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例談英語閱讀教學問題的改進與反思
于麗娟
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三單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公開教學為例,從英語閱讀教學目標、讀前導入、讀中小組活動以及讀后活動四個環(huán)節(jié)探討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水平。
教學目標;讀前導入;合作學習;批判性思維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閱讀教學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廣大英語教師不斷運用新課程理念,改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但目前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一些問題,削弱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下文就筆者觀摩過的一節(jié)《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三單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課文Culture differences的公開課中發(fā)現(xiàn)的閱讀教學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一)閱讀教學目標不合理
教學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工作就是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主要向?qū)W習者傳達學習后所要達到的特定行為,并展示這些行為需要的條件以及必須達到的程度(鮑里奇2002)。教學目標能夠指導教師選擇與應用教學方法、技術或媒體,引起學生的注意,使他們明確學習方向,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掌握的目標上,還為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效果提供了框架和標準,能夠充分激發(f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這三者是有機統(tǒng)一的。
案例描述:
By the end of this class,the students are
1.to learn about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2.to understand examples used in texts.
3.to master the way to treat different cultures correctly.
問題分析: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用了learn一詞來體現(xiàn)第一個教學目標,這顯然是把教學內(nèi)容當成了教學目標;在第二、第三個教學目標中,教師用了understand和master兩個動詞,而understand和master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才能達到understand和master,則不可觀察、不可測量。
后續(xù)改進:
Bytheend ofthisclass,thestudentswillbeable:
1.to tell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2.to list the examples of a certain culture.
3.to treat different cultures politely.
首先,合理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有價值的。本節(jié)課中“判斷文化差異、列出某一文化中的例子、禮貌對待文化差異”等目標符合當今世界一體化的時代需要,而學生正好缺少這些知識和能力,因此這樣的目標設置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改進后的教學目標非常有價值。其次,教學內(nèi)容是知識系統(tǒng),是教師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教學目標是教與學的結(jié)果,是學生學習后的行為變化。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可測量的。把learn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改成tell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是學生學習后所要達到的行為目標;用list代替understand,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具體;用treat代替master,使得學生的情感目標易于觀察。
(二)讀前導入活動缺乏實效性
導入是閱讀熱身和閱讀準備環(huán)節(ji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激活、提供和分享背景知識,使每個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和經(jīng)驗同閱讀內(nèi)容發(fā)生交互反應,從而產(chǎn)生有意義的閱讀。
Lead-in
案例描述:
1.A short video about clothes,food,housing,wedd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is put on.
2.Some pictures about clothes,food,housing,wedding and celebra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s are shown.
3.Students discuss the phenomena in the video and pictures in group.
問題分析:
導入環(huán)節(jié)耗時11分鐘,其中討論時間為7分鐘。視頻材料和圖片信息量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但內(nèi)容重復、用時過多。其實,視頻播放和圖片展示只選擇其中一項就可以起到激發(fā)興趣、激活背景知識的作用。另外,討論應該聚焦主題,如“你是否理解和接受視頻和圖片中的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而不是泛泛而談。聚焦主題既可以使討論更加深入、具體,又可以節(jié)省寶貴時間。
后續(xù)改進:
1.A short video about clothes,food,housing,wedd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is put on.
2.Students discuss whether they accept the different phenomena in the video in group.
改進后的閱讀導入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了激發(fā)興趣和激活背景知識的作用。首先,當學生觀看不同文化中服飾、居住、婚禮習俗等不同文化現(xiàn)象時,他們非常的興奮和激動。接著,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現(xiàn)象進行討論,引發(fā)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帶著如何對待異域文化的疑問進行課文Cultural differences的學習。
保留視頻播放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刪掉展示不同文化現(xiàn)象圖片這一環(huán)節(jié),減少了無效的重復,將時間控制在6分鐘以內(nèi),節(jié)省課堂時間。
將導入的問題具體化,而不是泛泛而談文化現(xiàn)象,因為討論具體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聚焦和集中,為閱讀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
(三)讀中小組活動形式化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里斯和福茨(王波2008)在《教育改革研究》一書中宣稱:“合作教學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焙献鲗W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隊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活動(Kangan 1994)。合作學習從教學過程的集體性出發(fā),著眼于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群體性協(xié)同發(fā)展。
While-reading
案例描述:
Tas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the examples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Then check them with your partners.
Task 2: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the blankets in group.
Task 3:Do task-reading exercise with your partners
Task 4:Act a short play with your partners.
問題分析:
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情感升華。在本節(jié)課中,Task 4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表演短劇,學習效果顯著。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學生能親身體驗和感悟不同文化的婚禮習俗、餐桌禮儀和宗教信仰,對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起到了融情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對四項活動都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是對合作學習的誤解。對于不適合合作學習、難度不大的任務,學生可以直接聽錄音做題,并進行自我檢查或核對。
后續(xù)改進:
Tas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the examples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Then check them by yourself.
Task 2: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the blankets.
Task 3:Do task-reading exercise with your partners.
