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平
【摘要】有效學習是高中課改的主要任務,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也就是指導學生學習,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導”和學生的“練”的關系。
【關鍵詞】高中化學 練習 指導 復習
實踐表明,制約高中學生學不好化學的因素之一,是學習觀念和方法跟不上。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總是堅持初中已有的方法,總是相信自己的老習慣,把初中一套堅持以記憶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法照搬到高中。由于高中知識內容突然膨脹,靠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已不能奏效,結果導致高中化學成績急劇下降。為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對高一學生進行以抽象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經過高中必修課程的學習后,很多學生對化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考試總處于中等水平,不知道如何把化學學透徹;其中不乏一些刻苦學習的學生,但是成績總不盡如人意。不容置疑的是,他們都想學好化學。那么,如何才能學好高中化學呢?下面我就結合初中和高中必修課程的內容來探討如何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和學生的“練”的關系。
一、預習階段,指導學生做好“讀、劃、寫、記”
預習就是上課前的自學,也就是在老師講課前,自己先獨立地學習新課內容,使自己對新課有一個初步理解和掌握,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jù)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制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古人說,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做好預習,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面,使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預習抓得扎實,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二、聽課階段,指導學生做到恭聽、思維、記憶
課堂聽講,是高中階段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的思維,系統(tǒng)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指導學生實驗或演示實驗,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做出規(guī)范。所以,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固然取決于多種因素,但如何對待每一堂課則是關鍵??茖W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怎樣才能聽好課?要注意聽課三要素。一是恭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嚴肅的學習態(tài)度,專心聽講,全神貫注,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做到眼、耳、手、腦并用,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聽講的效率。二是思維。聽課時要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guī)范要求,思索老師從現(xiàn)象到結論的分析、歸納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注重理解,而不是只記結論。另外注意記好筆記。三是記憶。思維的同時也要進行記憶。記憶要及時,并注意反復鞏固,記憶也要講究方法。
三、引導學生加強練習,舉一反三
在化學學習中應通過經常性的練習來達到消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目的。練習要適時、適量,并充分采用書面答題、口答和實驗操作等多種形式。要反復接觸選擇、填空、推斷、證明、鑒別、計算等多種題型,以鞏固知識、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要充分發(fā)揮每一道題的效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有的題目可一題多解,開拓解題思路,提高靈活性;有的題目可多題一解,突出解法的本質,得出解法的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處處設防,講得過細過全,也不能盲目地讓學生泛泛做題,以做代講,而應抓住關鍵,應用啟發(fā)式,講其當講,練其當練。講則是講清概念、原理、公式的來龍去脈,使學生透過表面現(xiàn)象,抓住本質屬性,弄清內在聯(lián)系。練則是對概念、定律的鞏固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摩爾濃度一節(jié),一是講清定義,導出數(shù)學表達式;二是做好演示實驗,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導啟發(fā)學生掌握有關摩爾濃度計算的幾種基本類型,精選習題,通過練習加深對摩爾濃度概念及有關的理解和掌握。
四、督促學生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
復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及時復習的優(yōu)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fā)生的急速遺忘。根據(jù)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shù)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切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否則,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tǒng)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識的系統(tǒng)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lián)系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tǒng)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識的系統(tǒng)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tǒng)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最后,系統(tǒng)化的知識有利于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lián)系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想搞好知識的系統(tǒng)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深入思考,思想懶漢,逃避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