溫庭筠《菩薩蠻》數(shù)首,單從字面上來說,完全是描寫女子閨房寂寞況味的所謂艷詞。所涉意象,與“畫樓”“玉樓”閨房相關(guān)的有欄、窗、簾、簏簌、畫羅、屏、枕、衾、鏡、燈、香燭、麝香,與女性裝束相關(guān)的有花、釵、額黃、寶函、襦、衫等飾品衣物,戶外景物有柳、絮、杏花、綠楊、牡丹、梨花、竹、海棠、月、雨、池、橋,還有雁、燕、子規(guī)、鶯、馬的動態(tài)和啼鳴。整個的詞境都是借助了室內(nèi)外的景物,現(xiàn)實夢幻轉(zhuǎn)換、動靜結(jié)合,來刻畫、襯托女子思念意中人或者夫君的“春恨”情態(tài)。
張惠言評此詞: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此章從夢曉后,領(lǐng)起“懶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
《長門賦》描寫陳皇后獨處深宮、無聊孤苦的凄楚心境,清琴獨對缺月,神情恍惚憔悴,寒煙漠漠寡歡郁郁,塑造了一個孤獨凄美的女性形象。這篇華麗精琢、字字珠璣、感人至深,令人傷心欲絕的賦作,終未能喚回漢武帝的恩寵,美人最終在寂寞斷腸中香消玉殞。《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一詞中,女主人公只是有點打不起精神的慵散——“懶”“遲”。營造的氣氛、抒發(fā)的愁緒,都要比《長門賦》輕松舒緩得多。如果不讀訴盡苦思的后邊數(shù)章,首章給人的印象跟李清照南渡期婚后的詞作,如《點絳唇》(寂寞深閨)、《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念奴嬌·春情》(蕭條庭院)、《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在風(fēng)格上似乎并沒有多少不同。
所謂“逆敘”,是指通篇始終把時間順序整個顛倒過來,對人、事、物由今及古、由后漸先、由近漸遠(yuǎn)進(jìn)行敘述的寫作方法?!镀兴_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一詞,描述了女子懶起、畫眉、梳洗、簪花、照鏡、更衣的過程,時間上看不出有什么倒序,不知張氏“節(jié)節(jié)逆敘”之說淵源何處。統(tǒng)觀全詞意,諛之則為盛年獨處,顧影自憐。抑之則侈陳服飾,搔首弄姿?!俺醴敝?,蒙所不解。的確,張惠言所說的詞中蘊涵“離騷初服之意”,實在缺乏可資支持的有力證據(jù)。末章后張氏以“青瑣”“金堂”“故國吳宮”為例,得出“略露寓意”的判斷結(jié)論,似也不足以服眾。
“青瑣”也作“青鎖”“青璅”,①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huán)花紋,借指宮廷:“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瑣,入金墉者,無日不有?!雹诜褐负廊A富麗的房屋建筑:“黃扉藹藹,青瑣沉沉,有若張公之萬戶千門?!雹壑缚嚏U成格的窗戶,喻指籬笆:“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p>
“金堂”,①指金飾的堂屋,神仙居處:“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shù)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雹诜褐溉A麗宏偉之堂:“金堂玉戶,絲哇管語?!?/p>
“故國”,①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②祖國、本國、舊都:“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于疇日?!雹壑腹枢l(xiāng)、家鄉(xiāng):“取醉他鄉(xiāng)客,相逢故國人?!雹苤概f地、古戰(zhàn)場:“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p>
“吳宮”,指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或者三國時期東吳君主的宮殿。范成大《吳郡志》明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園也。一名琴川,語云“梧宮秋,吳王愁”。吳王夫差時有童謠“梧桐秋,吳王愁”,“干戈動,桐葉冷,吳王醒未醒?寒鴉唱,梧葉秋,吳王愁更愁”,后來“吳宮”一詞幾乎成為愁緒的代名詞了。
誠然,“青瑣”“金堂”“故國”“吳宮”,這些詞語會給人王室宮廷的理解,可是綜觀上述解詞,這些詞語在意義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不小的轉(zhuǎn)換,不再專指王室宮廷了。“固哉”“深文羅織”對張惠言來說,當(dāng)不算冤枉吧?!皽仫w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李冰若反對張氏沒道理地拔高溫詞:“嗣見張、陳評語,推許過當(dāng)。直以上接靈均,千古獨絕,殊不謂然也。飛卿為人,具詳舊史,縱觀其詞,亦不過一失意文人而已,寧有悲天憫人之懷抱?昔余子謂《離騷》不都是怨君,嘗嘆為知音。以無行之飛卿,何足以仰企屈子?”批評張惠言“以說經(jīng)家法,深解溫詞。實則論人論世,全不相符”,頗有見地。
客觀地講,溫庭筠作品在思想意義上乏善可陳,但是歷代論家對溫庭筠詩詞的藝術(shù)價值卻贊賞有加,清王拯評:“其文窈深幽約,善達(dá)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敝軡督榇纨S論詞雜著》云:“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zhèn)紙,端己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cè)嶂畾狻?,“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xì)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劉熙載《藝概》評“溫飛卿詞精妙絕人”,被尊為花間派鼻祖的溫庭筠,在詞史上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一席。
(編輯:劉金華)
韓寶江,博士后、副研究員,學(xué)術(shù)研究領(lǐng)域涉及教育、文學(xué)、美學(xué)、文化、藝術(shù)?,F(xiàn)任職于北京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從事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教學(xué)研究及相關(guān)學(xué)術(shù)研究。
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 2012年度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地方課程規(guī)劃與管理研究”(FHB120466)的階段性成果。
G633.3
A
1671-0568(2015)34-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