Task 4:Act a short play with your partners.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溝通等學習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合作技能。改進后的教學活動仍然保留Task 3和Task 4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因為這兩項任務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全體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在完成Task 3的學習任務時,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和思維碰撞激發(fā)靈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應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起點和落腳點。因此,在改進后的教學活動中,把Task 1和Task 2由小組合作變?yōu)閷W生獨立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讀后活動缺乏深度
僅僅了解或理解英語文化知識及其差異遠遠不夠,使學生將英語有效地、得體地運用于交際才是最終目的。所以,在閱讀后必須創(chuàng)設英語文化交際情境,積極開展讀后交際活動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文化知識,體驗和感悟文化內(nèi)涵,增強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宗兆宏2010)。
Post-reading
案例描述:
Act a short play
Act 1:Suppose you have a good friend from Britain,you are going to give a present to him/her... and after two days he/she will give you one in return.
Act 2:Suppose you are boss of a company.One day your two clerks from Thailand and Middle East come to visit your company.How will you greet each other?
問題分析:
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是一項較好的讀后活動,但是表演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沒有挖掘文化現(xiàn)象背后的內(nèi)涵,活動設計缺乏深度。因此,要創(chuàng)設英語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開展讀后交際活動和語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運用文化知識,體驗和感悟異域文化內(nèi)涵,從而增強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
后續(xù)改進:
Post-reading
Task 1:First,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a British wedding and a Chinese traditional wedding.Then list their differences and discuss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內(nèi)涵).
Task 2:First,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Australian and Chinese table manners.Then list their differences and discuss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
改進后的讀后活動有兩個,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其中一個來進行。每個活動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觀看中英婚禮或餐桌文化視頻,二是列出它們的異同,三是討論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這一活動實際上是文化實踐活動,包含運作、行為、場景化活動和生平經(jīng)歷四要素(Moran 2003)。在讀完某一篇實踐性較強的閱讀材料后,開展文化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感悟、體驗和理解文化內(nèi)涵。通過觀看視頻,列出中英婚禮差異,討論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學生明白了英國白色婚紗的純潔、忠貞以及中國紅色旗袍的喜慶、吉祥、熱烈的文化內(nèi)涵差異,英國婚禮宣誓儀式表達的責任、忠誠、永恒以及中國婚禮三拜儀式表達的感恩、責任、忠誠等相似的文化內(nèi)涵。學生只有通過觀看視頻,列出中澳餐桌禮儀差異、討論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理解刀叉與牛排、筷子與紅燒肉的必然聯(lián)系,才能理解就餐時應該坐直、不可用嘴就食物這一規(guī)約的內(nèi)涵,理解其飲食文化的實質(zhì),把握其飲食文化精髓,成功、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一)精心設計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教學目標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后所要達到的、特定的閱讀行為,對英語閱讀教學起著引領作用。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時,需按照“教材—教參—課標—學生—理論”的順序進行。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就要進行五個方面的行為改變(宗兆宏2014):第一,把學生作為行為的對象,把學生閱讀行為的變化作為閱讀教學目標;第二,把圖式理論、閱讀教學模式、閱讀分層理論、閱讀教學三步驟等理論運用到閱讀教學目標設計中;第三,依據(jù)課標、閱讀材料、教參等選擇具體的教學目標;第四,根據(jù)所教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第五,運用目標設計的ABCD方法表述閱讀教學目標。
(二)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和思考的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一方面,教師應創(chuàng)設新穎的、充滿樂趣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情感投入到英語閱讀學習中;另一方面,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具有思考性,不僅能讓他們的注意力持續(xù)關注閱讀學習,而且讓他們在興奮激動的同時,將思維指向和集中于閱讀學習內(nèi)容。因此,導入活動,既要生動形象,又要富于思考。
(三)合理運用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理念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獨特之處。自主學習表現(xiàn)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獨立分析、獨立思考、獨立決定,并且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閱讀教學的起點和落腳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合作學習具有交往性、互助性、分享性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能夠解決學生無法獨自解決的問題,是一種有效攻克難關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用合作學習方式,否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下降,而且有的學習任務完全可以通過自我學習完成。
(四)加強批判性閱讀能力培養(yǎng)
閱讀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字面閱讀,推理閱讀和形象閱讀。形象閱讀,也叫批判性或評價性閱讀,要求讀者能把語篇信息與自己的知識及價值觀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王篤勤2002)。讀后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發(fā)展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通過設置與文化沖突、學生生活、社會熱點、自然環(huán)境等相關問題的閱讀任務,能充分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把閱讀所學知識與自己已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發(fā)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閱讀能力。
筆者只探討了英語閱讀教學目標、讀前導入、讀中學習方式、讀后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問題的反思和改進,還有許多問題未能窮盡,旨在拋磚引玉,愿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實踐、探索、反思,改進英語閱讀教學,使英語閱讀教學水平能夠得到更大的提高。
引用文獻
鮑里奇.2002.有效教學方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波.2008.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賀州學院學報,(3).
王篤勤.2002.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宗兆宏.2010.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探索[J].英語教師,(9).
宗兆宏.2014.運用教學設計原理解決閱讀教學目標中的問題[J].中學外語教與學,(4).
Kangan,S.1994.Cooperative learning.San Juan Capistrano[M].CA:Kangan Coperative Learning.
Patrick,R.Moran.2003.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作者信息:225800,江蘇揚州,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畫川高中城西校區(qū)